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热点扫描     热点透视     李峰主持     录制大事记         



海峡两岸记者西藏之旅(一)


  2000年10月3日 20:30 分四套播出

  如果从地图上看,在中国西南位置上有一片棕色的区域,那就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中国西南边陲最大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据说许多没有到过那里的台湾同胞对西藏的了解可以用6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神秘、陌生、向往”,或许还有对高原缺氧的恐惧。前不久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全国记协共同组织了一次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西藏的活动,这在两岸传媒之间的交流史上恐怕还是第一次,这期节目我们将报道《海峡两岸》记者随团采访西藏的所见所闻。

  2000年9月8日凌晨4:30分,已经汇聚到成都的海峡两岸记者被酒店的Morning Call唤醒,一次渴望已久的旅行就从此时开始了。中国西南航空公司一架A320空中客车7:40分准时升空,载着记者团一行38人以及其他200多位乘客直飞雪域高原。此时此刻,在机翼下掠过的就是令人神往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西藏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内地与新疆、青海、四川、云南等省区毗邻,边境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国接壤,国境线长达3800多公里;西藏自治区面积12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近250万,其中藏族人口占90%以上;西藏有“山的海洋”之称。唐古拉山绵延其北,喜马拉雅山雄峙其南,横断山脉耸立其东,莽莽昆仑峭立于西,念青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两大山脉横亘中部,境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山脉连绵,雪峰重叠;经过2个多小时飞行,上午9:50左右,海峡两岸记者终于踏上了西藏的土地。

  在拉萨贡嘎机场,记者团受到自治区台办的热烈欢迎。记者们被职业的热情和初到高原的兴奋所驱使,似乎忘记初到高原要注意缺氧反应,拉萨空气中氧气含量仅为平原地区的60-70%。从贡嘎机场到拉萨约有100公里,公路旁流淌的就是著名的雅鲁藏布江。

  西藏历史悠久,传说公元前2世纪中叶,西藏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王——聂赤赞普,到第32代赞普--松赞干布完成了西藏的统一,建立起吐蕃王朝;公元634年,藏王松赞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的佳话流传至今;公元1246年,西藏萨迦派领袖贡噶坚赞携其侄子八思巴到甘肃凉州(今武威)觐见成吉思汗的孙子阔瑞,正式将西藏划入中国的版图。

  真正的采访是第二天从拉萨开始的。拉萨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而这座古城就是以著名的大昭寺为中心向外扩展的。这里同西藏其他所有宗教场所一样,人们在用各种方式对他们信奉的神明顶礼膜拜,寺前矗立的“唐蕃会盟碑”,其中“务令百姓安泰,所思如一,成久远大善,再续旧亲之情,重申令好之义,……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的碑文,成为汉藏民族发誓永远和睦相处的历史见证。

  如今,西藏的寺庙都成立了民主管理委员会来进行寺庙的日常管理,并接待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来访者。

  大昭寺民主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尼玛次仁:也就是说还没有修建大昭寺以前的青藏高原,藏民族还不信佛,还没有修建大昭寺以前呢,西藏民族还没有佛教传入。那么没有传入佛教以前,原始的藏民族崇拜的是原始的自然宗教,就是古代的叫苯教。但是后来由于公元7世纪出现了第33代藏王松赞干布。他的第一个功劳是把整个吐蕃,青藏高原实现了统一。松赞干布是第一个联姻的。先从尼泊尔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再从我们内地的唐朝娶了文成公主。所以我觉得佛像跟着公主开始进了青藏高原。我们说这俩尊佛像是最早进入青藏高原的两尊佛像。曾经在传播佛教方面,起了很重要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后来为了供奉这两尊佛像呢,松赞干布就开始修建我们西藏历史上最早的佛教建筑物:一个是我们今天参观的大昭寺,还有一个是小昭寺。那我们参观的时候,可以看到的是我们内地祖先,我们文成公主带来的佛像,今天是大昭寺的主供佛。那么尼泊尔公主带来的8岁的等身佛像,目前在小昭寺供放。

  建在拉萨市郊色拉乌孜山脚下的色拉寺距今已有约580年历史了,寺院依山而建,鳞次栉比,宏伟壮观,是曾被明成祖封为“大慈法王”并被明宣宗封为“国师”的西藏高僧释迦益西在北京受封,返回西藏后修建的,为的是珍藏他从北京带回的一部永乐八年版汉藏对照《大藏经》和16尊白檀香木雕尊者像,现在这些文物仍然是色拉寺的镇寺之宝。

  西藏之行的第四天清晨,海峡两岸记者团乘车前往拉萨以西300公里的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

  据说日喀则是西藏境内色彩最丰富的一个地区,辽阔的草原牧场、肥沃的河谷良田、茂密的亚热带丛林和高海拔的冰雪世界都可以在日喀则地区看到,世界之巅的珠穆朗玛峰就在日喀则境内。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日喀则市始建于公元14世纪西藏帕莫主巴王朝时期,意思是“土质最好的庄园”。

  由于意外的塌方阻塞了公路,原来预计6、7个小时的行程,却走了大约12个小时。

  工段长王立平:塌方是昨天晚上十点半至十一点。

  记者:因为什么原因?

