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热点扫描     热点透视     李峰主持     录制大事记         



记者节寄语两岸新闻界朋友


  2001年11月9日播出

  主持人 李峰:11月8日是中国记者节,75万中国记者迎来他们自己的节日。记者是辛苦的,他们常年奔波于新闻现场,记者又是光荣的,他们肩负历史的使命、人民的重托,作为记者应该怎样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去真实、客观地记录新闻,为增进两岸的了解尽心竭力,两岸的新闻媒体又应该如何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就这些话题今天我们的演播室邀请到了中国记协台港澳办公室的主任李安先生,欢迎您李先生,这位是来自《人民日报》的记者吴亚明先生,欢迎您吴先生。

  主持人:首先请问李先生,是不是我们可以这么去理解,设立中国记者节是中国新闻事业蓬勃发展的一种标志。

  中国记协台港澳办公室 主任 李安:对,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大家逐渐就有了这个愿望。中国记协也就是因为顺应了新闻界的这种愿望,于是经过广泛地征求意见,最后就确定以中国记协成立的日期,也就是11月8日为记者节。

  主持人:刚才您介绍了台湾一直延续着9月1日过记者节,那么他们每年的主要活动是什么?

  《人民日报》记者 吴亚明:8月31日的时候我参加了他们记者节的一个茶叙,其实当时也很简单,它不过是作为记者联谊的一种方式,平时就有这种茶叙,那么因为那天是记者节,找到这样一个由头,大家聚会一次。结果因为当时岛内刚好有一些别的事情,结果那天的茶叙便成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好不容易来了一些重要人物有这样的机会赶紧发问。就这点来说,我想两岸的记者大概也是相同的吧,就是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职业敏感在里头。

  主持人:我知道记协每年为两岸记者的一些交流活动做了很多的工作,我们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每年都要搞一些大型的联合采访活动是吧?

  中国记协台港澳办公室 主任 李安:我们组织很多活动,包括联合采访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让记者多看。

  《人民日报》记者 吴亚明:我们在西藏采访的时候也发生比较有趣的事,有一次我们到日喀则去,其实从拉萨到日喀则也就4个小时就可以了,结果我们走到半路当中,就在雅鲁藏布江边,碰到了泥石流,一边是雅鲁藏布江,一边是万丈深渊,一边是高山,很难得的体验,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来交流、探讨。

  主持人:到底谈了什么东西?

  《人民日报》记者 吴亚明:因为那里是交通要道,他们就去采访汽车司机,中间我们跟一个汽车司机聊天,司机就说你们是哪来的,有一位台湾记者说我是从台北来的,台湾记者说有没有知道台北,司机说台北谁不知道,那是台湾省的省会。当时那位记者就觉得非常震动。

  主持人:大陆民众也是非常关心台湾问题的。

  中国记协台港澳办公室 主任 李安:另外还有我们每年和港澳台地区举办研讨会,到今年是第7届了,海峡两岸及港澳新闻研讨会,今年是第七届,从1992年开始中间有2年因为一些事情中断,到今年12月份在澳门开,都是很好的。一个是研讨新闻的业务,另外也是大家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的一个机会。

  主持人:一方面除了实地采访活动之外,还有一些学术上的沟通,我想这种采访活动,研讨活动会对我们两岸记者互相之间增进一种了解也有作用?

  《人民日报》记者 吴亚明:每次搞了这样活动以后,参加活动的记者就成了一个小小的联谊团体。像我们到台湾驻点采访我们就把去年到西藏去的台湾记者召集在一块,大家又回忆看照片,看各自发表的文章,回忆当时发生的好多趣事,变成很珍贵的记忆。

  主持人:实际上两岸记者这种交流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使大家能互相了解,那么有关这方面的情况我们的记者也电话采访了台湾媒体的一些从业人员,我们听一听他们对交流活动的看法。

  记者:请教您一个问题您认为双方的媒体记者应该多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

  台湾“中央社”总编辑 刘坤原:我们希望不管是台湾的记者到大陆去,或者大陆的记者到台湾来,我们不要光报负面的消息,应该多报一些实际的情况,多关注一些民生问题比较好了,比方说现在有很多台湾的学生到大陆去学习了,大陆也有很多人想到台湾观光了,台湾也有很多人到大陆就医、探亲,遇到哪些困难,大陆的商机在哪里,这些民生问题都是老百姓喜欢知道的。

  台湾TVBS董事长 邱复生:譬如说报道大陆的大西北,开发大西北,台湾人在大陆,或者大陆有关生活方面的、教育方面的,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媒体能够有更多的信息来报道给台湾的观众,我们有固定的专题,有关于台湾人在大陆,开发大西北,目前这两个题目是我们最近做的比较多的。

  台湾《联合报》大陆新闻中心 主任 韩剑华:我觉得两岸之间的交流活动已经开始十几年了,那么新闻交流的工作也进行了蛮长的一段时间了。通过两岸的新闻交流,或者新闻的采访能够把台湾或者大陆的一些情况,一些真实的情况能够相互地介绍给自己的读者或者是听众。

  记者:您好,我是中央电视台对台部,您来大陆已经很多次了,也算是大陆通了,您觉得两岸的记者增加互动,增加往来,对两岸人民增进了解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谈谈您个人的看法好吗?

