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你是怎么样跟这些明星打上交道的呢?
李征;因为我曾经在一家公司工作,因为从小就喜欢摄影,公司就发现我有这个特长那时侯经常让我替公司去参加一些活动,比如说去拍一些工作照呀,因为他们经常去赞助一些晚会,那有一次晚会我就接触了刚刚入道的谢小东,还有那英他们。那时我也不知道,就咔咔拍我也搞不清谁是谁。所以跟他们当时处的关系非常好,等活动结束,我给他们送照片之后,大家很开心,说以后有机会给我拍啊,这样慢慢交上了朋友。
主:什么时候开始(靠)拍明星谋生的呢?
李征:应该是在94吧,差不多94年、95年的样子,这应该感谢韦唯了,因为当时韦唯,大家都知道她是演艺界的一个楷模,那段时间不管是在圈子里还是在她的事业当中,她都是属于顶峰状态。她给我讲了很多圈里的叫规矩吧,她跟我说你怎么不收钱呢?当时就(问她)那您看我应该怎么做。她说这样吧,也别太高,当时跟我谈的是400块钱一卷。
主:在经营的观念上韦唯打开了你的一个新思路,但是韦唯的这组照片也打开了你在娱乐圈里面拍照片的一个局面。
李征:对,对, 对。
主:那么从那之后,就有越来越多的明星来找你拍照片了,你就开始顺理成章地收钱做一个商业摄影师了。
李征:实际上收钱呢,不像人想象的,我要跟人家讨价还价。那段时间好象圈子里特别出众的摄影师很少,尤其像我这样年轻的,胆子比较大, 什么都敢拍,而且又是没有任何的定式或模式,因为我不是从科班出来的,不懂得什么光圈、速度,那时侯也就是完全凭自己的感觉在走。所以,当时我的印象当中最深的就是,大家找我是想换一张新的脸,换一个新的形象。
主;每一个被摄者在走进摄影棚的时候,都希望他的摄影师把自己拍得既漂亮又有个性,那这些明星更是这样。在拍摄不同的演员,他的不同的风格或是个性方面,你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心得呢?
李征:(比如)宋祖英,这样说吧家喻户晓了,知名度非常高,但是她有一点,大家很难得见到她这面比较清爽的这个感觉,因为一般大家看到的老是这样的片子,当然这也是我拍的。怎么说呢,多年跟她合作,而且多次的合作,每次我拍片子都有一个想法,就是说我希望创新。当时(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我想了想,我给她用一些重色,这样能够让她皮肤质感和人突出出来,可是这样放上去以后呢,觉得单色背景还是不舒服。
主:板。
李征:板。当时我的摄影棚里东西很多呀,然后哗哗我就在那翻翻出一堆塑料布来,哎,我觉得这个不错,当时把这个塑料布就给挂上去了。
主:怎么会一种波光粼粼的效果呢?
李征:因为后面垫了一张黑纸。黑的背景纸上面挂了一层透明的塑料布。我觉得这张照片背景一个最大的特点了,改变她的以往的那种状态,另外就是这个风动的效果,因为刚才看到这种波光粼粼除了大光圈营造出这种效果之外,最关键的就是动了一下风。我记得用了一个就是家用的普通的那种风扇,吹的时候,因为人离背景比较远,吹不起来,老是有点不到位,我就跑别人家搬了一个特别大的风扇过来,就是用两个风扇一个吹背景 一个吹人。
主:我看到这里的一张照片是胡兵的,他的背景上是一个枯树枝,当时你怎么想到要这么拍照片呢?
李征:当时给他拍片子的时候是很特殊的一个环境,他是早上6点钟从香港给我打过电话来,
他跟我说:李征,今天有一组衣服需要拍,因为要得很快,这组片子要拿到国外去用,说是秋季的服装,是范思哲的那种服装。因为(我知道)他那种衣服都比较简洁,而且色彩各方面都比较单纯。所以我觉得可以考虑一些单色背景。因为时间(的关系)也不及做什么特殊的准备了。后来等那服装一来,我 一看,哦,完蛋了,这衣服跟我想象的还是不一样,它是那种毛质感的,那种毛线的衣服,还有很多亮片, 它拍起来要不就拍得很华丽,要不就拍得很素 就只有走两个极端。他们在化妆,我就在那琢磨怎么拍。当时在我们楼的周围转了几圈想不出什么好主意,突然看到有一堆树叉子,干的, 因为正好是冬天,那树叉子是被人砍下来堆在那的,我就顺手提了几个跑回来了。在黑色背景纸前,我把它隐隐约约地搁在后边大概离人有那么5、6米的位置,我用180的长焦调过来, 所以压缩感就比较强。后来想想这东西还是有点空,于是从我摄影棚里掰了一大块苯板,就是咱们经常用的泡沫塑料,然后我就在那搓呀搓呀,搓了一堆搁那备用,当时脑子里有这种构思,想拍个下雪的感觉,后来我跟胡兵沟通,他说行,之后我就特别兴奋,把这些白色的小泡沫就哗啦哗啦撒下来了,拍的时候很快,大概也就拍了4、5分钟,拍完了, 高兴。高兴之后紧跟着傻了,这衣服怎么清理啊,它全是毛衣呀,全都跑到衣服里头去了,拿吸尘器吸了一个小时才吸干净。
主:我发现你用光好像挺简单的,然后呢,人物的眼睛很有神采。你当时为什么会想到用这样单纯的方式,就是看起来好象很简单的方式去捕捉这些大名星们的风采呢?
