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特别话题         



非典启示录之告别陋习(2003年5月22日)


  嘉宾身份:

  钮文艺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副教授

  李楯 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 教授

  胡锦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教授

  主持人:钮文艺教授,您是研究公共卫生的,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说到有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那么究竟有哪些不良习惯是被称作陋习的呢?

  钮文艺:那么我们所指的这一类生活陋习呢,实际上是个体和群体,他偏离或者背离自身、他人、社会的健康期望,所表现出来的这么一组行为习惯。它是一个自我创造的危害健康的行为。

  主持人:就是自己找的麻烦。

  钮文艺:对,自找的麻烦。就是所谓的木匠戴枷,自作自受。这组行为习惯,其实包括的种类也很多,我们现在所指的这些陋习,尤其是指那些危害公众健康,影响社会文明程度,另外甚至造成一些公愤的,特别是这最后一类。

  主持人:我们主要谈谈对公众有影响的这部分,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比如说随地吐痰,乱丢杂物,一些宠物随地便溺等等,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

  钮文艺:随地大小便。像我们在公共场合,主要是乱扔东西,这些所造成的危害比较大,另外还有一些卫生习惯,比如说共用一些餐具,或者是在吃饭的时候,很好客,拿自己的筷子给别人夹菜,明明这个筷子是自己使过的,然后他给别人夹菜。还有像敬酒,谁都沾了,这一杯酒谁都喝,另外还有一些,比如说有些人,喜欢用抹布,抹布问题很多,一个抹布本身就是用一些破旧的布来做抹布,另外,他习惯于把一些已经洗干净的碗筷,在用餐前,再擦一遍,这些都是不卫生的习惯。另外还有,比如点钱,或者翻报纸,喜欢用手指沾唾液,然后来点,这些都会造成疾病的传播。

  主持人:现在大家关注的,有一个焦点问题,就是随地吐痰的问题。前两天我看新闻,有一个人在街上吐痰,遭到围攻殴打。

  李楯:我们知道,医生这个职业,他被传染的比例现在是比较多的,但是我觉得医生这里面,既不存在不文明,也不存在不卫生的问题,可能是有些在按我们目前医学的理解,对它防备还不够。所以我们应该看到,当前SARS流行中,包括我们说的这些个陋习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更深刻的一个思考。仅仅通过管理,能不能解决呢?比如罚款,罚款首先你要发现他,那么如果他半夜吐痰怎么办呢,如果正是吐痰的时候,检查人员发现地下确实有一口痰,不知道是谁吐的,你又怎么办呢?我们不要忘了,面对任何问题,即使在SARS这个问题,即使在一种非常状态之下,解决一切问题,应该在法制的原则之下,如果只靠罚款解决问题,这个社会的成本是多大?法律或者说人的一种行为的规范,需要主流社会,需要尽可能多的人认同自觉的不这样做,才是有效的。

  主持人:这个我们可以问问胡锦光教授,您觉得罚款是个好办法吗?

  胡锦光:首先呢,我觉得刚才所讲的一些卫生习惯,从我们法律上讲,它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纯粹的个人的一种习惯,另外一种,是他这种习惯可能会危害社会,危害他人。那么从法律所调整的仅仅是一些危害他人的一些个习惯,如果纯粹属于个人范畴,晚睡晚起完全是个人的事情,那么法律不可能去调整他,因为法律是在规范社会关系。你一旦要触及到社会利益了,或者要涉及到他人利益的时候,这个法律就来调整你。那么当你这个行为,可能有社会危害性的时候,法律就要来规范这个行为了,规范的时候,他作为一整套制度,里面有很多个环节,比如说这种形成,我们应该对他怎么处理,比如说他是不是违法行为,并不是随意性的,不能随便谁来定。他是违法行为,他不是违法行为,必须要有一个法定的机构,这一点,在我们国家已经解决了。比如说我们经常看到大街小巷里到处写着:此处禁止堆放垃圾,违者罚款。那么这个写法本身是违法的。

