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热点扫描     热点透视     李峰主持     录制大事记         



台湾高山族到海南寻根问祖


  2001年11月15日播出

  主持人 李峰:大家都知道,汉族占到台湾总人口98%,这些汉族同胞祖籍都在祖国大陆,但是也许很多朋友并不知道,台湾的高山族其实也与祖国大陆是血脉相通的,据一项调查,台湾的高山族与海南岛的黎族之间有着同血源的族群关系。最近,高山族同胞深入海南黎族居住区进行了调查,发现台湾高山族的发源地就是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遗址。

  11月2号,台湾高山族的同胞和海南黎、苗族同胞正在载歌载舞庆祝“七仙岭温泉嬉水节”的开幕。来自台湾的60多名高山族同胞,参加了10月30号,由海南省台办和中华民族史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琼台少数民族交流周活动。

  台湾原住民文化艺术永续协会理事长(泰雅族) 吴廷宏:所谓讲的中华民族源出一头,在我们整个,在研究一个我们少数民族文化、学者、文化或服装音乐来讲,很多的确是雷同的,可能会找出很多的共同点,因为这个就是我们这次参加文化周最主要的目的。

  素有“南海明珠”之称的海南岛是一个以汉、黎、苗、回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集省份,岛上的黎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有144万。而宝岛台湾也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省份,以前统称为高山族,其实他们不只一族,至少可以分为泰雅、阿美、排湾、布农、等9族。在充满民族风情的歌舞中,台湾高山族同胞发现,海南的黎族同胞与他们的长相、装扮、生活习惯方面都非常相似。

  台湾布农族同胞 伍阿新:他们的服饰,他们跳的舞,都蛮有色彩的,有些类似我们台湾的原住民。

  台湾阿美族同胞 徐石狮:大致相似,尤其农业社会工作,那些工具、机器,比较原始的,不是现代化的。

  台湾少数民族交流团顾问(阿美族) 帝瓦伊撒耘:台湾有个叫做阿美族,这个族,跟保亭的黎族(同胞的)体形、长相,尤其吃槟榔的习俗,几乎完全一样。所以我看到他们,好像全部是台湾来的。

  台湾排湾族同胞 赖纯仁:他这个珠子完全是手工绣的,每一个都是龙银,古代的龙银,它在以前来讲,是非常有价值的,包括,你看,原住民的手工,这个都是自己纺纱的,他自己做的,非常精细 ,非常耐用。(看到)这边的少数民族的服饰,我们也是蛮兴奋的,有一点跟我们的服饰是有点类似,感觉上蛮亲切的,又很兴奋能够看到,跟我们不同族群的,还有类似的地方。

  采访中记者发现,台湾高山族与海南黎族同胞身穿的织锦、刺绣、蜡染的服装以及佩带的叮当作响的银饰物,都十分相似,黎族姑娘的头巾、上衣、筒裙大部分都镶嵌了金银箔、云母片、明片或者羽毛,也有的缀着贝壳、串珠、铜铃或者流苏。公元5世纪,黎族的纺织工艺就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中国古代女纺织家黄道婆,元代的时候就到海南学习纺织技术,回到中原以后,逐渐把纺织技术推广开来。黎族的织布机都是“平地腰机型”。

  记者:跟你们的那个民族织布的艺术一样吗?

  台湾泰雅族同胞 蒋美妹:一样。

  记者:工具一样吗?

  台湾泰雅族同胞 蒋美妹:一样。跟我们台湾的泰雅族的工具一样的,做法也一样。

  台湾同胞:老了不能干了

  记者:你会织吗?

  台湾哈瑞编制工作室负责人(泰雅族) 杨玉英:会啊,会织啊,我也是织传统(式)的。

  记者:看来跟你们那儿技术是一样的?

  台湾原住民文化艺术永续协会理事长(泰雅族) 吴廷宏:这个有点不一样,我们那边这里有口,绕线的口,有个当口。

  记者:但是织法是一样的吧?

  台湾哈瑞编制工作室负责人(泰雅族) 杨玉英:织法一样。

  台湾少数民族学术文化交流团领队 (泰雅族)李继生:这个织布的方式跟台湾完全相同,他所用的工具也好,织布的方式完全都是一样的,女人不会织布就不能嫁人,男人不会打猎就不能娶。大概就是你还没有成人,大概是这样。

  无论是海南的黎族还是台湾的阿美族、泰雅族、布农族等,他们都同样勤劳勇敢、聪明智慧,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他们创造了独特的文化艺术,其中有不少动人的传说故事,采访中记者发现,台湾高山族和海南的黎族都有文面的传统,在黎族同胞居住的山区,像这样的文面还能见到,那么少数民族同胞为什么要文面呢?

