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线上故事     网友投稿     线上互动         



俞敏洪: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近日,有消息称新东方学校校长俞敏洪已经辞去校长及总裁职务,仅保留新东方董事长职务。然而,俞敏洪在新东方的“精神领袖”地位,目前尚无人填补。

  俞敏洪创造了中国教育产业的奇迹:由他创办的新东方学校一年有数亿元收入,目前已经占据了全国50%以上的出国培训市场,年培训学生超过20万人次——70%的中国留学生曾在新东方门下求学。俞敏洪被称为“留学教父”。

  出国留学——曾经的梦想

  俞敏洪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他的母亲不认字,但有一个始终不变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变成一个先生,先生在南方的口语中就是老师。俞敏洪就是在母亲的影响下上了大学,并成为一名教师。

  大学毕业的时候,俞敏洪满脑子还都是莎士比亚这样纯文学的英语,而不是现在这种托福、GRE英语。但当俞敏洪还在北大读莎士比亚的时候,社会已经掀起学英语的热潮。1982年,中国第一次举办了托福考试。当时考到500多分,就已经算是高分了。当一大批自费留学生通过托福考试,凑钱迈进美国大学校门时,中国人从此挤上了一条狂热的出国之路。这其中也包括俞敏洪的一些好朋友。

  在他们的影响下俞敏洪也有了出国的想法。可是联系了三年半,他既没拿到奖学金也没拿到签证,“大家都出去了,我没出去。出去的朋友都会有一种傲慢心理,觉得在国内的人什么都不是了,这种感觉在每一个出国的人身上都有。这种东西给我带来很多压力。我在中国又是一穷二白,也没自己的事业。如果有自己的事业,并且能赚钱的话,这种压力也就不那么大,那么贫困就又更增加了自己的这种生存的压力。”

  带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俞敏洪一边在北大继续教书,一边向美国各大学申请奖学金。终于,美国的一所二流大学答应给他提供3/4的奖学金。这就意味着,他要靠120元的月薪支付剩下的相当于4万元人民币的学费。“120块钱一个月你怎么可能有希望呢?在那个时候4万人民币对中国人来说相当于现在40万,现在让一般家庭拿出40万来也是不容易的。”

   一穷二白——下海挣钱

  为了在短时间内筹集到4万元钱,俞敏洪开始在北京中关村一带的民办外语培训部干起了兼职老师。兼职使他的经济状况有了转机,同时也给他带来了一些麻烦。

  “我到外面兼课兼了很多钱,其实我并没有影响在北大的讲课,我在北大还算是挺优秀的老师。但是我出去兼课,某种意义上影响了北大的短期培训。后来给我了一个行政记过处分,我在北大第一次出名就是因为这个,所有的人都能认出我来,因为他们把我的照片给贴在橱窗里了。实际上这等于在我屁股上踹了一脚,让我一下跳到海里去了。”

  俞敏洪从北大出来教的第一门课是托福听力课,一教就是五年。五年里,每套题目他都教了200遍左右,这就意味着这里面的任何一个听力句子他都读了200遍。后来,他到美国去访问或旅游时,跟所有人讲的都是托福听力句子,几乎一字不差。而且他可以大概回忆起那是哪一年的的哪道题。

  以比较好的方法,比较快的速度,帮学生解决英语考试中的难题,并且通过这个技能实现他们出国留学的愿望,这就是俞敏洪创办新东方学校的初衷。

   免费讲座——声名鹊起

  辞职之后的俞敏洪和家人搬出了北大,在郊区租了一间平房,过起了新的生活。这时,贫困不再是俞敏洪生活中的压力,离开北大以后,他的工作变得异常忙碌起来。因为,在1993年的中国,“出国热潮”已经汹涌澎湃。

  真正想从出国考试培训这个市场里分出一块天地,对于当时的俞敏洪其实并不容易。因为他既没有高级职称,又不是退休教师,完全没有资格独立办学。于是他找到一家叫“东方”的民办大学,提出合作,建立了“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但是,一个礼拜过去了,竟然没有一个人来报名。

