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认识中国虎     华夏虎文化     放虎归山记     从这里做起         



中国虎野化训练方法计划简要


  野放策划:格斯·冯·戴克

  拯救中国虎南非项目中心

  所有的老虎都是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IUCN)红皮书中记载的濒危物种。在其仅剩的5个亚种中,中国虎,即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 是被公认为最为濒危的。现在,只有大约60只残存于中国的动物园中,而野外数量据估计不会超过30只。

  为了保护中国虎这一中国文化和精神上的重要标志,”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决定“放虎归山”,同时在不同保护区之间建立网络,加强它们协同工作的水平。

  中国福建的华南虎繁育和野放计划,已成功地繁育了不少老虎,但中国目前缺乏足够的土地、猎物和野生动物管理技术,要发展这些尚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南非充足的资源使其成为实施老虎野放计划的理想场所。

  根据中国和南非签订的协议,在2003至2007年间,中国共将运送5-10只中国虎幼崽到南非进行繁育和野放。同时中国将派遣野保人员在南非接受有关动物保护和食肉动物管理模式的培训。在2003年11月和2004年2月,一个专家合作小组将在中国对一些可作为老虎保护区的山区进行勘查,以选定老虎野放的地点。此计划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生态旅游,目前正在召集有经验的生态旅游操作团体。

  第一批老虎将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时回归中国,中国虎项目在南非建立的适当基础设施将为其他物种拯救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推动保护工作的进展。

  该野放计划有其不可预测性,关键是老虎的适应性。故在此列出的“自我学习策略”可能还需要更改。

  该计划的实施地点现位于南非莫可盘尼市的拯救中国虎野化基地。幼崽在隔离检疫期内将留在比勒陀利亚的国家动物园的检疫机构中,由国家公园的主治兽医伊恩·埃斯皮博士和拯救中国虎管理团队共同照顾。在第一次合适的机会,幼虎们将第一次戴上无线电项圈。

  这一阶段中,幼虎将被放养在一起,他们离开中国来南非的三周前才在一起生活,在缺乏母亲指导和激励的情况下,互相游戏对发展他们的狩猎技能十分有用。幼虎会通过打闹嬉戏学习到必备的技能,另外如果一只虎比另一只先掌握了一个新技能,他们会互相学习。

  一旦幼虎完成了检疫隔离,就该考虑让它们适应新环境了。它们将被运送到莫可盘尼专为该项目建造的试验野化基地。幼虎的训练计划将在那里一系列的野化区开始。放养区有严密的监测保护,并由电网隔开。

  第一个放养区占地2公顷,内有两间夜宿蓬。旁边另有一个相同大小的放养区,在必要时可以随时将幼虎隔开。放养区内生长着自然植被和矮而不齐的草丛、人工维护的树木和灌丛,由水龙头和水槽供水。虽然从露营地外面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轻易地观察到老虎,但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干扰,一天两次的观察工作仍然通过屏幕或高台进行。幼虎会习惯车辆,但白天它们到达虎区的时候,应尽力使其避免暴露在人类面前。

  希望和国泰将被喂食整只的牲畜尸体,从兔子之类的小型哺乳动物,到珍珠鸡、家鸡和鸭子等家禽,小虎们每天所吃的食物一般为其体重的5%,一旦它们适应了新的食物,与之相类似的活动物就会被偶尔引入它们的食谱。喂养不再是每天供给,而是间或进行,它们的行踪将被严密监控,万一幼虎追踪猎物失败,应考虑改变计划,如引入年龄相仿的会捕猎的幼狮或甚至鬣狗。

  幼虎熟悉狩猎后,便进行新一轮的健康检查。重新佩戴颈圈后,在它们大约1岁左右时被转移到第二个放养区。

  第一个2公顷的放养区通向一个20公顷的放养区,幼虎将在20公顷的放养区停留6月,这里是小虎从“笼养”的监控环境转移到“野外”环境的关键地点,它使用大小约为400mx500m的移门,没有围篱。这块地方的自然植被和清空场地大小在1:1左右。无遮拦地域用于对老虎的观察,而致密草丛和灌丛则提供给它们埋伏和围捕的掩护。滑门供给通道。所有的观察都在车辆中进行,不鼓励老虎从车中获取食物。一天至少观察记录两次老虎的行踪。喂养方式和在2公顷放养区中相似,但随着被宰牲畜的个体逐渐增大,偶尔将释放一些山羊之类的活体动物到放养区内,水槽中的鱼也可以列入老虎的食谱。药物治疗和营养补给将被置于宰杀牲畜体内。幼虎在散放前将被饲以整只的羚羊,它们今后将在自然放养区遇到相同的动物。将训练老虎建立非自然声音讯号(如电声提示)的给食信号反射,以便于未来的管理,该信号将被保密。

  幼虎约在18个月时进入自然放养区,此时它们已经掌握了捕猎技能并扩展了自己的食物。自然放养区围绕在2公顷和20公顷放养区之外,拥有500公顷的自然植被,从人工开阔地到灌丛、河边矮树和混合刺槐稀树草原。除了经选择的保安标志外,没有人工栖息装置。由雨水补充的自然水塘构成其主要水源,如有必要,也可加挖抽吸补给水塘。

  观察人员每天在草原车上定时记录老虎行走路径,偶尔投喂整只的牲畜。自然散放区内将散放鹿及其它合适的猎物,实际上,老虎野放后,在自然环境中最可能遇到的猎物就是鹿。

  国泰和希望将在自然放养区待到它们被运回中国,或直至一个更大的自然放养区建立完成。它们将佩带GSM/GPS项圈和佩有特高频VHF发射器的次级保护项圈。项圈每6-9个月更换一次,直到成年后尺寸不再改变。

  确切地说,该地大小并不适宜2只以上的老虎,其可行性在于此设施可以循环利用,当幼虎被引入500公顷放养区后,新虎就可以循环利用2公顷放养区。

  整个过程将定时详细记录,如有需要,会及时调整。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