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热点扫描     热点透视     李峰主持     录制大事记         



台湾当局为何将“三通”议题政治化


  主持人 李红:7月25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在接受《远东经济评论》专访时强调,在“一中原则”下,“三通”谈判无法展开。据台湾媒体报道,近期他不只一次说过这样的话,仅7月份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已经连续三次在不同场合发表同样的言论。这相对于其去年5月在大担岛的“三通是必走的路”的大胆讲话,可以说是大大地倒退。更与其2000年台湾领导人大选前的“将于任内实现三通”的竞选承诺,背道而驰。那么,陈水扁为什么会在近期抛出这样的言论?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其在“三通”的话题上总是反复无常呢? 就这些话题今天我们演播室邀请了两位嘉宾共同探讨,他们是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所徐博东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毛仲伟教授。

  7月25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在接受《远东经济评论》专访时强调,在“一中原则”下,“三通”谈判无法展开。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两岸“三通”问题的广大台湾民众,尤其是台湾工商界人士,都不会忘记陈水扁在2000年台湾领导人“大选”前,向选民夸下的海口,“选我阿扁,就会实现两岸三通”。其主政后,也是多次表态愿意推动两岸“三通”,2002年5月还声称“两岸三通是必走的路”,提出“两岸三通可由民间来协商”。此番讲话之后,仅仅过了五个月,陈水扁对“三通”的态度又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02年10月24日他说“两岸‘三通’并非台湾经济发展的万灵丹”。2002年11月1日他又说任何形式的直航都涉及“政府公权力”,非民间可取代。

  主持人:我们看到陈水扁任内期间,态度曾经出现过几度的转变,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复转变的情况呢?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所 所长 徐博东: “三通”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陈水扁已经变了数不清的次数。早在他和许信良争取民进党的“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时候,他当时为了争取民进党内的,台独基本教义派对他的支持,把许信良排除在外,结果他就站在“台独”基本教义派一边,提出来反对两岸“三通”。他说:“‘三通’是我们的最后的筹码,轻易不能够开放两岸‘三通’”。那么最终,得到了民进党的提名,成为民进党2000年大选的所谓“总统”候选人。那么当上了候选人之后他又改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副研究员 毛仲伟:首先他把这议题定为统独的议题,第一个筹码是“台独”筹码。比如他强调我要是“特殊的国际航线”,“两国航线”,这个时候没有问题。也就是“三通”作为他“台独”的一张牌,如果说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三通”,就是为“台独”张目,这是一个。再有一个他把“三通”的议题作为“选票”筹码。早期时候由于刚执政的时候由于他有新中间路线,所谓“全民政府”,要争取中间选民的认同,他讲要扩大执政政治基础,那个时候,可能说得比较委婉一点,甚至有时候表现出善意,说“三通”还是必须做的事情。当岛内政治格局比较确定的时候,尤其是“蓝绿”分野很清晰的时候,我们说“泛蓝军”现在基本上是主张“三通”的,主张缓和两岸关系的。“泛绿军”的支持基础,基本倾向于两岸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甚至要“一边一国”这样。这个时候他的“选举”需要就是权衡利弊。如果放开这条道可能还松动他传统基本教义派支持,所以在这个评估下“选举”需要,他就考虑这时候我要硬扛,拒绝开放。所以这是“选举”需要,而不是民众利益需要。不是从政策周延性考虑,(不是)社会整个公众利益去考虑。所以我觉得,“三通”到现在来看,很明显是被他们,属于经济议题政治化了,等于这样一个“三通”议题筹码化了。

  尽早实现两岸“三通”是祖国大陆的一贯主张。以民为本、为民谋利,是祖国大陆解决"三通"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为尽快实现两岸“三通”,祖国大陆表示出了极大的诚意和善意,仅2001年1月5日到2002年10月16日间,就多次调整两岸“三通”政策,一次比一次务实。2001年1月5日,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在会见台湾新党、国民党“三通”参访团时表示,两岸“三通”应本着直接双向、互惠互利的原则,透过民间组织协商解决。2001年4月3日,钱其琛在会见台湾亲民党“三通”参访团时说,两岸“三通” 可以定位为“两岸航线”,应该参照“港台通航”的办法尽快通起来。2002年7月5日,钱其琛在先后会见由台湾统一企业集团总裁高清愿率领的几十家台湾知名企业家参加的考察团和台湾知名人士许信良率领的促进两岸“三通”访问团时进一步表示, “三通”是一个经济问题,不应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只要把两岸“三通”看做是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尽早可以实施,可以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2003年1月24日在纪念江泽民主席《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重要讲话发表八周年座谈会上,钱其琛副总理再次强调指出。“三通”是两岸之间的事,是经济问题,"三通"商谈不是政治谈判,可以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