  主持人:咱们就拿随地吐痰这件事来说。

  胡锦光:随地吐痰,我们国家在96年已经制定了一个行政处罚法,只有法律法规和规章,那么这三个层次的法律文件,他才可以来设定,说随地吐痰是个违法行为。下一步就要讨论,怎么进行处罚的问题。处罚的种类有很多,法律里大体规定是六种,比如说最轻的是警告,那么我们现在使用比较多的是罚款。这些处罚,一、对他本人起到一种惩罚的作用;二、是能有一定社会积极引导的作用。通过处罚,一个对他进行教育,同时对社会起一个正面的良好的引导,那么这个警告能不能起到这个作用,可能起不到,起不到的情况下,那么就罚款。罚款有一个问题,就是罚多少的问题,罚多少能够达到一个好的效果。

  李楯:从长远来说,一是一个法律社会的主流要尽可能多的人认同,二,查到之后,你要让他认可,他服了才能交罚款,最后一点,他要有钱可交。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是处在一个社会的转型之中,社会的问题非常复杂,包括像非典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那就是说国家这个财政,国家可调动的人力是有限的,我们怎么分配,在这方面,我们宁可把问题想得复杂一些,把办法也想得复杂。

  主持人:是不是只有这些从农村进入城市的人才有这样的习惯,有没有数据显示呢?

  钮文艺:国内曾经有过一项调查,显示大概有2/3的人有吐痰的习惯,而且这里边城市人和农村人吐痰和不吐痰的比例大致相似。吐痰这个现象,实际上从医学家的角度来看,是一个生理病理的一个反映,那么医学上说,有痰不吐并不好,关键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吐,吐在哪儿,怎么吐。这些是我们需要去研究的,同时,我们要想戒除随地吐痰这样一个不良习惯,除了罚款以外,我们更多的实际上是开展健康教育,一方面,从儿童起,培养他很好的生活习惯,在童年期预防成年期疾病这样一个战略思想,很多习惯他在养成阶段就进行培养。这样的话,比养成了一个所谓的恶习,再去改要好得多。

  李楯:实际上刚才钮教授讲得很多,我认为基本上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考虑问题要考虑得更复杂,要从社会整体来考虑。

  胡锦光:吐痰,首先它确实是不文明,对社会有一定的危害。但纯粹依靠法律去制止这种恶习,是不是一种单一的办法?那么吐痰,我觉得法律上进行处罚是有必要的,那么从目前各个城市来看,这里面有一些个偏向,没有考虑其他的一些方法,比如说提供一些便利。

  钮文艺:所以需要增加很多的公共设施。

  胡锦光:要吐痰,往哪儿吐?我到日本做访问学者的时候,发现在超级市场里买东西,买了一百块钱的东西,结账的时候,就送给你一个纸巾。那就是说随时都可以得到纸巾,我是要随地吐痰,遭到一些人的敌视,还是说有手巾,随手拿出来,吐在手巾上,扔在垃圾桶里面?我们这个社会在方方面面要有一些作用,仅仅依靠罚款,是不够的,是单一化的。

  钮文艺:关于公共设施,在居住区,人口稠密的地区,像垃圾桶,像公共厕所,实际上还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如果想扔一个垃圾,会走好远,才能找到这么一个垃圾桶,这样的话,给人们实施健康的行为带来了不利。所以我们建议,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地区,需要做一下研究,究竟多远设一个比较合理,这样可能会便于像吐痰的这种行为,吐到纸巾里面,扔到垃圾桶里,为这个带来了方便。

  李楯:我觉得这就牵扯到整个国民素质。我们怎么提高我们整个国民素质?我觉得解决社会问题,固然作为政府需要采取很多应急措施,但是真正社会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是要靠慢功夫。

  钮文艺:对,开源节流。从那个源头上做起,特别是加强教育,通过教育活动,通过健康教育。

  主持人: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在什么时期进行教育?

  钮文艺:健康教育,它是通过信息传播,传播那些知识信息和行为干预这样的手段,来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的知识,树立健康的观念,消除和减轻生活中的一些危险因素,自愿采纳一些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达到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最终提高生活质量这样的目的。

  主持人:现在我们国家健康教育的进展程度怎么样?

  钮文艺:从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们国家开始进入这样一个发展阶段,那么特别是近几年来,在这方面发展的还是比较快的。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会觉得,这方面的人才,非常短缺,这也是一个事实,就像我们健康教育的一些课时,也比较少。那么现在健康教育,因为进一步发展,已经提出了健康促进了,因为健康教育是自愿的采纳,那么有些人不自愿呢,需要有一定的法律法规政策倾斜来支持。

  主持人:像现在,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小常识,发那些小册子,是不是就是健康教育的内容?

