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热点扫描     热点透视     李峰主持     录制大事记         



幸运观众作客《海峡两岸》


  2002年10月2日星期三播出

  主持人李峰:9月中旬,来自世界各国以及台港澳地区的25名幸运观众聚会到中央电视台参加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开播10周年的庆祝活动,并与节目制作人员进行了亲切的交流,畅谈了对祖国大陆经济、社会发展之快的感慨,表达了他们期盼祖国繁荣昌盛,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今天的《热点透视》节目为您请到了其中的两位幸运观众——来自香港的林立舟先生,来自德国的王魏萌女士。

  一年一度的中央电视台热心观众有奖收视调查活动从1997年开始举办,该活动是为了扩大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在海内外的影响,与观众形成交流、互动的局面。今年的幸运观众活动采取了问卷抽奖的形式,得到了观众的积极响应,从6月10日到8月10日,共收到108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问卷1万余封。经过筛选,产生了14名幸运观众,他们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台港澳地区。

  林立舟先生来自香港,1937年生于越南,1956年从越南回国, 在杭州完成了高中和大学的学业。1965年林先生从浙江大学毕业, 分配到上海科技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80年8月,林先生离开上海来到香港,从事高级游艇的设计和制造工作,1993年开始从事贸易工作。现在林先生已经退休, 定居香港。

  来自德国美茵兹的王魏萌女士,在一家跨国公司做经理助理。1988年到1992年王魏萌女士在中国四川大学学习汉语和中国电影电视艺术,在此期间,她与她的中国丈夫相识、相恋、结合。王魏萌女士回到德国后,把中国的历史、文化介绍到德国,她和她丈夫一起举办了中国画展、中国电影周等活动。

  主持人:我们知道二位都是中央电视台的热心观众。长期以来对我们的节目予以了大力的支持,在此非常感谢,这次能够成为中央电视台,海外的幸运观众,机会确实非常难得。我想请问林先生的是,当时你听说你已经成为幸运观众的时候,你是一种什么心情?

  热心观众林立舟:那天也是偶然,张媛小姐打个电话给我,她说林先生你抽中了,我就愣了一下,我就问她,是吗?当时那种感觉真幸运呀,我是感觉很幸运。

  主持人:王女士曾经在四川大学就读过,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也做了长期的研究,应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通,平时对中国问题一定非常关心?

  热心观众王魏萌:非常关心,我1988年第一次到中国来留学,当时去成都四川大学,当时到成都,真的没想到对我来说,生活情况真的很差,我还记得当时,比如说早上6点钟到6点半有气烧那个水,烧开水,然后全天可能是没有气了,晚上也是经常停电。洗澡那个热水都没有了,我当时非常不习惯了,我当时也不明白中国人为什么那么穷,而且我一出门,因为我当时已经黄头发了,虽然当时还短头发,但是我一出门,马上就来很多中国人来看我,都说"老外、老外",还说"Hello、Hello",我觉得当时非常难受。

  主持人:这次来到大陆和你以前离开大陆的时候,这种景象,有没有不同?

  热心观众王魏萌:不同的地方太多了,太多了,我觉得现在生活情况提高了很多,而且大家也是比较,比原来礼貌很多了,去年我刚刚到了成都,我们看到新闻里说,北京办奥运会,2008年举办奥运会,我们也非常高兴,我们觉得现在中国是真的到国际的水平,也参加国际的社会,我觉得非常高兴。

  主持人:刚才王女士有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她说对中国大陆的发展变化她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是这种感觉是在心里。对于林先生您来说,我们知道您是在20年前从上海去了香港,对您来说,这20年中国大陆的发展、变化,您最深刻的体会是什么?

  热心观众林立舟:我去了香港之后,我记得第一次(跟大陆)联系生意的时候,1984年,那个电话打个电话很不容易打得通,即使打得通,声音也很轻,讲话起来,整个办公室的人都听了,好像大叫才能听得出来,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即使在1984年的时候,开放了四、五年的时间,我们在通讯,在交通上来讲,还是非常落后。

  主持人:刚刚起步。

  热心观众林立舟:那时候还是刚刚起步。到90年代初的时候,那时候变化的速度是真的快,上海有好多地方,走到那地方不认得了。到今年2002年我回来,有几个地方又变了。这变化的速度超乎我们想像之外。

  主持人:除了林先生刚才谈到的,大陆很多的城市面貌都发生了变化,很多以前熟悉的街道都找不到了之外,王女士是不是还有这样一种感受,大陆人的普遍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比如说,现在还有没有人常常围着你,叫"老外、老外"?

