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热点扫描     热点透视     李峰主持     录制大事记         



专访问台湾“中国新闻学会”理事长成嘉玲


  主持人:

  成嘉玲女士曾经是台湾的第一位大学女校长,后来她又继承了她的父亲,中国新闻学的先驱人物,成舍我先生的事业,担任了台湾世新大学的校长,如今她作为两岸新闻交流的领头人,经常往返于两岸之间,与她在大陆的哥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可以有了更多见面聊天的机会,下面我们就请到了成嘉玲女士,一起来聊聊她的故事。

  成嘉玲女士,1937年出生于天津,毕业于台湾大学,后留学美国,获夏威夷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担任东吴大学商学院院长,世新大学校长,现任台湾“中国新闻学会”理事长成女士近年多次带团来大陆访问,成为海峡两岸新闻界的知名人士。成女士说,她是1945年随父母到台湾的,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她继承了父亲成舍我先生的衣钵,从事新闻事业的研究。

  主持人:

  我知道成女士在事业上非常有成就,而且曾经担任过台湾的大学第一位女校长,但是我们今天的话题还是想从您的父亲,中国著名的新闻学先驱人物,成舍我先生谈起,我知道父亲对你的影响是非常大,能不能先给我们介绍一下,父亲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中国新闻新闻学会理事长 成嘉玲:

  我觉得我父亲他主要是一个自己创业的人,所以他以前,我觉得他实际上,并没有能够实现他一生的一个理想,他一生的理想就是在中国每一个省,办一个报纸,只是台湾刚开始的时候他也想办报纸,因为台湾那个时候戒严时期,不让他办报纸,所以他到台湾才办一个学校,他说我不能办报纸,我至少能够培养新闻人才,所以他也等于培养了五万的新闻人才,所以也等于控制了台湾很多的媒体,因为实际上我们的毕业生在各个媒体都有非常多的人。

  主持人:

  您父亲对新闻事业非常地执着,对子女教育也非常地严格,比如我们就了解到,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小的时候,父亲每天几乎都要拿出一段时间来,来听你们子女互相发表这样自由的言论,是有这样情况吗?

  中国新闻新闻学会理事长 成嘉玲:

  我父亲就是他以身作则,然后他每天差不多五点钟的时候,他就会走到客厅来,他是一个非常忙的人,很用功,走到客厅来,我们子女就可以跟他随便讲,然后辩论,所以我们子女都很喜欢讲话,就是因为跟他辩论,反正他乱辩,我们也乱辩,强词夺理,他也不会生气。辩论完了他就自己走回去,每天可以随便选择一个议题来讨论。

  另外一方面,因为他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所以他很注重我们的国文的程度。可是他不是用说一定强迫你要怎么样,怎么样,我们小的时候不给我们零用钱,可是你背一篇古文给你一毛钱,所以我们拼命去背《古文观止》,背这些唐诗,背一首就多少钱。所以他有个“爸爸银行”,我们背的钱他就存到他的银行里。不过后来好像我们也没跟他算账,不晓得有没有吞没我们的钱。

  主持人:用这种教育方式,培养了子女对于传统文化的一种认识,所以您的中文底子也非常厚。

  成:应该还好了,因为我们从小我父亲对这方面,而且我从小也帮他抄他的文章,他发表的文章都是我帮他抄的。

  主持人:我知道您父亲拥有五个子女,您是行四,那父亲为什么会选择你来继承他这个世新大学,他认为非常看重的一个事业的继承人?他怎么说?

  “中国新闻学会”理事长 成嘉玲 :

  他主要也没有别的选择,因为只有我一个人在台湾。那而且我一直在学术界,毕业以后就到美国去念书,拿了博士学位以后,我就回到东吴大学,也是东吴大学的第一任女院长,也是台湾的第一个女院长,大学里边的女院长。所以我有蛮丰富的一个教育行政的经验,所以也合乎这个资格,因为实际上做校长,也有一定的资格在,他一定要是教授,然后他一定要有行政经验,所以我想,我就这样讲,他也没有别的选择,因为那时候只有我一个子女在台湾。那当然也是我一直陪伴着他,他也比较对我更了解。

  主持人:当您要去接掌世新大学校长的职务,继承他的衣钵的时候,他对你说过什么,他希望您经手以后,这个世新大学会朝着怎么样的方向,或者说他还有什么没有达成的,没有完成他的一种心愿?他希望你来实现它?

  “中国新闻学会”理事长 成嘉玲:

  他最高兴的大概就是在他临终的时候,我们学校可以改成一个学院,当他过世一年的时候,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我说我交出的第一张成绩单,告诉他说我把世新办成什么样子,我希望他能够满意。因为我父亲是一个从来不夸赞一个人的人,你做得再好他也不夸赞,他觉得你永远有空间再好。所以我说,我希望我这第一张成绩单能够使他满意。

  主持人:那做了这么多年世新大学的校长,您的心得是什么?