  王:干塌。土石松动就塌下来了。

  记者:大概塌下来多少土石方?

  王:大概估计算两千多个立方。

  记者:两千多个立方。估计这个能够打开一个通路要多长时间?

  王:我也说不清楚。现在还无法肯定。)

  伴着身旁滔滔东去的雅鲁藏布江,野餐也许还很浪漫;一些台湾同行们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在享受着“历险”的刺激与快乐,几乎所有的台湾记者都还是第一次看到开山放炮的景象。然而长达5个多小时的等待却是枯燥的,随着一声声炮响和铲车的轰鸣,道路终于开通了。迎着夕阳,记者团就要抵达日喀则了;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年楚河泛着粼粼波光,高原用最美的姿容迎接慕名而来的所有人。

  据说很多旅游者到日喀则就是为了参观扎什伦布寺。扎什伦布寺是后藏地区黄教最大的寺院,是班禅喇嘛的驻锡地,也是藏族地区很少可以与布达拉宫媲美的一座精美壮观的建筑群落。据民间传说,当时后藏地区的工匠闻之拉萨布达拉宫的壮美,决心在日喀则宗山仿建一座,他们派出最好的工匠到拉萨观摹,由于没有图纸,一时情急,就用萝卜雕刻了一个模型,然而待回到日喀则,萝卜已经有些风干得变了形,因此建造起来的宗山宫殿就怎么也不如布达拉宫了。然而虽然宗山宫殿已成废虚,而扎什伦布寺则以其壮美成为赴日喀则旅游的游客们必选的目标之一。

  凌晨5点,海峡两岸记者带着尚未缓解的疲惫,在神秘和兴奋的激动中出发去观看破例为海峡两岸记者开放的扎什伦布寺僧人们的早课。

  这里是扎什伦布寺的措钦大殿和密宗殿,全寺数百名喇嘛就集中在这里进行晨祷。据说早课是喇嘛们每日例行佛事活动。或许在寂静的清晨,僧人们的祈祷和祝颂可以避开白日的喧嚣而越发显得虔诚。

  游行、辩经也是僧人们经常要进行的佛事活动,特别是辩经,是喇嘛们以问答方式提高自己佛学水准的重要方法,据说在辩经的时候,参加者必要引经据典,阔论高谈,辅之以特有的手势、步伐和身段,以加强辩经的效果。

  坐落在拉萨市中心的西藏博物馆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博物馆,于去年国庆5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之际建成开馆,标志着西藏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步入了现代化。

  馆内珍藏既有史前文化遗物,也有各种宗教造像,历代藏文典籍,以及精美的唐卡、民族乐器、宗教法器、陶磁器物、手工艺品等等,由此可集中观赏藏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

  已有40余年历史的西藏档案馆,是集中统一管理西藏自治区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各类档案的重要基地。馆藏档案上自元代始,直至本世纪50年代,横跨700余年,现存档案120多个全宗,300多万卷、册、件。档案载体有纸质、木质、叶质、骨质、缣帛、金石等,内容涵括政治、经济、宗教、典章制度、天文、地理、科技、工艺、医药卫生,乃至徭役赋税、天灾人祸、风土习俗、文化艺术等等;这里的馆藏档案堪称祖国古代文明、西藏文化的瑰宝。

  记者:我们这个馆收藏的年代最久的档案是什么?

  历史处处长普布次仁:根据我们现在整理的情况看,我们整理了将近一半,现在发现最早的就是公元十三世纪的。也就是内地的元朝时期的。这是最早的。

  记者:这个档案记录的是什么?

  普布次仁:这个档案是一个法旨。法旨就是元朝皇帝的帝室贡嘎坚赞颁发给下面有关所有权问题的法旨。

  记者:是不是就是当时元朝贡嘎坚赞和元朝统一?

  普布次仁:对,对,就是那个时期的档案。

  记者:现在我们西藏档案馆的主要的档案保存手段什么?

  馆长洛桑南杰:从档案保存的角度上讲,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我们已经盖起现代化的大楼,新馆建成面积九千平米,加上老馆四千平米就是相当于一万三千平米了。另外从档案的保护的角度上,我们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档案缩微系统。另外现在就是从档案管理的角度,正在走向计算机管理化。从保护抢救的角度上,除了缩微以外通过数码相机拍摄,输入到计算机进行管理。还有传统的修裱技术等等。

  记者:我们现在这个档案每年还在增加吗?

  洛桑南杰:是在增加,除了一方面我们在不断的征集历史档案以外,现在还开始接受现行档案,这样馆藏量是在不断地增加。

  档案馆除收藏外,在收集、整理、保管、抢救、利用这些珍贵档案方面也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