  热心观众王魏萌:现在不会了,非常少,当然一些比较落后的地方可能还是会有,我现在也没有问题,一、两个人做也没事,我跟他打招呼说"你老中、老中",他喊我"老外",我跟他说"老中",这个现在也没问题。

  主持人:非常正常,非常自然。

  热心观众王魏萌:对,我也觉得中国最近十年变化太大了,我十年以前不会想到这种变化,真的。他刚刚说那个电话,打电话,我当时要给父母打电话,给德国,打那种长途国际电话,要到邮局等半天,然后才能给你接通了,现在大家都拿一个手机,手上拿一个手机,两个手机都没有问题,我觉得现在很方便。

  幸运观众们首先参观了中央电视台,了解了节目制作、播出的过程。随后,幸运观众们和中央电视台的领导、栏目制片人、主持人举行了座谈会。会上,观众们表达了自己对中央电视台的真挚感情。

  一位来自法国的观众,从法国带来一个葡萄树根送给中央电视台,表达了自己根在中国的思乡之情。

  热心观众:我想第一层的意思,就是把这个葡萄树的根带回来,我们是华人,根在中国,第二层的意思就是希望我们的国际频道能够扎根于人民群众,情系海内外观众,也是根在人民当中。

  来自玻利维亚的杨启周先生和来自美国的郑子介先生,在会上都说自己非常爱看中央电视台的对台节目,经常是每天看三遍《海峡两岸》。

  热心观众郑子介:15分钟变25分钟,看得更过瘾。刚才杨先生说了,《海峡两岸》我是每天都看3次,不带错的。

  热心观众杨启周:最好再加5分钟。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张长明代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工作人员对观众们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感谢。幸运观众还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开播10周年的庆祝晚会,黄天顺先生创作的歌曲《中华五千年》也在晚会上演出。

  热心观众:还有一位印尼的老华侨,去年他看了我们的中秋晚会之后,非常感动,他连夜写了一首《中华五千年》的曲子,前几天他把这首曲子寄给了我们,以表示对4套节目开播10周年的热烈祝贺。

  在晚会结束时,幸运观众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流着热泪与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拥抱在一起,这一刻感人的画面会让大家终生难忘。在北京的活动行程结束后,幸运观众按照本次活动的安排,乘飞机来到重庆,从重庆乘船沿长江而下,参观了长江三峡水利工程。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世界上防洪效益最大的工程,发电量最大的水电站。整个三峡工程由两个电站厂房、溢洪道、升船机、永久船闸组成。1994年12月三峡工程正式开工,1997年三峡工程成功实现大江截流。2000年二期工程完成,首批机组发电,三期工程在2009年完成并网发电。三峡水利工程的年发电量为847亿千瓦/小时。参观完三峡水利工程后,幸运观众还参观了葛洲坝水利工程。4天的参观行程结束后,幸运观众再次返回北京,在他们下榻的宾馆,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热心观众对记者讲述了他们参观三峡工程的感受。

  热心观众:不可思议,在我想像中,三峡工程是做一个水站,发电厂,没有想到那么大的一个规模,可以说很多地方都要拆,可能这个水位要增加多少高,这一路来,我们看得太清楚了,实在这个工程太伟大,不可想像,没有一个强大的政府,我想不能够完成。

  主持人:我们知道这次幸运观众的活动非常丰富,你们去了长江三峡,去了长城,还参观了中央电视台,那么在这一趟北京之行,大陆之行,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热心观众林立舟:游三峡的时候,我有很多的感触,就是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读万卷书,跟行万里路之间的关系,而且觉得真是活到老,要学到老。我们走的时间还比较充裕,沿江而下,一个一个地方,小时候也读过,李白的诗,在路过白帝城的时候,也不由自主地跟两个人就在船边也吟起这首诗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主持人:到实地去看一看,触景生情,感受会大不相同。我曾经与一些海外的华人华侨朋友进行过交流,他们给我一个印象就是他们普遍持有这样一种心态,一方面对于祖国大陆发生的巨大变化,表示非常赞叹,非常感慨,同时对祖国统一大业问题也非常关心。我知道林先生一直对祖国统一大业也是非常关心,我想问,您作为一名香港同胞,对台湾问题怎么看?

