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热点扫描     热点透视     李峰主持     录制大事记         



两岸体育界人士共话奥运


  2000年10月2日 20:30 分四套播出

  在悉尼燃烧了16天的奥运圣火已经熄灭了,但是不屈不挠拼搏向上的奥运精神却激励着全世界的人民。在我们为祖国大陆儿女获得金牌喝采的时候,也不禁为我国台湾的体育代表团在这届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而感到兴奋。台湾有哪些项目具有特长两岸的体育交流交往会有什么样的进展?以及项目上会有发展与合作呢?今天我们的演播室请到了原中国奥委会主席,现为中国射击协会会长,体育界知名人士伍绍祖先生。欢迎您。这次奖牌数不论祖国大陆的还是台北的,他们的奖牌数都超过了往届,给我们介绍一下具体的情况。

  伍绍祖:我感觉比上次我带队去亚特兰大更加精彩,特别是像孔令辉最后那块金牌。先赢两局,又输了两局,最后把他又战胜了这样一个非常令人尊敬的值得我们很好学习的瑞典老将瓦特德内尔。他表现也很突出。你比如说两个年轻的小将,张军和高崚打得非常出色,名不见经传就靠奋勇拼搏打败了一系列的老将,最后站到了最高的领奖台上。

  主持人:中国台北队这次表现也不错?

  伍绍祖:台北应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过去好像我的印象当中,每次奥运会,他参加过,有的时候拿不到,有的时候拿一块。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五块,也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就是说应该说比原来的有很大的长足的进步了。所以,整个来讲,中国人尽管现在还是两个队,但是我们中国人在国际大赛的赛场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是值得我们热烈地祝贺他们,对我们也是极大鼓舞的行为。

  主持人:从我们一个观众的角度来看,比如说在一些项目当中,海峡两岸的选手都有一种共同的优势,比如说女子举重,比如说乒乓球,这方面的情况您有没有这样相同的看法?

  伍绍祖:这个有它共同的优势的一面,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

  主持人:您认为中国体育有哪方面的优势?

  伍绍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认为技巧性比较强的有优势,像乒乓球、羽毛球、体操、跳水、射击,举重,柔道,我想将来像拳击、摔跤,我们也是有希望的,它也有级别的,但是大级别我们会差一些。

  主持人:刚才谈到体能方面的优势也体现在台湾方面了。

  伍绍祖:对,台湾方面现在他们拿到了乒乓球,拿到了跆拳道,他们拿到了举重,女子举重他们拿到了,这和中国都差不多。这次奥运会可惜没有设高尔夫、保龄球、台球,对他们可能是一个损失。

  主持人:非常高兴的是,我们与台湾举重选手凌锋英接通了电话,请看我们记者的电话采访。

  记者:凌锋英小姐您好,恭喜您这次在奥运会取得的成绩。可不可以这样说,您取得的成绩和您多年在大陆训练这样的基础有直接的关系呢?

  林锋英:应该有吧,如果说在大陆没有接受到这个运动的话,我想在台湾也不可能。我以前是在大陆出生长大的,而且是在大陆练习举重,然后过来这边。那也是蛮可惜大陆那边的,因为我从那边长大,练举重,那边的教练也是教我们也是蛮辛苦的,他也要花很多的心力,真是蛮感谢他们的。

  记者:为什么后来到台湾去呢?

  林锋英:后来是因为嫁过来这边。

  记者:听说您的爱人也是您的教练是吗?

  林锋英:对,因为他以前是举重,也是举重选手。

  记者:他在您举重的锻炼过程的当中,你们之间的这种相互的影响是什么样的呢?

  林锋英:就是互动比较好,因为都是举重选手,就说比较了解,有什么话都可以讲,有些训练方面的经验都可以交谈,还有比赛的经验。

  记者:很多观众都比较关心,您和您的爱人是怎样相识的?这个过程您能大概给我们讲一讲吗?

  林锋英:我们在93年亚洲杯在广州认识的,然后一直有通信来往,他有时候回大陆看我,那也是蛮亲的,就是经常来大陆看我。然后是95年,95年我就退下来了没有练,95年11月份结婚的。

  记者:现在经常回大陆来探亲吗?

  林锋英:有,经常两三个月回来一趟。

  记者:你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吗?

  林锋英:我现在可能念书吧。

  记者:您对两岸体育界的交流是怎么来看的?

  林锋英:如果说有这种机会,我当然愿意。

  回演播室。

  主持人:听说您本人就去过好几次台湾?