  钮文艺:那个仅仅是健康教育的内容之一,是针对老百姓的,因为针对老百姓,动员关键人物,利用当地资源,结合社区需求,选择重点优先,使用百姓语言,群众喜闻乐见,多用漫画图片,通俗易懂简练,大伙都来参与,能人就在身边,推广适宜技术,别忘操作示范,多种途径宣传,经常入户访谈,广告家喻户晓,扎根民间实践,知信行,最后变为行为。因为健康教育最终的目的,它重在行为干预,行为的改变,真正让你活得滋润点,防治知识多懂点,思想态度重视点,行动改变紧跟点,养成习惯坚持点,身体健康长寿点。从它的生活点点滴滴入手,是健康促进的两大策略,还有第三个就是加强社区的行动,通过社会动员,让全社会都行动起来,抗击非典,社会动员,全民皆兵,共克敌顽,这样大家一行动起来,才能做到不良的习惯改正。这需要大家一块,形成一个氛围。如果他有这种压力,他也不会在这个地方吐,这个预计比那个单纯的罚款要好得多。

  钮文艺:一般老百姓对于防病,往往重治轻防,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我们曾经经常给老百姓讲的时候,就举这样一个例子,叫做曲突徙薪,说的是古时候有一家人家,这个人家里边住了一个房客,这个房客看到主人家灶间的烟囱又高又直,灶旁堆满了干柴,他就给主人提个建议,说你最好把烟囱弯曲一下,把柴草从灶旁搬到院子里,这样子不容易发生火灾,主人点头嗯了一下,但是他并没有去这么做。过了一些日子,真起火了,那么主人就一喊,村里有很多人帮忙来救火,大火扑灭以后呢,主人家受了很多损失,为了酬谢乡亲们,主人杀了头牛,摆了些酒菜,论功行赏排定座次,焦头烂额者坐上席,唯独没请那个房客来。人家问,你怎么没请那房客来啊,他没救火,人家说,你要是早听这个房客意见,你可能就不会有今天这场火灾了,你也就省去了杀牛舍酒的花费了。他一想有道理,这才想起把这个客人请来。这个典故确实给我们很多的启示,第一个告诉我们,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第二个,告诉我们,一般的老百姓他都重治轻防,重那个救火的,而轻预防的。我们现在除了一线的白衣战士以外,还有相当多的卫生防疫人员,日日夜夜辛苦在切断传播链,在切断传播途径上,做了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实际上这个典故还告诉我们,任何疾病和灾祸的发生,都有其必然的条件,我们叫做危险因素,那么针对这个危险因素,我们采取的防御措施,才是最有效的,所以一定要有针对性,叫曲突徙薪,任何健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靠你一朝一夕,说一下话就能马上见效的,因为人的行为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很多文化、社会的背景。

  李楯:对于老百姓来说,需要更简单,比如像我们看非典防治的材料,第一非常简单,一句话,现在有个要紧病,大家小心;第二、凡发烧38度以上注意;第三,你能做哪些保护措施;第四,如果你是个好心人,你怎么帮助别人。我们现在住在一个地方人,哪怕是邻居,哪怕住在一层楼,一个单元里,都不认得,这种情况下,我们渴望社区发挥作用,我觉得我们面前的工作很多,任何工作场合,包括农村的小企业,包括私营企业,都要有一米见方,一百多字,或者几百字的宣传栏,非常简洁,让文化水平很低的人,或者很忙的人都能很快的了解情况,知道怎么保护自己,知道怎么帮助别人,这不是在近期内很有效的吗?所以我们考虑问题,也要考虑眼前的,也要考虑长远的,我们考虑问题要考虑复杂一点,要从整体上考虑。

  胡锦光:尽早的从这个事件当中吸取教训,制定一整套的应急措施,一旦国家出现这种事情,你的人财物,你的一些其他的强制措施,都应该跟上,包括比如说财政也是这样。

  主持人:我们就希望,从这次SARS的疫情当中,发掘出更多对我们社会将来发展有用的东西。那我们借这个机会,如果能够下定决心,和自己的这些不良习惯告别的话,我们会生活得更好。那么今天几位专家也告诉我们,就算是要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也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可能需要我们社会的各个部门都动员起来,下大功夫来研究这个课题。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