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热点扫描     热点透视     李峰主持     录制大事记         



台湾处罚大陆台商说明什么


  2002年8月27日星期二播出

  主持人 李峰:在宣布开放晶圆厂赴大陆投资仅三个月的时间后,台湾的“陆委会”又公开声称要对三家到大陆投资的晶圆厂进行惩罚,目的是要台湾的企业“根留台湾”,以免使台湾的产业空洞化。那么台商到大陆投资会不会给台湾的经济造成损害,两岸的经贸往来会给台湾的经济产生哪些影响呢?就这一话题今天我们演播室邀请到的是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经济室主任张冠华先生,欢迎张先生的光临!天津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的所长曹小衡先生,欢迎曹教授的光临!

  台湾“陆委会”日前在向“行政院”进行专案报告时,首次公开点名在大陆的上海中芯、宏力、和舰科技三家晶圆厂发现有台资介入,并责令台商尽快撤资,否则将对台商本身进行处罚,对相关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240万元新台币以下罚金。据台湾媒体报道,“陆委会”指出上海中芯、宏力、和舰三家公司背后分别有台积电、宏仁和联电等资金背景。

  台湾所谓的“经济部长”林义夫日前在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说,台湾半导体企业要“根留台湾”,只有在台湾研发出12英寸晶圆以后,才能到大陆设厂生产8英寸晶圆,并强调将加大对台商的处罚力度,目的就是要让台商尽快撤资。

  台湾“经济部长”林义夫:对于大额的投资,罚款500万不是太大的影响,我们要提高到2500万,对于纠正以后,要它改善还不改善,比如说要它撤资不撤资,我们后面也加了刑罚的规定。

  台湾“经济部”在今年4月份公布了前往大陆投资8英寸晶圆厂的4项原则与规定,在他们很多人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具体操作的情况下,台湾当局却又要对三家晶圆厂进行处罚,这令很多台商难以理解。

  台湾力晶集团 董事长 黄崇仁:动不动就用刑罚不是一件好事,什么8寸晶圆偷跑要惩罚,我看有点过时了。

  8月10日,台湾“经济部”发布了在大陆投资晶圆厂的审查及监督作业要点,对于申请案将采取总量控制的原则,在2005年12月31日前,以核准3座8英寸晶圆厂为上限,而台湾目前共有21座8英寸晶圆厂,对于这项措施台湾业者普遍认为,这实际上又增加了一层限制。

  主持人:我们知道晶圆在大陆又叫芯片,关于台湾的晶圆厂到大陆投资的问题一直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今年4月份的时候,台湾当局宣布允许台湾的晶圆厂到大陆来投资,但几个月之后我们又听到的消息说,台湾当局要对其中的三家晶圆厂进行处罚,那么这种前后不一致的行为,张教授您怎么来看?

  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经济室主任 张冠华: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在实质问题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因为它今年宣布的所谓开放芯片制造厂到大陆来投资,实际上是非常有条件的,所以有人就说你这个所谓的开放,与其说是开放,还不如说是另类的“戒急用忍”,或者说是一个高科技的一个“戒严令”。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它做出这么一种姿态,就是说要追查所谓偷跑的厂商,所以我觉得这个也是没有什么奇怪的。就是说它的开放的步骤现在还没有行动,但是实际上它所谓的“有效管理”先跟过来了。

  主持人:那么从媒体披露的情况来看,这次台湾“陆委会”宣布的这种惩罚力度是相当大的。因为我们听“经济部”的官员林义夫就说500万元台币是不够的,要增加到2500万,那么曹教授您怎么来看,台湾当局为什么会对企业施以这么高的处罚,它的目的,它到底是惩戒作用更大,还是有其它的一种考虑?

  天津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 所长 曹小衡:从这个事情我们看出来,起码是说明两点,第一点就是大陆这边的市场跟发展前景对于台商,特别是台湾的高科技厂商的吸引力非常大。第二个我看,台湾当局采取一些常规的手段很难管住台商,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往大陆投资,往大陆流动,这种趋势已经非常难改变了,所以它就采取了这种非常规的手段,我们把它看成一种非常规的手段来进行,但是我想经济发展,经济本身自有它的规律,采取一些其它的手段来阻碍这种发展的话,我想到最后可能会适得其反。

  主持人:那么我们记得在刚刚宣布开放晶圆厂赴大陆投资的时候,它是附带着条件的,比如说晶圆厂要自主在岛内开发出12寸芯片之后,才允许到大陆投资8寸晶圆厂,那么它宣布这样一个政策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考虑呢?