  热心观众林立舟:当1982、1983年,中英开始谈判的时候,我们就提出来,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当时邓小平提出来这个概念,没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因为古今中外从来都没有过。真正反对的人不多,但是,抱着怀疑、彷徨这种态度的人还是比较多。因此那个时候一股移民潮在80年代的时候是比较高峰的时候。但后来的话,谈判之后,尤其是1997年回归了之后,这五年多来,中国(政府)除了在外交、军事上管的外,香港其它的,中国(政府)一律不插手,由香港人自己来管理自己,五年多时间,证明这个是成功的,中央做到了。台湾的问题虽然是复杂,本着"一国两制,和平统一"这个大的方向、大的前提下,将来我相信也会成功,大部分的人是有信心的,你们这个节目,确实在这一点上对两边的沟通,给我们的信息等方面,确实做得很不错。台湾有什么观点,陈水扁说什么话,"一边一国"论等我们很快就把它报道,也通过你们的节目我们也知道,跟不同的专家对问题的分析也帮助我们提高我们的认识。

  主持人:这一趟北京之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与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的各个节目组的制片人、主持人进行座谈,我们非常想了解,林先生对于中央电视台的对台节目有什么样的评价?

  热心观众林立舟:有关这个节目来讲,大家总觉得从不同的角度来讲,来宣传和平统一的问题,有的直接涉及到政治的层面上来讨论,有的就通过亲情,通过生活相互之间介绍的了解,这两个方式我说都很好,互补,一个严肃一点,一个轻松一点,这样大家收看,有不同的感受。

  主持人:满足各种不同的需要。

  中央电视台的对台节目有6个栏目:《海峡两岸》、《天涯共此时》、《两岸万事通》、《台湾百科》、《互动星期天》、《闽南话时间》。《海峡两岸》从15分钟增加到25分钟,分为《热点扫描》和《热点透视》两部分。《热点扫描》播出两岸民众关注的热点信息,《热点透视》邀请嘉宾到演播室就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和交流。首播时间为北京时间22点零5分,重播时间为第二天10点零5分和15点零5分。

  主持人:王女士,对于您个人,以及你周围的德国朋友们来说,他们怎么看待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对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有什么样的希望?

  热心观众王魏萌:我们基本上对所有的中央电视台4台的那些节目我们非常感兴趣,有机会我们肯定要看,而且德国报纸的新闻,说中国非常少,对各方面的中国新闻我们非常感兴趣,如果你们将来再能多一点给我们介绍台湾的新闻,我们对台湾一般老百姓的生活也是非常感兴趣。

  热心观众林立舟:至于有个希望,就是大家觉得,《海峡两岸》有时候是不是有点轻松的节目,让观众不是太感觉到看《海峡两岸》就是这么严肃,这么严谨,当然我想我们也可以通过比较轻松一点的手法,一样能够达到我们想要说明的问题,因为形式是各种各样的,围绕这个中心,我想我们会能够做到。

  主持人:希望节目更加轻松活泼一点。 今天与二位交流非常愉快,你们二位也为我们的节目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其实长期以来我们栏目都有这样一个心愿,希望透过我们的节目为关心台湾问题的两岸同胞,海外的华人华侨朋友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大家一起来聊一聊对台湾问题的看法,来聊一聊对于祖国建设、发展有什么样的建议。今天谢谢二位嘉宾光临我们的演播室,谢谢。来自印度尼西亚的观众朋友对记者说,他们看了《海峡两岸》节目,一个深深的体会就是一个民族就应该凝聚在一起,只有中国强大了,海外华人华侨才有地位,中央电视台海外幸运观众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6届,共接待了100多位幸运观众,它是中央电视台与海内外观众交流的一个重要的渠道,我们对长期支持和关心我们节目的观众朋友表示深深的谢意。(编导:罗怡)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