  海南大学教师 唐玲玲:海南黎族的文脸、文身有几种作用:一种就是祖宗能够认识他,一种就是,敌人之间能够识别,能够区别,再一种就是,怕被人家抢去了,不认识,所以有文脸文身,再一种就是,黎族的一种美感,一种审美观念。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台湾的高山族与海南的黎族已经分开上千年了,但是无论服饰、劳动工具还是传说故事,都十分相似,双方学者认为,这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11月2号,少数民族交流团来到了海南民族博物馆,这里珍藏着的大量的历史图片和资料,记录了从新石器时期开始,各个历史阶段黎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风土人情。

  海南五指山市政协主席(黎族) 王永兴:刚才我说的这个衣服一样的,这个是我的衣服,我们穿过了,我还穿过这个衣服,这个就是我们的,我还穿过。昨天晚上我们看(高山族)跳舞的,(就是)穿这个吧,也一样包着,这个衣服就是我穿过的。这是我们黎族的真真正正的麻织的衣服。一样的。你看。

  看到这些捕鱼的工具,阿美族的朋友告诉记者,每年丰收的季节,阿美族16岁以上的男子都要下河捕鱼,当长辈看到有人捕到大鱼的时候,就高声欢呼,表明对年轻人的赞扬之心。尔后,他们在河边搭起炉灶,用芦苇叶或者槟榔叶把鱼裹住,下水煮,等到火里的石头烧得通红的时候,把石头扔进煮鱼的槟榔包里,这样的鱼不但能熟透,而且有槟榔叶的淡淡清香,阿美族同胞就这样一边欢呼庆祝,一边品尝味道鲜美的食物,这就是阿美族的“捕鱼祭”。

  台湾博物馆研究员 阮昌锐:比方说,锄头,手锄、还有抓鱼的工具,狩猎的工具 ,抓山猪,怎么抓山猪,怎么抓鸟,怎么抓鱼,那个陷阱,那个都一模一样,那也许当然是人类共同的一种习俗,但是这个一模一样,做的大小也一样,那就不是一个简单事情。

  正是注意到了黎族与台湾高山族之间有太多的相似之处,海峡两岸的专家分别从历史、考古、及遗传学角度进行研究。他们认为,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遗址,证明了海南黎族与台湾高山族的真正族源关系。

  中华民族史研究会会长 史式:那么他们共同的来源在哪里呢?我们要寻根,根在哪里?一个代表的地方,就在浙江的余姚河姆渡。我们知道(浙江余姚)河姆渡有个古文化遗址,那个地方。第四层河姆渡第四层,用碳14测定的年代距今6900年,就是7000年左右,那么台湾大坌坑文化,那么还有一些文化遗址,发现在台湾看到的一些文物,跟在河姆渡看到的一些文物,是惊人地相似,举个例子说,泰雅族不是还保留了腰机纺织,在河姆渡出土的文物中间,就有腰机,项链,各种装饰品,在河姆渡,河姆渡这个古越人,距今已经7000年了,而且那个地方,有根据出土的头骨,重塑他的面貌,那是很标准的南方人。

  上海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生 李辉:台湾的先住民,他的基因类型相当简单,他所拥有的基因类型,只是大陆侗傣民族的主要部分里面的最基本的几种类型,他跟南洋的,跟波利尼西亚那些类型差异相当大,甚至可以这样说,台湾有的类型波利尼西亚没有,波利尼西亚有的类型台湾没有,这就否定了语言学上或其他学术领域研究的认为,台湾和南岛(洋)有关系的这种说法。

  一路研讨一路考察,台湾高山族和海南黎族同胞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以歌传情、以舞交心,兄弟姐妹般的热情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身为教师的排湾族同胞谢玉珠告诉记者,她没有想到,海南还有这么一群兄弟姐妹,海南还有自己祖先留下的足迹。

  台湾花莲高级中学教师(排湾族) 谢玉珠:我的爷爷奶奶,还有我的外婆,过去做的事情,跟这边一模一样,所使用的工具,织布,一切的习惯,做法,生活方式九成都一样,我下一次想要带了我先生,孩子,想要让他们了解,在黎族那边的生活方式(与我们)都一样。

  记者:让孩子们也记住。

  台湾花莲高级中学教师(排湾族) 谢玉珠:我希望小孩们了解过去的生活方式。

  海南省台办主任 徐刚:我们黎族的同胞还要准备到台湾去,把黎族的一些文化、风土人情、要到台湾去展示,同时也希望台湾更多的少数民族到我们海南来,进行广泛交流交往。

  11月3号,琼台少数民族交流周即将结束,两岸的同胞携手在南山上,种下了这象征民族亲情的常青之树。

  台湾少数民族学术文化交流团领队 (泰雅族)李继生:活、活、活。下次我来我会看这棵。

  记者:下次来的时候会看这一棵吗?

  台湾少数民族学术文化交流团领队 (泰雅族)李继生:对,上来就是这一棵就对了,我知道这一棵,这棵是少数民族的树,海峡两岸让这个树活起来的话,表示我们就成功了。好,谢谢。

  主持人:在动人的歌舞声中,少数民族文化交流团的活动结束了,台湾泰雅族同胞李继生告诉记者说,这次来海南岛是探亲访友,将来他们还要和黎族同胞一起去河姆渡认祖归宗。(编导:翟钰)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