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热点扫描     热点透视     李峰主持     录制大事记         



透视陈水扁执政三周年——两岸经贸


  2003年5月11日星期日播出

  主持人:近年来两岸经贸大幅增长,两岸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仅去年一年两岸贸易额就达到了446亿美元,两岸贸易已经成为带动台湾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那么,祖国大陆在推动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当中,做了哪些工作?三年来台湾当局在两岸贸易发展当中的政策趋向又是怎样的?就这方面的话题今天我们演播室邀请到两位嘉宾,他们是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殷存毅教授和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张冠华教授。

  近年来,在祖国大陆的积极促进和两岸入世诱发的市场动力带动下,两岸经贸取得长足进步。两岸贸易在2000年至2002年间分别突破300亿美元和400亿美元大关,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祖国大陆已经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地区和贸易顺差来源地。台商赴大陆投资迅猛增长。2001年与2002年大陆吸引台资实际金额连年增长30%以上,尤其岛内高新技术产业掀起赴大陆投资浪潮,金融、保险业也加快赴大陆投资布局。到2002年底,两岸间接贸易额累计达2679亿美元,台商赴大陆投资企业达6万家,协议投资金额为614亿美元,实际到资金额331亿美元。在贸易与投资带动下,两岸经贸关系进一步深化,两岸实现直接通汇,跨出两岸金融交流的重要一步。两岸“三通”出现了新的发展形势,岛内民众与工商界要求实现“三通”的呼声空前高涨,两岸先后实现了经香港的“一机到底”和“春节包机”,岛内航空公司的班机50余年来首次抵达祖国大陆。但是,由于台湾当局的阻挠,两岸经贸关系至今仍未完全实现直接、双向,两岸直接“三通”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主持人:那么首先请问张教授,陈水扁当局执政三年来,您认为在两岸经贸关系上它呈现出一种什么样态势?

  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研究员 张冠华:从跨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正在处于迈向新的发展格局的这么一个阶段。海峡两岸(经贸)关系进一步向多元化方面发展。贸易迅速扩展、投资迅速增加,同时两岸在科技、农业,金融交流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在金融方面,大家都知道,去年两岸实现了直接通汇,台商的一些OBU,也就是所谓的“海外分行”也可以对台商实施贷款,两岸的金融交流也开始发展起来了。海峡两岸在“三通”的形势上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我们福建东南沿海跟台湾的金门、马祖地区实现了局部的通商和通航,海峡两岸经香港的间接的通航实现了“一机到底”,经过澳门这个货运通航,也开始迈出了“一机到底”的这一步。而且在去年年底两岸也实现了包机直航,这是五十多年以来,台湾的航空业者第一次踏上大陆。应该说海峡两岸在“三通”方面的形势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主持人:我们有一个疑问,目前两岸的政治关系,应该说还是处于一种僵局状态,那么两岸经贸关系却在不断地向前发展。那么殷教授您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 教授 殷存毅:我想其中的原因,很重要一点是经济层面的原因。因为我们知道从2000年开始,台湾它岛内本身自己的经济就很不景气。当然还有一点,2000年开始台湾岛内的政治环境也是起伏动荡不安,这个本身也给台湾投资者的信心造成一些打击。在这样一种背景下,那么台湾的企业要找出路,它肯定就往大陆这边来。因为两相比较,在2000年到2002年这三年期间,大陆的经济发展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发展的态势,一直在7%以上的增长速度,而且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大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这个市场的开放,以及整个世界上对中国市场一种非常高的预期,市场前景的抱有看好的这么一种态势下,各国的企业,以及世界500大商家都到大陆来布局、设点。那么在这样一种背景的推动下,所以台湾的商人也到大陆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这么一种增长的态势。

  主持人:那么祖国大陆在推动两岸经贸发展这个过程当中,出台了哪些具体的一些务实一些措施呢?

  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教授 张冠华:虽然两岸政治关系处于一种僵持和紧张的状态,但是大陆这么多年来一直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坚决贯彻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八项主张。其中要,不以两岸的政策分歧来干扰经济发展。在对台政策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比如说在1999年推出了《台商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2000年又提出来《对台贸易管理办法》等等,进一步完善了对台方面的贸易法规。在两岸入世以后,大陆可以说是对包括台湾在内的其它一些世贸组织成员,完全履行了我们入世的承诺,我们对他们开放市场、降低关税,包括对台湾完全是一视同仁的。第三个方面大陆方面的政策,我们本着这么一个态度,只要是有利于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只要有利于两岸人民交流的,我们就会去积极地去响应,积极地去配合。包括“小三通”,包括“春节包机”,还有一系列的事情。那么大陆充分体现了它的善意。所以种种这些方面,也从政策方面营就了一个两岸经贸关系非常好的一个环境,所以这方面也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非常快的重要因素之一。

  主持人:那我们再来看台湾方面,在这三年当中,台湾出台了哪些(大陆)经贸政策?

