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热点扫描     热点透视     李峰主持     录制大事记         



透视民进党执政三周年——台湾社会改革


  2003年6月19日星期四播出

  主持人 李红:民进党上台之前,曾以坚持改革理念而赢得台湾社会的信任,民众曾经被民进党描绘的改革愿景所吸引。那么在上台后的三年时间里,民进党当局都提出过哪些改革主张,又有多少得以实现呢?今天我们演播室邀请到了全国台联研究室杨毅周副主任和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毛仲伟副研究员。

  民进党当局上台之前,以“改革台湾社会”为诉求骗取民众选票。然而,在“执政”三年的时间里,却看不到什么成绩,反而引来不少批评。在“司法改革”方面,进行“选择性办案”,以“查贿选”之名行打击在野党之实,大打“司法牌”,“扫黑”则是“越扫越黑”,黑社会公然向高官、“民意代表”甚至警察大发“英雄帖”。教育改革的内容无法解决师资与学科冲突问题,并因过分追求形式革新,而没有配套措施,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从而引发10万教师走上街头抗议示威。在“政治改革”方面,陈水扁虽鼓吹提升行政效率,但“八掌溪事件”早让岛内百姓丧失信心,唐飞下台又使其“全民政府”的伪装完全蜕去。陈水扁提出“拼经济”的结果却是2001年的经济出现了台湾5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失业率从民进党上台之前的近3%,一路升高到5.3%;股市指数从2000年初的近万点跌至3000多点;普通百姓的荷包严重缩水。所有的一切显示,民进党当局所谓的改革诉求只不过是个借口,“拼台独”“拼选举”才是民进党当局的主要目的。

  主持人:毛教授,我们在看完刚才的介绍以后了解到,民进党提出所谓的改革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推进,那么,您认为当初民进党当局提出这些改革的主张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副研究员 毛仲伟:民进党一开始是推动台湾的社会运动,实际上它提出了一系列的很系统的社会改造工程的想法,我记得1999年的时候,为了选举,就提出了“2000政策纲领”,很明显把它社会改造、社会改革的一些愿景提了出来,这个就是做为政党之间的区隔、竞争的一个基本手段,我要拿出我的政策来。

  全国台联研究室 副主任 杨毅周:因为国民党确实长期“执政”,实际上确实也积了很多社会上的民怨,很多社会结构性的问题,实际上国民党也无法解决,因此才给民进党提出改革这个口号能够赢得民心,因为台湾老百姓确实也非常希望台湾社会能够进行一个彻底地改革。所以,当民进党提出很多这种很理想化的(目标),因为它在野,它没有“执政”的时候,它不需要为这些能不能实现去负责,想如何去实现,而是说如何把这个口号做得漂亮,把这个理想怎样能吸引人心,这是它当时还没选上的主要考量。

  主持人:那么据二位的观察,这些改革措施成效到底怎么样。

  全国台联研究室 副主任 杨毅周:民进党实际上在上台的三年内做了不少的事情,有些方面确实也取得一些成效,比如说它在妇女政策方面,提出了“两性工作平等法”还有一些性侵害的“防治法”等等。这应该来说是对保护妇女的权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觉得这方面的改革它还是做了不少,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它配套措施不够,宣传不得力,推进的措施也是不足,所以使得受益的妇女比较少,知道的妇女也很少,所以这个是它问题所在。更大的一部分,很多东西反而是越改越失败,像教育改革,实际上已经失败,那么不得不最近提出来说要“第二次进行教育改革”。劳工方面,原来刚开始说要给劳工两周80个小时,后来上台以后,资本家一抗议,它赶紧退回到88小时,后来反而是国民党搞了一个84小时的“工时案”,通过了这个“工时案”,这反而暴露了民进党上台以后,“屁股决定脑袋”我的想法完全不一样,所以这种改革反而是一种退步。

  主持人:从它所有的这些改革措施当中刚才杨教授你也提到了,比如说妇女改革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效的,那像这样成功的例子多不多呢?

  全国台联研究室 副主任 杨毅周:这样的例子其实不是太多的,更多我们还看到是一些失败的例子,它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这个改革当中,试图去把自己“台独”的一些想法给贯彻进去,所以导致了它很多的改革呢,实际上是一种退步,而且再说也实行不下去,那么教育改革是一方面,还有语言改革,提出了先是废除“国语推广法”,后来又提出什么“国家语言平等法”,提出14种,这个作为“国家语言”简直是非常的荒唐,这个是很不可思义的事情,增加学生的负担,增加社会的混乱,所以这种改革其实完全是出于一种“台独”的政治理念。

  主持人:那么除了这些以外,还有没有其它的原因影响改革措施推行不下去,因为我们知道有些改革措施对于民众来说还是有利的,

  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副研究员 毛仲伟:我觉得这里面,刚才杨先生也讲了,就是说它改革是方方面面的,很多方面,有的是因为“台独”的意识形态,有的是因为改革的措施不配套,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呢,我觉得民进党它上台一个主导的东西,就是它的意识形态挂帅,很多改革,实际上很重大的改革,都渗透了很多它的意识形态主导,而且是政治挂帅,因此这里面就出现了很多杂乱无章,使历史倒退,社会往下沉沦的东西,像教改杂乱无章,是充斥着意识形态的东西很多。教师怎么教,如果这一个班14种语言都成为官方语言,我用哪种话去讲,增加了社会成本,而且不是促进社会交流的一种方式。而是促进社会封闭的一种方式,而且自我膨胀。还有就是税收的问题,实际上也是社会公平社会正义的一个方面。比如军工教免税的问题,那么相应的其它方面是不是社会公平,比如对于某些大财团的降税,而且把这个凸显出来,为了迎合某些人的需要,因此很多都是主导性,充满着急功近利的东西。刚才说了,选票需要,老人年金不顾社会成本,许诺的时候,我给你加一千元,国民党提出3000元,我4000元、5000元攀比。社会承担得了承担不了,很显然,包括它的“全民健保”出现了问题,就有本身原来就有问题,同时又有现在执行不下去的问题。于是政策很粗糙,也不管是整个过程中的损耗,还是说当时定的标准太低,反正健保增加,虽然增加不多,但是显示这个政府政策施政的时候,社会改革中,除了充斥着意识形态在里面,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政策不周严,政策不配套,政策不到位。