李征:这可能跟我用单灯有关系。因为可以说,从我一开始入这行当,我就比较偏向于使这个单灯,因为单灯对于人,尤其对东方人的这种脸来说,表现起来比较容易,因为它质感比较强,而且包括透视感比较强,因为咱们都知道,东方人的脸不是很立体,往往在拍摄上容易吃亏。
主:那么在你用单灯拍照的过程当中,有没有你特别满意的照片?
李征;有很多呀,这张我就比较喜欢。这张片子从构图上来讲也比较简单,因为当时给玉兰油拍一个广告,要求是你只要拍出人的这种透视感, 立体就好,而且要皮肤的质感。我们这组片子用了7种不同的光,当时考虑的一点是什么呢,就是不要平,让她皮肤质感越干净越好,而且这种色彩还原越好、越简单越好,还有另外一张,这张这是明显的对比。
主:这也是单灯,同一个人?
李征:对,同一个人也是同一个时间拍的,利用换装的时间。她这两张明显的差异在那儿,就是在她们脸部的轮廓上,这张平,因为原因很简单,这个光是平着打的,这张用的是顶光,顶光的原因就是说让她的脸的这种棱角更突出,这就是东方人跟那种西方人差异的具体的一个描写了。
主:拍一个人的照片相对来说摄影师比较容易对被摄对象进行控制,而且他也容易交流,但是我想,要想拍群体照片的时候可能摄影师要花的精力、时间,付出来的代价要大得多。我看到你给“新丝路”拍过一张几十个模特在一起的大照片,当时这张照片的创作经过是怎么样的?
李征:当时这张照片创作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 当时要求我一天之内全部拍完。
主:你是让这32个模特同时站在你面前一起拍吗?
李征:不是,同时要拍32个人的这种状态,实在是太难了,尤其是模特,大家知道,他们年轻、好动、好折腾。他们在现场可闹了。
主:作为一个团体的时候,她们会让人觉得互相之间很难协调。
李征:很难很难协调。当时我们现场有四个人在维持秩序,但是到真正开拍的时候,我发现不行,不可能按我原来设计的32人站在一起拍。我们临时分成了五组,实际上这张片子你要注意仔细看的话,中间的马艳丽那一组是独立的,另外四组是合上的,因为当时合成的时候考虑到后期的效果,所以让模特男女之间错位,用拨拉片一边拍, 一边构图, 一边拼,当然之前已经设计好了,可以说在拍的当中呢,谁闭眼了,谁弯腰了,或者哪个动作不到位了,所以当时拍了很多,紧跟着冲胶片,冲完胶片之后看,不错,马上剪裁、 扫描、合成,但是在合成的时候,因为想过用黑白作为素材,主要是考虑到东方人的脸,色彩不均匀,因为它发黄,有人还特别白,有的模特真的皮肤非常的好,白白嫩嫩的,那男孩子就黑黑壮壮的,就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感觉,所以你想,这个色彩一旦出来,就是一堆的乱哄哄的色彩。
主:有色差。
李征;对 色差非常大,所以说我们当时只用了红色的服装,中间四个人是红色的服装,还有黑色和白色,只有三个色系。但是只要你仔细看的话,你会注意到他的脸,肤色的差异特别大,我觉得当时我的设计是对的,就是我们当时设计把这个全部调成这种金属的灰黑,真的很不错,最后出来的效果,就是我的国外的这些朋友一看,(都觉得)哎,中国模特很棒。为什么呢?他觉得简洁、 明快,而且突出了每个人的特质,从这一点来说,是这组片子最成功的一点。实际上是把色彩的转成的黑白的以后,就去除了中间这些干扰因素,让它便得很单纯。
主:国内的商业摄影圈目前的这个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了,这种行业之间的竞争对你造成威胁了吗?
李征;目前没有,因为我的客户基本都是看了我的作品之后才会来找我,所以这点来说他们已经有80%的认同了,最终他在谈谈过程,看看接受度就成了,所以对于我来说,我觉得竞争最大的是我自己,就是怎么能够创新,而不是说客户的问题。
主:你目前靠什么学习?
李征:我是多方面的资讯,因为很多的朋友他们都在国外,经常会给我带一些最新的资料,我觉得比在课本上学的东西要多得多,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活的,而且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样我掌握起来的速度比常人要快很多,所以这是我目前学习最好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