  台湾《联合报》记者 王玉燕:我非常关心大陆的经济改革状况,我自己很关心的是大陆的农村、农民问题,还有贫困地区的希望工程、失学的青年问题,自己最关心这两方面的问题。虽然双方的新闻环境不尽相同,可以说在互相交换意见上面,除了说在职业上面,专业领域上的交流,而且我自己觉得更可贵的说我们都可以交到很好的新闻界的朋友,这是我最高兴的事。

  台湾“中央通讯社”总编辑 刘坤原:新闻交流当然现在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方说没办法常驻这个问题,最困扰我们的,没办法常驻我们记者就失去了报道的连贯性,很多新闻的掌握方面、新闻事件的观察方面就没办法深入、没办法正确,由于一个月换一个人,不管是大陆到台湾来的,台湾到大陆的都有同样的情形了。所以我们站在记者的立场,我们都很希望赶快双方能够开放媒体常驻。这是我们第一个希望能够解决的问题。因为没有常驻的话,费用很高。

  记者还电话采访了台湾东吴大学教授石齐平先生。

  台湾东吴大学 教授 石齐平:因为两岸之间在政治上有这么多的局限,所以就更需要媒体在特殊的情况之下,来发挥更大的作用。那么当然在这个理解之下,那么两岸的决策高层如何能够尽量地去在两岸的采访新闻各方面进一步地放宽过去若干的限制,使得两岸的新闻媒体的记者能够有一个更客观的、更大的空间来发挥,我也呼吁两岸当局在这方面能做更多的努力。

  主持人:两岸记者的交流互访活动会对两岸整个的关系,民众之间的交流交往起到一种什么样的作用?

  中国记协台港澳办公室 主任 李安:很多都是两岸的媒体做了很多的事,使两岸的民众互相了解,因为隔绝了这么多年,在很多方面都是不了解的。

  《人民日报》记者 吴亚明:相对来说大陆到台湾去参访和旅游、观光是非常困难,可是大陆民众对台湾非常关心。

  主持人:所以大陆的记者赴台驻点采访这个事情非常的重要。

  《人民日报》记者 吴亚明:台湾的新闻从业人员已经来过5000人次,将近6000了,大陆去的参访和采访的才有200多。

  主持人:这种开放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民众对了解台湾的需求。那么有关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听听国台办新闻发言人张铭清局长他的说法。

  国台办新闻发言人 张铭清:现在有9家的台湾媒体,有好几十位,具体说不上来,在北京、上海、福建驻点采访,那么我们大陆的记者到台湾去呢,今年2月才实现,台湾开放大陆记者驻点采访,已经比我们迟了6年,而开放以后呢,我刚才讲,我们是9家开放台湾媒体来,而台湾方面限制了4家,1家只有2个人,1次只有1个月,一点松动的余地都没有。去年11月10号,台湾方面发布这样信息的时候,我们的记协,包括我本人多次说过,我们认为这样是不合理的,这种规定是不合理的,所以既然两岸的新闻界、两岸的新闻部门来共同推进新闻交流,那么两岸非常的不平等,一个方面没有限制,一个方面限制很多,所以新闻交流应该是良性的互动,如果台湾当局撤除这种不合理的规定,比如限制4家,1家限制2个人,限制1个月,我想再往前推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如果现在台湾当局还是不撤销这种不合理的限制,而我们这里大幅度地开放,让台湾的新闻界到这里设办事处、记者站,那么大陆新闻界会对本人提意见,说你毫无道理,良性的互动,它那边不动,我们这边拼命地动,什么道理,我将承受很大的压力,所以我希望台湾的主管的部门,能够把目前这种不合理的限制能够解除,使大陆的媒体到台湾去享有同样的待遇,

  主持人:非常感谢二位嘉宾,特别是我们的同行吴先生光临我们的演播室,谢谢。增进两岸同胞的了解,沟通两岸同胞的感情,这是两岸新闻界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随着两岸交流、交往的日益深入,人们希望两岸的新闻界能够有更多的合作,为两岸同胞提供更多、更及时的新闻和资讯。(编导:马叶英、高辉)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