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互联视点     互联故事     互联生活     每周病毒报告     FLASH动画     节目组         



互联网对传统教育的挑战(2002年7月22日)


  在以往,少年儿童接受知识和观念的基本模式是:成人提供信息,儿童接受信息。但在计算机互联网日渐普及的今天,少年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需要从大众媒介中选择“原始”的,并非经过成人“过滤”的信息。他们开始与成人共享信息,成人则逐渐丧失了信息垄断地位。这一系列的变化不得不引发我们对传统教育的思考。

  以往少年儿童主要的信息来源是教师、家长及有限的书刊、电影。少年儿童信息接受的基本模式是:成人提供信息,儿童接受信息。可以说儿童接受的信息是经过成人过滤的,并且是有限的信息,但在现在社会,少年儿童接受信息的基本模式已经变为:成人和大众媒介共同提供信息——儿童比较选择信息——儿童决定是否接受信息。

  在计算机及其互联网普及以前,电视等大众媒介对儿童教育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主要是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范围内,还未深入到学校教育,但这种影响对学校传统教育模式形成了一种冲击,儿童不仅向成人,也向大众媒介中学习新的知识和观念。而大众媒介所带来的知识,信息,娱乐比学校课本更新的频度更高,速度更快。面对多样化的,不断更新的知识和观念,儿童有了选择的可能,他们有可能不接受学校教育所提供的观念,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觉得现在的儿童不如五六十年代的儿童“听话”。

  现在儿童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需要从大众媒介中选择“原始”的,并非经过成人“过滤”过的信息;可通过大众媒介了解了成人尚未掌握的信息;甚至了解了成人反对接触的信息。由于能较自由的接触信息,儿童有了比较分析成人提供信息的可能。应该说,有选择是一种社会进步,因为只有赋予儿童更多的选择,儿童才有可能拥有更独立的思考能力。

  一些教育者将媒介仅仅看作是简单的信息工具或娱乐工具,没有看到由于媒介的出现,儿童的生活结构教育模式发生的本质变化。对教育来说,大众媒介的普及,并不仅意味着儿童可以多接触一些信息知识,也赋予了儿童选择接受某种信息的权利,其普及促进了信息流通的民主化,在获取信息和娱乐资源方面,儿童开始在处于与成人平等的地位,与成人共享信息,相对与儿童地位的提升,成人则逐渐丧失了信息垄断地位,因而也丧失了一定的教育权威性。

  目前教育者及教育研究者似乎对此准备不足。准备不足首先表现在对大众传媒的“排斥”,缺少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反省,却不断的指责媒介应该承担“败坏道德”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的责任;其次表现在教育界没有投入足够的力量研究大众媒介与教育的问题。西方学术界从20年代起就研究电影对儿童的影响,以后又研究了广播,卡通漫画,电视,流行音乐,电子游戏,最近在研究计算机和互联网。遗憾的是,我国教育界很少关注这些研究,更为遗憾的是:在计算机开始普及的今天,我们仍然缺少对教育的反省,或者对大众媒介“排斥”,或者试图将大众媒介纳入传统教育模式的轨道。

  尽管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媒介形成了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但还未进入学校教育系统,或者说还未动摇学校教育秩序。但是当计算机及其互联网不仅覆盖了大量的家庭,也进入了学习和教室的时候,传统学校教育就可能面临着挑战。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媒对学校教育的三点影响——学校不再封闭;打破教师的信息的垄断地位以及增加了儿童的选择性——在互联网时代变得日益重要起来。

  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

  在信息时代,年轻人可能是富有者,而老年人则可能是匮乏者,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师生关系将会发生变化(数字),我们看到,与以往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同,儿童用户大都通过向同伴或父母亲戚学习或依靠书籍自学来获得互联网知识的,而很少依靠学校课程和老师。

  在未来的社会,成功的教师将是一个“教练”,学生的伙伴和具有创造性的人。在信息时代,学生可达到互交互学,教师的概念可能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并从根本上结束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研究还表明,在儿童(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接触媒介时,如果得到父母的及时.正确的指导,儿童就能从媒介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帮助。这种指导并非可有可无,许多对比研究发现,经过指导的儿童比未经过指导的儿童更有自主性,更能熟练的获得和理解信息内容,并且更经常的利用媒介解决现实问题。

  所以儿童媒介研究专家都提出:电视等媒介不是儿童的保姆,不能将儿童交给媒介,而要对儿童的媒介接触进行必要的指导。这种指导在美国、英国、印度、巴西等国的中小学以发展成专门的课程,课程名称为“媒介教育”,有关互联网的教育称为“网络素养教育”。

  网络素养教育来源于媒介教育。这个概念最初由英国学者提出。三十年代初期,倡导媒介教育是为了反对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训练青少年抗拒大众媒介中提供的“低水平的满足”。60年代以后,随着学者对媒介功能认识的提高,人们在媒介教育的观点上发生了一个根本的转变,既由抗拒观点转变为培养辨别能力的观点。至70、80年代,由于官方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介入,学校的媒介教育开始形成规模。在这种情况下,不少研究者认为,媒介及其文化影响应该得到认真研究,而不能简单归为“抗拒”的对象。

  因而重要的不是要告诉青少年反对什么,而是要强调“人的能力的培养”,即教育应该培养青少年处理媒介信息的能力。

  当我们要有效的利用大众传媒时,首先要在对媒介认识的基础上,发现信息对自己或对社会的意义。一个成熟的受众总能从容的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因为它有一种思想的能力,运用这种能力可以有效的处理信息,从信息中获得真正的益处。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思想就没有信息。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