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导读
 |
 |
世界遗产的意义,在于其具有科研或文化价值上的独一无二、不可代替、不可再现性质,这种性质是自然界进化选择、人类社会长期积淀、扬弃的产物,反映着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
为提高和深化公众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知,引导人们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主动保护意识,在融合现代文明的同时更好地保护传统的文化特色,第26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于今年7月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召开。
进一步端正和提高对保护世界遗产重要性的认识,这不仅关系到国家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利益,也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国际形象。
|

 |
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须报建设部批准 |

 |
世界上唯一遗存的匈奴都城浮出沙海 |
更多... |
|
|
 |
|
 |
|
保护性开发
 |
 |
面对珍贵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在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多年来在不同部门或地区总有些不尽一致的见解与取舍。现在,国家9部委发出的《关于加强和改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对此有了明确说法:一切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把遗产的保护和保存放在第一位,都应以遗产的保护和保存为前提,都要以有利于遗产的保护和保存为根本。
保护世界遗产不排斥对其合理开发利用。象北京故宫、云南丽江、江苏同里退思园等处,都成功地处理了保护与利用、学术研究与旅游开发的关系,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他们的共同经验就是:立足保护,加强论证,科学规划,适度开发,并注重建章立制、依法保护。
|

 |
丰富而神秘的侗族文化亟待保护 |

 |
峨眉山景区:无愧于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荣誉 |

 |
山西平遥探索文物保护新形式 |
更多... |
|
|
 |
|
 |
|
相关背景
 |
 |
1972年11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6年该组织成立了政府间合作机构世界遗产委员会,由它将全世界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的类型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含文化景观)、自然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地,可得到资金和技术上的帮助。同时,也可提高国际知名度,受到国际社会的保护。我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同年开始申报项目。从1987年至现在通过审批的共28处世界遗产。
☆ 中国世界遗产网
|

 |
昔日大国都 今朝新郑城 |

 |
泰山世界遗产的特征及其价值 |
更多... |
|
|
 |
|
 |
|
精品图片
 |
 |
文化遗产是祖国壮丽河山的缩影、国土景观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和国家文明形象的标志和骄傲。名山大川之美,启迪、陶冶着炎黄子孙的精神和情操,创造了辉煌的山水文化,对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
|

 |
精品图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