  主持人:在刚才短片当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大陆在“三通”议题上的政策,一直在做务实的调整,而且也主张不以政治干扰经济。那么,对于这样一个两岸家喻户晓的经济议题,我们怎么来看待陈水扁近期抛出的“不能为达直航目的,而接受一个中国原则”这样的言论呢?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所 所长 徐博东:他歪曲大陆方面的已经调整了的“三通”政策主张,然后加以攻击。因为一个中国原则已经在陈水扁上台这几年之后,已经把一个中国原则妖魔化了,扣上了“一个中国原则”,他就可以欺骗岛内民众,认为既然一个中国原则下就会把我们台湾的吃掉了,“三通”当然就变成投降了。然后就把主张两岸“三通”的“泛蓝阵营”可以打成卖台集团,“连宋”变成中共代言人,妖魔化“连宋”主张“三通”这样一个两岸政策。所以我觉得,一方面他又可以把“三通”不能通,不能兑现他的“竞选”承诺,这个责任推给大陆,一方面又可以打他的政治对手,所以他是一箭双雕这样的一个的策略。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在今年7月份陈水扁曾经连续三次发表过这样的言论,他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时间,并且这么多次来发表这样的言论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副研究员 毛仲伟:我们都说现在又快到选举的热季了,既然是一种选举的考量,他可能根据选举的变化调整他的身段,调整他的表述。但总体来看,陈水扁在这里面这种政治表现,实际上已经他是到了他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才把“三通”这个筹码祭出来,动员反“三通”支持群,当然跟“蓝军”有区隔,我的路线就是跟它有区隔。在这种情况下,我记得好像去年他讲“三通”的时候,说出“三通”不是万灵丹,整个行政院系统都在讲这个事情,等于“三通”刹车的时候,岛内一些舆论,比如说岛内的《经济日报》就发出这样的呼吁,呼吁当局给台湾企业、台湾民众一个民主的、自由的发挥空间。还有的媒体讲,台湾当局拒绝“三通”的道理,于理不合,于利不实,实际上是根本不通的道理。而且台湾也没有拒绝“三通”的本钱了,都是强调从台湾整体发展务实面,实事求是去看,“三通”确实不应该阻拦,阻拦一天损耗一天,浪费台湾资源丧失机会一天。

  主持人:如果推开台湾当局出于政治考虑,基于两岸经贸往来、人员往来,以及两岸关系上推动“三通”是不是势在必行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副研究员 毛仲伟:如果从现实面来看,起码省时省钱最起码的这个事情,绕道一下又费时又费钱,经济成本增加,实际上从深广的角度来看,两岸经济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由于台湾出口的依存度对大陆百分之二十几,它的投资依存度去年好像达到50%!加上它对大陆的其他方面的依存。这样一种密切的经贸关系,两岸却处于一种不通航的状态,实际上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有台湾学者指出,两岸无法实现“三通”,每年光是转运,最少要无谓耗去1000亿元新台币的成本自不必说,真正的问题会逐渐显现。例如,外商国际采购中心搬去大陆、营运总部移去上海。这些动作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将在三五年后显现。然而开放“三通”,不但令制造业受惠,且能推动服务业,包括旅游观光业的发展。如果两岸“三通”﹐仅运费节省50%﹑金融服务等相关费用节省30%﹐则台湾平均每年可增加0.5%的经济成长率。也就是说5年内﹐就可为台湾累积创造2.5%的经济成长率。因此,台湾有关部门持续所做的民调显示,岛内一直有高达60%以上的民众赞成“三通”确属现实需要。

  主持人:那么在“三通”问题上,除了陈水扁出于竞选连任的考虑之外,也有人认为在多变的“三通”政策当中,陈水扁也有一种畏惧“三通”的心理,如果说他畏惧“三通”,他怕的是什么呢?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所 所长 徐博东:的确陈水扁把“三通”看做是非常可怕的一个事情。不久前李登辉就曾经讲过,“三通”实际上是无硝烟的战争,两岸关于“三通”问题上较劲。如果两岸“三通”的话,台湾等于投降了。所以“三通”等于投降不是陈水扁发明的,是李登辉先说的。问题为什么他把“三通”看得那么可怕,等于投降呢?实际上我们研究一下“台独”产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根源,就是两岸长期隔绝,两岸民众互相不来往,两岸经济切断,文化切断,造成这样一个“台独”之所以能够产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同样道理,如果两岸直接“三通”之后,两岸经贸往来、人员往来越来越密切,那么由于两岸同文同种,文化接上了,来往密切之后,特别是台湾的青少年、大陆的青少年来来往往,台湾的学生到大陆来读书、来旅游观光,甚至工作、求职工作。这样的话,台独的社会基础逐渐就会剥蚀,就会动摇,对他当然觉得可怕。所以我看两岸“三通”虽然它拖到现在,而且还顽固地继续想阻挠,但是我比较乐观,我觉得整个一个两岸的交往,还有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最终恐怕过不了太久,两岸“三通”总是要通的,否则的话台湾真正是边缘化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副研究员 毛仲伟:所以如果说再过几年,“三通”真能再拖几年的话,我们回头再反思这段时间,就会发现,真正使台湾边缘化、矮化的话,恐怕是陈水扁的政策。就是如果说以前,昨天李登辉“戒急用忍”,拒绝“三通”,耽误了、伤害了台湾的今天的话,那么今天陈水扁的拒绝“三通”,他强化他的“有效管理”,恐怕要伤害台湾的明天,台湾的前景要堪忧。

  结束语:如果不是“台独”优先,何惧两岸人民的接近和密切往来,何惧两岸经贸在互补互利的基础上进一步迈向分工合作、共同繁荣的坦途?陈水扁的“一中原则”下,“三通”谈判无法展开的说法,不过是继续其“台独”路线和拼“选举”服务的又一个说辞罢了。“三通”能拖一时但不能拖永久,因为其与台湾现实利益冲突最终是无法解决的。(编导:安倍含 )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