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天窗读照片——本杰明·卡兹
这是一些自命不凡的从事艺术的人,他们很特别,也很普通,既不是帅哥美女,也不是运动健将,他们活动在空荡荡的广场、画廊和美术馆里,他们像搬运工一样工作着,他们像蚂蚁和蜜蜂那样按照自己的想法搭建着作品,这些照片记录了艺术品完成前几周或者几小时的艰苦时光,也让观众看到了活动在艺术品背后的作者,感受到他们最重要的创造精神。拍摄这些照片的就是比利时摄影师本杰明·卡兹,没有一位摄影师能像他那样完整、权威地纪录下过去六十年来的艺术世界。
卡兹早年曾在柏林高等学府专门学习绘画和雕塑,后来就在那里的美术馆工作了十几年,摄影是他从16岁就喜欢上的一项艺术,起初他为工作中结识的艺术家们拍些快照,后来渐入佳境,索性改行当起了职业摄影师,并在艺术圈赢得了声望。
卡兹拍得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纪实照片,而且是黑白的,卡兹身为一个艺术爱好者,又生活在艺术家圈子里,拍起照片来也是很独特的。比如他不常拍人物局部特写,而是侧重于表现他们的工作状态和姿势,这样就避开了名人肖像的老路子,而抓住了一段生活,抓住了一段时光。对卡兹来说,只有拍不好的照片,没有不能拍的照片,当拍摄主体背对镜头的时候,有的摄影师就放弃了,而卡兹拍摄的背影却同样能吸引欣赏者的目光。
尽管彩色摄影技术已经流行了二十多年,卡兹却仍然钟情于黑白摄影,坚持制作成本越来越高的黑白影像。他的作品韵味十足,有人说摄影是用光作画,对黑白摄影来说,更是如此,它最讲究影调和层次。比如这里,白墙黑影,色调的明暗变化像一层层波浪,结合"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形成了非常耐看的画面。
本杰明·卡兹说过:人的眼睛和他所看到的世界之间永远有一个距离,摄影可以起到拉近或疏远这个距离的作用,摄影既可以美化事物,也可以丑化事物。他拍照片有两个目的,第一就是设法拉近人与世界的距离,第二就是用手中的相机去美化他所看到的一切,哪怕是最普通的人和场面。他怎么做到这一点呢?在拍摄时,卡兹总是在拍摄对象中间不引人注意地活动,仿佛根本没他这个人,这一点和摄影大师布列松很相似。卡兹是一位抓拍大师,他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捕捉着艺术家的灵魂。
本杰明·卡兹,这是一位用相机写诗的人,如果你想寻找一幅照片,上面是一些远离红尘俗世名利争斗的人们,那就看看卡兹的作品吧……(7.26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