  于是,俞敏洪想到了免费讲座。“我想我是有着教学能力的人,而且我相信学生一定会喜欢我上课。但是并没有多少学生知道我上课还不错。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我让你们听我上课,但是不要钱。”

  一个1200人的场子,来了三千多人,学生把图书馆前面的玻璃都给砸破了,来了一个排的警察,根本就控制不住局面。这就是俞敏洪免费讲座的现场。这时俞敏洪把场子里的1000多学生扔给了另外一个老师。自己跑到场外,看到1000多人冒着零下十几度严寒站在台阶上。于是他就搬了一个大垃圾箱,往上面一站,就给学生讲上了。

  随着一场接一场的免费讲座,“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的名气不胫而走。俞敏洪也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认识。1993年11月16日,俞敏洪终于拿到了办学执照,他在“东方”前面加了一个“新”字。就这样,俞敏洪的“新东方”学校正式诞生了。

  招兵买马——徐小平、王强

  “在1995年以前,整个新东方就是我一个人干。当时我实际上一直想着,有一天我也会把新东方学校关掉,出国读书,这可以说是我不变的梦想。但是到了1995年底,我的战略政策变了,既然我不关掉它,那我干脆就把它做大。做大的话,就需要一帮人做。”俞敏洪说道。

  徐小平曾在加拿大工作了十年,现在是新东方学校副校长,主持新东方出国咨询处的工作,为学生提供出国留学帮助和签证资讯。十八年前,还在北大团委搞学生工作的他,以自己的感召力给当时还是学生的俞敏洪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我依然能够记得,在大学的时候,跟他在一起聊天的那种快乐。”

  为了寻找徐小平,俞敏洪在温哥华机场等了整整两个小时。当他正准备转机去多伦多的时候,徐小平终于出现了。徐小平说:“他以为我不理他了,其实我心中很火热的。到机场看见俞敏洪,和18年前在北大第一次见到一模一样,看不出一丝一毫的变化来。唯一的变化是穿了一个四千块的,现在再也不穿了,带皮毛领子的,违反环保精神的这么一件皮衣服。”

  这次会面徐小平终身难忘,他当时的感觉是,“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出路,老俞实际上是给我送来了一个舞台。”

  离开温哥华,俞敏洪并没有回国,他又来到了美国。在美国,他租了一辆汽车,横穿整个北美大陆,急切地在寻找另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正在美国贝尔传讯研究所任软件工程师的王强。

  王强,俞敏洪当年在北大的同班同学,毕业后也曾在北大英语系执教,后来到美国转行当了电脑工程师。王强当时的工作条件非常好,在贝尔实验室,生活状态也相当不错。所以当俞敏洪找上门时,最初并没能打动他。

  第二天,王强领俞敏洪到普林斯顿大学转,在校园里他们见到很多中国留学生。出乎王强的意料,几乎所有人的见到俞敏洪都能叫出“你是北京的俞老师吗?”包括到了中国餐馆吃饭,推小车的学生也能叫出他来。终于,他对俞敏洪说:“哎呀,我说老俞,你可以呀!这么多年不见真是令我刮目相看,所以我要考虑考虑我也回去,这种东西有很大的刺激。”


  

  GRE考试是美国教育考试服务处提供的美国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是所有向美国大学申请奖学金的学生必须参加的考试,每年报考GRE的中国考生数以万计。

  “新东方”学校一楼的报名大厅里,平均每天有1000人在这里报名参加各类的外语考试培训。据统计,在寒暑假高峰时报名人数曾高达5000人之多。

  不断地迎来送往,使得新东方每年培训的学生已经超过15万人次。“新东方”正经历着中国人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学习外语的热潮,几乎所有来新东方学习的人都带着他们不同的出国梦想。

  


  (由《人物》栏目供稿)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