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放眼世界看照片     打开天窗读照片     话里话外聊照片     感受生活拍照片     百姓相册         



摄影师牛奔东访谈


  黄文:我昨天刚刚看到一副对联,上联是千年不变的口味,下联是千年不变的装束,横批是牛奔东,您的朋友们为什么会对您得出这样一个印象呢?

  牛奔东:他认为我比较执着嘛,有点油盐不进,刀枪不入。你像我说这个话的朋友,他属于新一代,所以相对他而言……

  黄文:他觉得他自己是跟着时代的潮流,在不断地变化,而您呢始终就是一根筋瞅准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再改变。

  牛奔东:应当是这个意思。

  黄文:我觉得口味装束不变吧可能还问题不大,因为它是一个比较个人化的事情,那么如果要是一个人在拍照的时候,也始终保持着一个口味,您说照片会不会显得比较单调。

  牛奔东:有变,有不变,整个摄影术在发展,社会也在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变化,我们每天都在学习,不然有一天你就要落后,摄影要拍好,可以说是奋斗终身,也很难说你拍得怎么样,你只是搞艺术的,你就永无止境。

  黄文:你拍风光,是不是主要集中在中国的西部呢?

  牛奔东:相对而言,西部精采的画面比较多。

  黄文:你的很多风光照片是呈蓝色调的,而且这一个蓝色调看起来很暗,您为什么喜欢这样的一种拍摄风格呢?

  牛奔东:西部天是非常蓝的,比如说拍贡嘎山那一张,因为那年的冬天特别干旱,早上一看一丝云都没有,还有那个山呢积雪也很少,当时我测了天空的光值,比那个雪山要暗好几倍,那么我按照雪山曝光,那天完全是黑的,后来我想,光是那个山太单调了,另外呢正好是群山烘托贡嘎山,主峰在这儿,我是用广角(拍的)我就调转了镜头,把太阳曝光进去。在人的视觉上他认为是一次(拍的),实际上是两次拍出来的,你看那画面就精采了。

  黄文:您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式来处理自己的照片呢?

  牛奔东:这就谈到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了,就是说人的视觉上他可以接受,他并不觉得我是贴上去的,比如说像这张祁连山的那个大峡谷,如果没有这个月亮,画面那种浩大的气势就相对弱一点。

  黄文:实际上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进行了一次二次的创作,把自己的主观的感受和当时的一种体验,直接用这种方式表现出来。

  牛奔东:对,我要扩展一下时空感加上日月的力量,借用日月的力量。

  黄文:如果说这样的照片,把太阳和月亮加进去,和当时的现场情况,基本上还是吻合的话,那么我看您那张拍海浪的照片的时候,就很惊讶了,那明明是一张海浪的照片,您为什么把它表现得像山峰一样呢?

  牛奔东:这张海浪的照片是这样,他本来应当是这样的,我是在普陀山一个高点上拍的千丈沙,我在这里足足等了四个小时,在太阳底下曝晒,我等待什么呢,我想等待合适的人群来点缀一下这个海滩,但是始终就等不到,因为当时那个沙滩的颜色比较深,海水比较深,相对来讲,浪花它就比较突出,我就稍微把他反差拉大,强化,那么出来这个浪花就比较强烈了。联想一下,它名字叫普陀山,实际上是海岛,我在视觉上把它调整一下,那就是似是而非,就变成了一种抽象的画面。

  黄文:周围的自然,对于您的摄影来说,究竟只是您创造的一个元素呢,还是你记录的对象?

  牛奔东:既是创作元素,又是记录对象。

  黄文:大自然千变万化,同一个景观,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气氛,不同的季节,它可能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您曾经反复到某一个地方去不断地拍照吗?

  牛奔东:这张岷山的,这是头一年拍的,头一年的雪比较大,那天呢,就是太阳一直落山之前非常强烈,色温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因为柯达的胶片,它如果有光照的部分,它表现的比较充分,如果阴影部分,特别是雪表现是蓝色,它的色彩差就出来了。第二年我又去了,我想还要把它拍好一点,那一年比较干旱,积雪相对就比较少,那么就露出了枯草,它带有颜色的,随着太阳西沉,那色温逐渐降低,那么说雪被染上了颜色,它跟那个枯草结合起来反而更好,另外天空呢基本上没有一丝云彩,但是我感觉上,那更好,这个画面力度比前面要大得多了,另外我就想起了红军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残阳如雪,那个视觉,确实当时脑子里面有那种联想。

  黄文: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牛奔东:所以这就跟人文的东西,(有)一种潜在的联系,这张片子,我对它的评价,应当高过前面的那张。

  黄文:从某种意义上讲,虽然拍的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景观,但是由于光线和条件的不同,看起来简直就是两张照片。

  牛奔东:应当是这样。我觉得像有的题材,比如说像长城、黄山,可以说是永恒的题材,之所以叫永恒的题材,就是说你一个人你拍一辈子也拍不完,它不断会有新的变化,会有新的作品,你人也不断在进步,会有新的感受。

  黄文:当我们看到一些精采的风光照片的时候,其实我们都不用去问,这个摄影师呢在为了拍到这张照片整个的过程当中,他一定是付出了很多艰辛的劳动的。

  牛奔东:特别的辛苦是经常有,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的时候,只要是拍照,只要你付出了,你做了,我说的是实话,就是说你不是以能拍什么作品为目的,就是我要去感受自然,要体会人生。比方说拍梅里雪山住在德钦县,当时那个条件是很艰苦的,当时没有宾馆,招待所呢,枕头都是黑得发亮,就一个礼拜,我是裹着风衣睡的,那个时候恰恰又牙齿发炎了。每天早晨五点钟起来,用两条腿走到几十公里,到拍摄点去,我是用6*9的林哈夫装的120片子,用6*9 360的镜头,就是长头拉过来的,还有一个就是这张片子,一般摄影就是逆光侧逆光,那这个顺光,但是光位很低,光位低正好那个层云它遮挡了阳光,不该出来的画面它挡住了,所以那个层次感很强。

  黄文:给人的感觉就像天上人间,中间这片云显得非常非常神秘,好象它就飘在我们眼前的感觉。

  牛奔东:这样的机会就是比较难得。

  黄文:我有的时候想起来,一个摄影师孤单的背着那么重的相机在山里面,或者在河边走上那么长时间,可能还等不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画面,我总是在怀疑这是不是值得?

  牛奔东:值得,大地就是你的母亲,真的,我从来不感到孤独,再是深山老林,从来没有孤独的时候,(反而)有一种充实感。

  黄文:反而倒是到大自然当中去了之后,觉得是一种解放。

  牛奔东:是,真是这样。

  黄文:当您给大家呈现出一张非常精采的照片的时候,假如说你的方法退到了后面,别人会不会说,并不是因为你拍的好,而是因为那个地方本身漂亮。

  牛奔东:我也承认始终那些地方,我没有很好去表现,为什么现在拼命地去跑,因为像一些景观,你是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去拍了,有的你还可以把它拍得更好,实际上吧我的观点就是应当把你的技巧,你的情感融汇在画面里面去……

  黄文:那么您融汇在画面里的这份情感究竟是什么呢?

  牛奔东:后来我闭着眼睛想了一下,我的那本画册还是强调我的中国,她有可以说,任何国家无可比拟的,就像她的自然景观、她的文化。

  黄文:您在乎别人记住或者忘记您的照片吗?

  牛奔东:我觉得我们那代人经历还是比较多,相对来说,对生活,对社会的感悟可能就丰富一些,功利的东西相对少一点。结果怎么样,我倒很少去考虑,就是我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去拍好那些景观。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