  成:我觉得主要做一个管理的人,其实要充分授权,让下面的人也有他发展的机会。另外一方面,就是大家要同心协力,只要说大家的方向是一致的,这个学校就比较容易办好。所以我也常跟学生讲,因为学生很喜欢讲,校方,学生方,我说我们是一方,如果学校办得好,那大家都受益,老师也觉得很光荣。如果学校办得不好,大家觉得在一个很差的学校念书,或者在很差的学校教书,那大家都没面子,所以一定是一个大家是一个共同体,而不应该分彼此。所以我们在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所以大家处得真是非常地好。所以我们觉得很快乐,至少。

  成女士说,也许是自己做了10年世新大学校长的原因,每次来北京,都要到北京广播学院去拜访新闻界的同仁们,多年来他们建立了深厚的联系,并且联合出版了《21世纪两岸广播电视发展趋势研究》。书中,成女士提到,两岸的专家学者应切磋借鉴,共同推动两岸新闻事业的发展。

  主持人:是什么原因,开始促使你要做两岸新闻交流的这种活动?

  成:其实我们老早就有交流,因为我做校长的时候,也就跟广播学院一直是,当初我刚接校长,广播学院刘院长也刚接院长的时候,我们就第一次认识,也作为比较好的朋友,我们彼此学校就有互访。所以实际上这互访已经很多年了,当然因为我接了”中国新闻学会”以后,因为”中国新闻学会”本来就跟记协有一个两岸三边的会议,那是轮流的,每一年在不同的地方办,一年在大陆,一年在香港,一年在台湾这样子。所以实际上我就接续了这个。后来因为大家负责人团也互访,所以我们就变成固定的两岸负责人也有互访活动这样子。

  主持人:您怎么来看这样一种交流活动,它本身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为什么你要非常地热衷,或者非常投入去做这样事情?

  成:我觉得新闻界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实际上,一般老百姓能够对彼此的了解,都是通过一些新闻的管道,要不就是看电视,要就是不听广播,要不就是看报纸。所以实际上都是从这里得到的资讯。所以这个来看,我觉得新闻的交流就是非常重要了,新闻界的交流,因为这样子他们才可以把真实的现况,或者真实的情况能够报道出来。这样子读者受到了影响是真实的,是真的,了解的现象也是真的。而不是凭空臆测的。所以这样来讲,我觉得两岸的交流是非常值得的,因此大家彼此去看了,眼见为凭,看了才知道,其实跟我想像的可能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么多年交流以来,我觉得增进彼此的了解,确实做到了,而且大家都变成一个很好的朋友,所以有什么事情也都可以讨论一下,尤其因为新闻界现在面临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虽然大陆比较好像好一点,可是实际上也慢慢竞争也激烈起来。所以怎么样管理,怎么样来经营,也变成两岸新闻界共同讨论的一个议题。

  成女士担任”中国新闻学会”理事长后,多次带团来大陆进行新闻访问,受到高度重视。”中国新闻学会”是一些台湾大众传播媒体从业人员组成的,以发展新闻事业,发挥传播媒介的作用为宗旨,多次与记协进行互访,成女士说带团来大陆,一是工作,一是探亲,每次作为团长的身份得到哥哥成思危的接见,都让她难以忘记。

  主持人:那您跟哥哥是什么时候,哪一年见面的?

  成:我想可能有二十年了吧,他到美国读书的时候,差不多有二十年没见面,在美国第一次见面,很可惜的就是我母亲已经过世了,没有能够见到他。

  主持人:后来这个见面相对就比较多了,是因为你开始从事新闻交流方面的工作?

  成:后来是因为我父亲生病了,我哥哥也到台湾去了两次,探他的病。当然从事新闻交流工作以后,当然跟他见面的机会就更频繁了。

  主持人:您作为台湾新闻交流团的团长,和您哥哥在人民大会堂,在一个非常正式的场合见面了,当时的情景是怎么样?

  成:当时就是说,我带了这个团,跟他一起很正式的见面,平常都是私底下,很正式地见面,彼此都觉得不自然,我觉得有点不自然,而且我觉得哥哥好像讲话讲太多了,讲太长了。

  主持人:当时你们主要聊些什么?

  成:主要是他介绍一下人大,然后也答复一下我们这个团的一些问题。

  主持人:除了通过这样一种交流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互信之外,你觉得作为您来说,和您从事这个事业来说,您觉得还能为两岸关系做一些什么事情?

  成:我想实际上两岸的关系,现在来讲,其实大家彼此的了解,已经是非常地多了,其实大家现在两岸隔阂也比较少一点,当然除了政治的因素以外,那别的实际上两岸的人也是一家人了,大家彼此又是同文同种,所以实际上沟通起来是非常地方便。我觉得主要现在能做的,当然也希望就是说,政治的干预比较能够少一点,能够使我们的交流能够比较更顺畅一点,我是比较期望这方面能够有些改进。

  主持人:你这几年可以说是非常频繁地往来于两岸之间,您的哥哥,你的姐妹都在北京生活,有没有进一步的打算,说回到这边来定居呢?

  成:其实我儿子有的时候也到这边来做事,所以我也常常到这边来住住。定居的话目前还没有打算,不过我想将来应该是可以,或者在台湾住住,在北京住住,上海住住,然后在美国住住这样子,可能到处跑一跑,我是一个蛮喜欢旅行的人。

  成嘉玲女士说,透过这些年频繁的两岸新闻交流活动,她对祖国大陆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对大陆也更加有感情了,他说两岸新闻交流发展到今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很多的障碍,她希望通过自己身体力行的努力,使两岸的新闻交流更加顺畅。(编导翟钰摄像李军、孔河、张宇)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