  天津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 所长 曹小衡:第一个就是整个晶片产业,从90年代中后期以来,晶片产业在整个台湾经济发展中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二个我想整个晶圆今后的发展,我看还是有一定的潜力。

  近几年台湾当局对台商投资大陆的政策虽有调整,但是总的思路还是限制多、开放少。1996年9月李登辉首次提出“戒急用忍”政策,主要内容是限制台湾高科技企业、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投资超过5000万美元的企业投资祖国大陆,“戒急用忍”的目的就是阻止台商赴祖国大陆投资。

  2001年8月,迫于形势的强大压力,台湾“经发会”不得不对长期以来实行的限制性对大陆经贸政策做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将台商到大陆投资由原来的“原则禁止、例外允许”改为“原则允许、例外禁止”,提出“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的经贸政策,解除了1004项产品不准赴大陆投资的禁令。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政策的调整除了开放措施消极有限外,还出台了一系列与其开放措施相配套的限制措施。按新规定,台商赴大陆投资个案规模及送审标准都比以前放宽了,但台湾当局相关的“管理机制”却是更加严格。一方面全部投资案均需审查,过去300万美元以下投资不用送审,现在则是除了“禁止类”外,在“一般类”的名义下全部都要送审,只不过以2000万美元为标准,分为“简易审查”与“专案审查”而已。另一方面,按新规定,投资大陆的产业由专案小组负责审定,每年定期审定一次,这一专案审查机制又为台湾当局提供了以政治力量介入投资案的机会。

  主持人:刚才我们都探讨了,今年4月份宣布开放晶圆厂到大陆投资也是为了落实去年8月份“经发会” 达成的共识,那么透过晶圆厂这件事情我们来看“经发会” 共识的落实情况,您怎么来评价?

  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经济室主任 张冠华:我看基本上还是一句话,就是说“经发会”达成的共识到现在已经将近一年了,那么基本情况来看,我看是“有效管理”落实多,那么“积极开放”实际上做了很多姿态,但是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从“有效管理”来看,它现在比如说资金回流方面,还有在进一步规范台湾厂商,监控台湾厂商到大陆投资这一方面,应该说是做了很多的事情,尤其是8英寸芯片做了有限度开放以后,具体到高科技产品到大陆投资,这方面的限制反而是更加严格。另一个方面,就是说它限制的小规模低度开放,只开了一个小口子,同时禁止了大部分的一些半导体厂商到大陆来投资的可能性。因为这种条件下你允许个别的几家企业符合条件到大陆来投资,那么就意味着其它的就禁止了,不能到这儿来投资,所以你说它是开放还是禁止,所以我们还要打一个问号。

  主持人:曹教授综合您的观察,您认为目前台商到大陆来投资,它主要面临的一些障碍在哪里呢?

  天津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 所长 曹小衡:主要方面还是政治方面的障碍,问题还是在台湾当局的观念方面,我们也希望今后台湾当局能够按照民意的要求,能够按照台商的要求,能够按照两岸经贸发展的要求,来做这件事情,我想两岸经济发展的前景应该会更好的。

  主持人:最近我听到岛内的学者有一句非常形象的话来形容目前岛内的形势,在政治上是“去中国化”,而在经济上是“去中国”,它反映了两岸经贸发展势不可挡的一种趋势,曹教授您怎么来评价现阶段台湾当局对于台商投资大陆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天津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 所长 曹小衡:它的总体思路,一方面从两岸经贸交流中得到最大的好处,一方面它又想在大陆跟台湾整个产业分工中永远居于上游的位置,永远居于领先的位置,永远在两岸交往中获取相对来讲更大的利益这样一种思路。

  主持人:刚才我们都谈到实际上落实“经发会”共识,台湾当局在开放台商到大陆投资也做出了一些调整,但毕竟这个力度非常小,那么张先生您怎么来看台湾当局主要的顾虑或者它面临的压力又是什么呢?

  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经济室主任 张冠华:其实我想台湾当局之所以对两岸经贸关系采取一种防卫性措施,从“戒急用忍”到现在,最主要的背景恐怕大家都明白,它就是从意识形态,或者从所谓岛内的政经安全考虑出发,不愿意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太过热络,也不愿意它认为所谓的经济大陆化。

  主持人:也许正是因为这种防卫性的心理,所以每当台商投资大陆出现这种热络的情况下,台湾当局就立刻踩刹车,那么曹教授您来给我们做一个梳理,台湾当局是通过什么样的一种方式或者手段来控制这些台资企业的呢?

  天津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 所长 曹小衡:现在台湾当局控制两岸经贸交流,控制台商来大陆投资跟大陆做贸易这种手段,相对来讲是越来越少。因为这种经济规律自有它经济发展的脉络在里头。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种法律,这种经济手段,这种手段逐渐减弱的时候,它就开始动用其它的手段,比如像刑事上的惩罚,像动用这种手段,另外最近我们也看到它现在准备动员民进党的高层领导人跟“政府”的一些高层领导人到各个企业进行关说(游说),所以我们看到确实是现在台湾当局要阻挡两岸经贸交流关系的发展是越来越困难。

  主持人:而且据岛内传出来的消息,就是说台湾当局还会对一些,它们认为重点的大企业进行严密监控,那么张教授您认为这样的一种监控,会对两岸经贸,会对台商投资大陆产生什么样的一种影响呢?

  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经济室主任 张冠华:非经济手段,如果要是一旦介入企业的经营行为、介入市场的话,它产生的力量往往是起到扭曲市场的严重后果,在某种程度很可能对这种企业起一种反作用,起一种加速推动台湾企业离开台湾,甚至不把根留在台湾的这种现象的发生。

  主持人:也许这样做它的后果可能是适得其反的。我们已经看到台商在两岸的经贸发展中已经得到了实惠,台湾在两岸的经贸中也得到了巨大的贸易顺差,事实表明合则两利、通则双赢,台湾应该在两岸的经贸发展中顺势而为,一味地设障和处罚,不但不有利于台商的发展,而且最终会有害于台湾的经济。(编导:高辉)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