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电视指南 |  体育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国家地理 |  生活频道 |  视听在线

生活首页     编辑手记     主持人     来来往往     关于生活         



我想有个中国绿卡(2002年01月08日)


  阿建是位印度小伙,四年前,凭着自己做的一手印度薄饼的绝活,他和几位同乡一道来中国“闯天下”。在广州市东川路上的这家酒楼里,他做的印度薄饼 ,成了店里的“招牌菜”,每天都吸引很多食客前来品尝。虽然每天的工作忙忙碌碌,但阿建却觉得非常充实。在广州的日子里,他不仅学会了广东话,而且还学起了中国歌。他认为广州人多,大都很有钱,而且待人也很友善,他很想在这长久地待下去。

  在广州,像阿建这样的外国人有很多。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很早就有外国人来此创业。据了解,目前,仅在广州市的外国人就有10万人左右,他们来自世界上 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州因他们的存在而变得越来越国际化了。卡玛尔(苏丹人):广州是我的第二故乡,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广州过的,四个孩子都在广州出生,我看着广州一天天变化。47岁的卡玛尔是位苏丹人。20年前他来中国时还是位学生,而现在,已经是一家跨国贸易公司的老板了。他的公司专门把中国的服装、鞋帽、灯饰等商品,出口到中东国家,每年的利润也比较可观。卡玛尔告诉记者说,他的事业在中国,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张中国绿卡,拥有中国的永久居留权。

  卡玛尔(苏丹人):自己觉得就是广州人,一直想待下去,孩子也是。

  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在授与外国人在华永久居留资格的问题上,一直采取比较审慎的态度。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产生了在中国长期生活的愿望,能拥有一张中国绿卡,是很多在华外国人的共同心愿。

  雅雷克(波兰人):我们真希望能在这边长期的生活,如果将来中国能办理绿卡,我们只能鼓掌、只能感谢。

  雅雷克先生非常痴迷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道教和武术,为此,他专门从波兰来到中国,而且一待就是十几年。

  雅雷克(波兰人):我在中国的时间非常宝贵,因为一年的签证,明年到期了怎么办呢,可能就要回家。那怎么办呢,所以我还是决定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中国的日子里 ,他一边四处拜师学艺,悉心学习中华武术;一边对中国传统的民间武术进行挖掘整理。他还自费建立了一个网站,专门向国外介绍推广中华武术。不久前,他的第二个孩子也在中国出生了。

  雅雷克(波兰人):是在上海这边出生的,出生时还给了我们一个红条子,说是报户口,看看能不能报上。

  雅雷克先生说,他准备请人给女儿起个中国名字。他非常希望能等到女儿8岁的时候,全家人一起到北京去看奥运会。而现在唯一让他担心的就是居留证的事。

  雅雷克(波兰人):这签证的事、居留证的事,是我们比较重视的问题,目前在中国生活是短期的,心理上不稳定。

  据了解,目前,在我国工作生活的境外人员大约有60多万,而且还呈不断递增的趋势。但由于我国的国情和一些客观因素,他们在华工作生活还是受到不少限制,如办理就业许可证、进行身份认定,及时办理签证等,在子女就读、购房置业、医疗保险等方面也无法享受到国民待遇。从1985年起,我国共向98位外国人发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永久居留证,是为了鼓励他们对我国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日本人秦范雄就是其中一位。

  秦范雄(日本人):很吃惊、很荣誉的。

  提起这张001号的外国人在华永久居留证,他的神色之间就充满了自豪。至今这种中国绿卡在上海只发出了4张。秦先生介绍说,他从小就非常向往中国,妻子也是中国香港人,而他从1988年就来到了中国,在上海率先办起了国内电子元件行业的第一家合资企业。他任总经理的上海神明电机有限公司,已在上海闵行经济开发区稳稳的扎下了根。现在,他正准备退休后把家也搬到上海来。

  秦范雄(日本人):我正在准备买房子。

  据悉,以往享受在华永久居留证的人员有两类,分别是定居在中国的外国侨民和对我国经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人。现在,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加入WTO,未来不仅会有更多的外国人来华发展,而且大批海外留学人员也将会回国创业。为此,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绿卡制度也是大势所趋。

  刘新(公安部外国人入出境管理处 处长):正在制定,报批,目标针对高科技人才、投资者和照顾家庭团聚。(记者 石峻佳)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