  主持人:那么现在看来,推行的这种的改革措施,大多数都是不成功的,那么这种不成功的改革,对台湾社会势必会造成一定的伤害,那么据二位分析,它会造成哪些影响?

  全国台联研究室 副主任 杨毅周:这三年来,台湾社会所造成的各种乱象其实已经反映了这一点。第一个,台湾现在变成了一种忧郁型的社会,痛苦指数上升,当然这跟失业率非常有关系。人们对前途、前景确实看不到希望,这个我觉得是社会改革的一个很失败的后果。第二个,由于它在很多改革当中贯彻了“台独”的意识形态,那么“台独”意识形态干嘛呢,就在整个台湾文化当中“去中国化”,台湾文化本来核心就是中国,结果你“去中国化”变成了台湾文化“空心化”,这个“空心化”造成了一种后果就是,台湾的很多文化,变成近乎死亡了。第三个我觉得说,造成了很多阶级的对立,族群的对立,两岸的对立,各方面的矛盾反而尖锐化了,这使得造成社会的不安,这是它很重要的不利的后果。

  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副研究员 毛仲伟:还有一点就是说,可以凸显一下,这种社会成本实际上体现在岛内的人格分裂上,比如刚才讲的“去中国化”问题,在文化上脱中国“去中国化”造成人为地对立,两岸之间造成这种敌对意识,比如我看前不久,所谓它“卫生署”这个防SARS广告,说“SARS和匪谍都来自中国,而且在台湾,匪谍比SARS还要多”。就这种意识,这么一个防疫广告它都搀进了尖锐对立的矛盾挑拨性的政治性语汇,可见在民众中造成这种深刻影响,我觉得这种东西在整个社会改革进程中,所谓的民进党社会改革进程中它渗透在各个方面,所谓的“护照”加上这么一个字,“新闻局”的那个图标改一下,偷梁换柱。这些措施到是落实了不少。但是它给人一种认同的空虚,因为你的根实际上在祖国大陆,你的文化是依承关系,是血脉关系,脐带关系,那么现在都变成没有了,你到底是什么?所自何来,搞不清楚,在认同上造成这种危机。你可以满嘴跑舌头,许出了很多牛肉,端出了很多美好的社会改革,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痛苦指数增加,老百姓对什么都不信任,政治热度降温,这个社会改革确实三年来,除了空转之外,就是一些倒退的东西比较多一点。

  主持人:可以说之所以改革,就是因为现有的制度可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了,但是台湾当局的这种改革好像是适得其反,听了二位的介绍,那么如果从台湾人民的利益要求出发,从台湾社会的要求出发,二位认为这个改革应该怎么来推行才更合理呢?

  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副研究员 毛仲伟:我想实际上,一个是出于公心吧,一个是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呢,我始终强调台湾社会改革中除了一些很技术面的东西之外,很多都是跟社会意识形态有关的。出于公心是什么呢?民进党走上台之后,你的“台独”意识形态,你的“台独”路线能否走得通,你要从实际出发,应该说现实证明,这个“台独”是走不通的,走不通的路你死要走,这肯定是错误的,很多东西,你看什么“准官方语言”啊,这个那个的都是这样,“脱中国化”,你跟中国没有关系什么的,那么这是造成社会很大成本,而且政策导向上的一个大问题,这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个利益取向的问题,就是说我这个政策不是为我一己、一党的利益,而是凭空而论而是一种良性的政策竞争,而且它要是可行的,不是说太美好的远景,天边的彩虹跟眼前的玫瑰的关系,所以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就是说不是急功近利的去制定政策,选择最好的最切实可行的政策。再有一个就是说,它确实是人才缺乏一点吧,还有就是整个政策配套,政策设计的问题,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而是为了凸显可以落实的,可以实行的,包括妇女政策,有很多东西是很好端出来,但是呢,宣导不够,执行很难,这些东西也不适宜社会改革,因此我觉得社会改革它是一个承载着很多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的东西,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东西。

  全国台联研究室 副主任 杨毅周:我觉得说社会改革,最关键的是第一要能给整个老百姓提出一个宏伟的愿景,长远的一个看到希望的地方,未来是什么样。第二个要脚踏实地,你的措施是什么。我觉得在这两方面,民进党做得都不够,从社会改革的失败呢,其实非常要吸取这种教训,一定要确确实实从台湾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出发,要实实在在考虑台湾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不是考虑自己的选票,考虑到自己的意识形态,我觉得这个才是真正负责的改革,也是使改革能够成功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主持人:上台以来,民进党提出了许多美丽的改革口号,但大多数却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效,久而久之,没有实效的“口号式改革”让许多民众失望,民进党勾勒的改革愿景成为画饼,敢于改革的形象也渐趋失落,这也必将是民进党当局逐步失去民意支持的重要方面。(编导:王海涛)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