  伍绍祖:没有好几次,我是去过两次。一次是1997年的3月份,本来是应该96年就去的,带着我们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运动员,因为他们有这个要求。那次去嘛,情绪是非常的热烈。

  主持人:我们知道到现在这种影响都还有?

  伍绍祖:大家感觉就是情同手足,亲如一家,真正体会到血浓于水的这样一种感情。

  主持人:那次有多少个运动员?

  伍绍祖:所有的运动员都去了,有三个人没去。一个人是葛菲、顾俊是女子双打的羽毛球运动员由于在外头比赛,不在国内。再一个就是李小双不幸受伤了,腿的一根筋拉断了,没去,其他人都去了,包括教练员。像李永波当时不在国内,他是在欧洲赶过来和我们汇合也去了。

  主持人:这个活动对台湾的体育界和整个台湾的社会影响非常大?

  伍绍祖:台湾省也这么说,整个我们呆了一个星期,当时报道就是二百多篇。满版满板都是,祖国大陆和台湾就是一个国家吗。

  主持人:还有什么细节至今让你难以忘怀的?

  伍绍祖:这种细节多得很,台湾有一个亲戚,过去都不知道,后来我们在台中去参观一个博物馆,他就一直等了我两个小时,因为过去两岸对立比较厉害,就怕有这种亲戚关系对我有什么影响,对他也有什么影响,现在由于两岸的交流比较多了,他也敢于直接找我。

  主持人:听说在这次奥运会之前,集训的时候,有不少的台湾的选手到大陆来集训是不是这样的?

  伍绍祖:这个我还不是很清楚,具体作为我们体育总局和中国奥委会都没有管得那么具体。我们也听说有个别运动员通过一些老乡关系,台湾和大陆本来就是一家人嘛,他们联系他们来了这个可能性很大的,我们都采取了很宽容的态度。

  主持人:以前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伍绍祖:以前不可能交往,现在交往就多了,我们也有教练也有被请到台湾去帮助他们训练运动员。

  主持人:在两岸都比较相似的特长方面的体育项目上,您认为是不是应该展开一些长久的合作呢?

  伍绍祖:那当然是了,八十年代末期,87年他们就有运动员过来,以探亲的身份。到了1989年两岸的奥委会进行协商,按照奥运模式,所谓奥运模式就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可以作为一个地区来参加奥运会活动,但是他要改名改歌改旗。从89年他们第一个,我记得好像是青年体操的比赛,亚洲的青年体操选手他们过来,然后就是1990年亚运会,以后嘛就经常在通常情况下来往。互相的交往也很多,合作也很多。

  主持人:体育交流实际上是来自人民,发自人民内心的迫切的一种愿望,很难被这种政治因素所阻挡的。

  伍绍祖:所以我想,将来新的世纪还继续应该加强合作和交流。但是我们想将来把这种交流规范化起来,都通过两岸的奥运会来搞,教练除外,这样可能规范一些。

  主持人:我们再来回述一下,刚才我们已经谈到两岸体育交流的情况,应该说我们两岸的体育交流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伍绍祖:如果说是单项的交流吧,我刚才说1987年,当时台湾的蒋经国先生放宽了台湾的民众回祖国大陆探亲的这样一个政策,有一些运动员就借这个机会以探亲的名义来到祖国大陆。大规模就是1989年我刚才说亚洲青年体操锦标赛他们是派团来了,以后亚运会来的就上万人次。1996年两岸的奥委会,商定每年互访,就是一年一家互访一次,比如1995年他们来了,1996年我们过去,1997年他们过来了,1998年我们再过去,我刚才说了,我97年去,是应该96年去,但是没有安排好,那么就97年年初去的。97年他们又来了,98年我又过去,98年我又过去,我是率领中国奥委会的官员。

  主持人:作为一个老的体育工作者,您认为两岸的体育交流,今后应该怎么样去做?

  伍绍祖:我总的看法就是应该继续往前走,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往前走,而且越走越宽广。本来就是一家人,本来就是一个国家的事,这种过去交往太少了,也是太晚了,开始的太晚了,在新的世纪应更多一些,更广阔一些。

  主持人:谢谢,非常感谢您光临我们的演播室,使我们有一段精彩的谈话。在这届奥运会上充分的显示了中国人在国际体育上的重要地位,如果两岸能够携起手来,加强体育事业的交流交往,将会更好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对国际体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