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电视指南 |  体育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国家地理 |  生活频道 |  视听在线

生活首页     编辑手记     主持人     来来往往     关于生活         



禁区游泳危险多(2001年7月26日)


  这几年,北京的河湖经过治理之后,和从前真是大不一样,在盛夏的日子里,如果到河边散步,或是坐在树荫下,享受着水面上吹来的凉风,的确是夏日里一件惬意的事。然而,这碧波荡漾的水面,也暗藏着被人忽视的危险,近一两年,在北京的河湖水面,不断发生在禁泳区因偷泳而溺水死亡的事件,平静的湖水成为游泳者暗藏的杀手。

  在北京309医院,每年夏天都会有5、6起溺水抢救在这里发生,而生还者却很少。

  北京309医院急诊科主任闫农:今年入夏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四例在我们医院进行抢救,其中三例死亡,有一例抢救成功,窒息死亡一般在现场就死亡了。3-4年可能才有一例病人抢救成功。

  在什刹海的禁泳区,前两天刚发生过一起游泳者溺水身亡的事件,但记者却发现,来这儿游泳的人却并没见少,对于记者的到来,人们的警惕性明显提高了,但警惕的是摄象机而不是警示牌。

  记者:前两天这儿是淹死过人吗?

  市民:外地人看天热,人家下去,他也下去,本来能游30米,他非游40米,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水性,年年都有淹死的,去年12、3个。

  第二天,记者又来到了北海后海,这里的水面比什刹海宽阔,来游泳的人也就更多,有大人带着孩子来游的,有独自劈波斩浪,状似“浪里白条”的,看来穿着漂亮泳衣的女士是这里的稀客,赢得了众多的注目礼,记者与摄像特意带了条泳裤,也来到岸边。

  记者:这儿水怎么样?

  市民:比前两天好,涨了将近20公分

  见我们迟迟不下水,老大爷以为我们是初来乍到,便热情地给我们作介绍。

  大爷:看这意思是想下水呀,赶紧换吧。

  记者:不知道在哪儿换?

  大爷:那有一个卖裤衩的老太太,前面右拐,老太太有个白大褂,你围上就换了。

  看来这儿的配套设施还挺全,我们按大爷指的方向走过去,果然有一位卖泳衣的大妈,大妈二话没说就拿出一件白大褂,示意摄像到旁边的树底下更衣,转脸看见记者没拿泳衣,大妈还不失时机的招揽一下生意。

  大妈:你要开身的还是分身的,黑的、白的、花的。

  记者:您一天能卖不少钱吧?

  大妈:水好了,人就多了。

  等记者换好衣服,再次开到河边,刚才那为热心的大爷又主动和我们聊上了。

  大爷:常来,一天两次,早晨五点半游一个多小时,下午三点又来了,又一个多小时,这儿自由,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想游多长时间就游多长时间。二来,这儿水面宽,水温合适,24小时开放。

  记者发现来这游泳的人多为退休职工、外地务工人员和少数中小学生,要是按北京市规定的没场4元的游泳费来算,一个夏天光花在游泳上就得二、三百元,这笔支出对他们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

  北京的河道经过治理之后,水质确实变好了,但河道的结构对游泳者来说却隐藏着危险。

  北京市水政监察大队史桂芝:北京的河道经过了改善,以前都是土坡,梯形断面,现在都是矩形断面,都是附属河床,不适合进行游泳,因为它一长了青苔,特别滑,没有台阶上不来,再一个,河底下,有的地方有水草,有淤积的问题,对人身安全不利

  为了避免溺水事件的发生,北京市水政监察大队在今年6月份组建了一支劝泳队,每天沿京密引水渠巡逻,虽然劝泳队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说得口干舌躁,可游泳爱好者并不领情。

  禁止游泳的标牌虽然醒目的立在岸边,可对于游泳的人来讲,却是视而不见,游泳的爱好难道比生命还重要吗?(王颖)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