  2000年陈水扁上台前,曾承诺上台后将实现两岸“三通”。上台后多次声称要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陈水扁上台后,在岛内经济压力及工商界强烈呼吁下,不得不对其对大陆政策进行局部调整。2001年8月,台当局召开由“在野党”及岛内各界人士共同参加的“经发会”,达成以“积极开放、有效管理”取代“戒急用忍”政策、加快调整两岸“三通”等重要共识。2001年11月,台当局公布“落实大陆投资'积极开放、有效管理'执行计划”,似乎真要放弃“戒急用忍”政策。2002年1月,台当局又颁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岸经贸政策调整计划”,局部放宽大陆产品入岛。2002年3月,台湾当局又宣布“小规模、低度开放”八英寸芯片赴大陆投资设厂。2002年5月,陈水扁又发表所谓“大担讲话”,要授权民间协商谈判两岸“三通”问题。

  主持人:我们怎么来理解,台湾当局在这三年当中出台的一些大陆经贸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走向问题?

  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教授 张冠华:我们对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也不能给予过高的评价,为什么?因为两岸入世现在也过了一年多了,民进党上台也三年多了,这三年多我们看到两岸经贸政策大的方面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两岸现在间接、单向直航,到现在还没有突破。它局部开了一点小口子,可以开放大陆在海外的一些子公司可以到去岛内投资房地产业,但实际上做不到,现在也没有一家企业能进去。据我所知,不没有一家企业能够进去。对台商的投资方面,比如他许诺很多开放,其中最关键一个指标,他要开放半导体,8英寸芯片到大陆来投资。但是到现在为止,在他的政策范围之内还没有一个企业现在能够进来。虽然以“积极开发,有效管理”,取代了“戒急用忍”政策,但是他在里面同时有很多附加条件,比如“动态调解机制”,对投资大陆的数量、规模,还是要视情况进行调整,要有“专案审查机制”,大的投资一定要进行专案审查,甚至这种专案审查的条件比过去来说还要苛刻。还有“资金回流机制”,他强调“资金回流机制”很大程度上跟他开放两岸金融的一些政策是有关的,那么他为了让台商大陆投资获益,迅速地回到岛内,也为了能挽留一部分台商留在岛内进行投资,所以他优先开放了,在两岸金融方面他倒是走得比较快,做了一些优先开放。所以我觉得他的开放是为了管理,而不是纯粹为了开放。所以现在岛内一般的舆论也认为,所谓的“积极开放、有效管理”,实际上就是不讲“戒急用忍”的“戒急用忍”。比如说陈水扁“大担讲话”里面,第一次提出来,海峡两岸“三通”谈判可以授权民间来进行谈判。似乎感觉到他是做了一个开放的姿态。但是随后不久我们就感觉,台湾当局“三通”政策,就感觉到他摇摆得太厉害了,一会儿说“三通是必走的路”,一会儿说“三通不是经济的万灵丹”,从政治层面、政治氛围上彻底把“三通”问题否定。直到最近台湾的官方部门,“两岸直航”问题评估报告,迟迟没有推出来,有关“三通”条款,在“立法院”里面,协调“三通”条款也一直没有推出来。所以感觉到台湾方面在“三通”问题上,是在步步后退。所以现在总体来说,两岸“三通”方面从总的来看,现在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主持人:加入世贸组织应该说为两岸经贸关系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您认为在这样一个大的经济背景、经济环境下,未来两岸经贸关系趋向会是怎样发展?张教授。

  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教授 张冠华:现在两岸经贸关系正处于一个,迈向新的发展阶段的临界点,那么这个临界点就是,如果海峡两岸能够尽快实现经贸关系正常化,也就是说能够结束目前这种间接、单向这种局面,走向一种双向、直接这种局面,那么两岸经贸关系会跨入一个新的台阶,比如建立某种形式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也好,或者是建立一种更紧密的经济联系也好,我想会很快地向另一个阶段发展,但是目前,现在正处于这个临界点上。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 教授 殷存毅:两岸经贸它的走势,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深入。像这样一种关系,大家互相联系已经非常紧密,而且非常深入,这种经贸关系,如果凭谁的主观上,或者纯粹属于他政治上考虑,想开倒车我看绝对是办不到的,已经到了这个程度。

  主持人:应该说两岸经贸关系是一种大势所趋。今天我们分析了陈水扁当局执政三年来的两岸经贸政策。有专家指出两岸经贸关系有望持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相互依赖将进一步增强。两岸经济是一对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如果是良性发展,将会不断地推动两岸关系前进。两岸先后加入世贸组织,更是为两岸经贸关系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常听对岸说,“操之在我”这四个字,也许这个机会真的“操之在对岸”。(编导:安倍含)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