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平遥摄影大展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与国际影展接轨,引入策展人机制,使大展的专业化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国新闻摄影的集中展现。
浓缩当代中国历史画卷
国内主流新闻媒体积累多年的新闻摄影精品会聚平遥,新华社集中了建国50年以来的优秀作品,从老一代摄影家的代表作,到近年来涌现出的优秀青年摄影师的作品,作品记录了从到我国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中国新闻社也展出了该社上个世纪50年代的70余幅老照片,取名《还我河山》。北京晨报的展区,迎门的大照片很有气势,北京青年报10年回顾展经过精心策划。这次北青报送展的照片不光是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在城隍庙展区,北青报摄影记者的作品展还让我们看到这些年轻摄影人的内心感受,正像他们自己说的:"对于新闻,现场是过去;对于艺术,现场是此时此地。" 这些优秀的新闻照片集中在平遥,浓缩成了一部中国现代史的精彩画卷。
策展人平遥大展成亮点
这是 "新摄影"展区台阶,这种展览设计营造出"新摄影"艺术氛围的与众不同。 "新摄影"区别与传统影像的"发现与记录"的影象特征,而是基于主题先行的影像创造,摄影过程更接近于绘画,更关注影像语言的探索。"新摄影"丰富了平遥影展种类,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新影像概念和相关资讯。
展风采感受图像灵魂
由策展人人民摄影报记者马丽亚策展的《女人·摄影·女人》展汇集了娟子、王小慧、红杏,艾米,巴荒五位风格不同,流派不同,拍摄手法各异,拍摄主题大相径庭的女摄影师的作品。在"感受图像灵魂"的前提下,娟子用时尚与古朴对话,红杏的沉静,艾米的自信,王小慧聚焦幻化的色彩还有巴荒的凝重,这些在女性视角下凝聚的瞬间,充分展现了她们驾御影像的成熟和自信。
《南方十一人》展妙笔生花
在一个主题下,汇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和流派的作品,采用集团式或者叫全景式的展览方式,是 2002 平遥摄影大展的一大特色。由广州无限图片网 、广州著名摄影师安哥担当策展人的《南方十一人》作品展开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这组由广东11位摄影人作品组成的展览,使人感觉一种连绵不绝的气势,看起来颇耐人寻味。流连其间,感受沙飞 20 世纪早期摄影作品展的历史韵味、在《虚妄的时光》中,听亚牛用影像讲述飘在深圳的心灵震动、曾翰会问你《嘿,你往那里去?》,曾忆城试图用色彩鲜艳的相框留驻他们爱情的模糊印象--《我们始终没有牵手旅行》,身为大男人的潘育川为你展现娇小的芭比娃娃,还有陈海平的《梨园》,在纪实与写意之间,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这些跨越了几个时代的影像中涌动着不同时代摄影人共有的艺术激情。要想在平遥这样的影像海洋中独树一帜,不采取集团优势,没有好的概念和创意显然是不行的,所以策展人的作用举足轻重。
从整体上看,尽管这些策展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有些作品也欠成熟,但我们毕竟看到了一种新气象,它必然会形成一种趋势,在未来的平遥摄影大展上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使平遥真正成为东方的影像之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