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热点扫描     热点透视     李峰主持     录制大事记         



两岸学子青海行


  2002年8月13日星期二播出

  主持人 李峰:黄河水的泥沙含量居世界河流之冠,但是最近,来自海峡两岸的青少年到黄河源头寻根采风时却听到了“天下黄河贵德清”的说法。青海省贵德县的黄河水为什么会是清澈的?两岸青少年除了见到清澈的黄河水之外,在寻根的过程当中还有哪些感受呢?请看记者的报道。

  从青海省首府西宁市往西南方向不到120公里,有一片山青水秀的地方,这就是贵德县。黄河从县城北面静静地流过,河面不足百米宽,河水清可见底,两岸绿树成荫、风景如画。这和人们印象中气势磅礴、浊浪滔天的黄河完全不同。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 研究生 韩吉元:好清澈,非常清澈。黄河应该要很黄才对呀?

  说这番话的是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的研究生韩吉元,他和另外19位来自台湾几所大、中学校的师生一起,利用暑假来到青海,参加“青海——台湾青少年赴长江、黄河源头寻根采风夏令营”。在这些台湾学生中,很多人都没有来过大陆,对黄河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现在,黄河就在身边,伸手可及,这令他们十分激动。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 研究生 张宜晖:毕竟说这个是我们的源头,能够触摸一下,那个感受、心里面的感受就是觉得很亲近,真的回到自己家乡的感觉。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 研究生 吴玠锴:黄河、长江都是在书上看到,从来没有真正体验过。所以我真的感觉到,来到这边就是真的好像正在寻根。

  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全长5400多公里,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曲,雪山融化而成的泉水从地下涌出,由涓涓细流而成小河、继而汇成大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古人曾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诗句来赞美黄河的恢弘与壮丽。

  然而,黄河之举世闻名,还由于它的泥沙含量居世界江河之冠。黄河中游、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植被严重缺乏,黄土很容易被雨水冲刷进入河流,这些泥沙由支流携带进入黄河,到了黄河下游,由于河道变宽、水流变缓,大量泥沙淤积,使黄河的河床不断抬高,逐渐形成河床高于两岸的“悬河”,一些河段的高差甚至达到10米以上。一旦堤防决口,洪水居高临下、一泻千里,造成的灾情往往十分严重。

  而在从贵德县往上的黄河上游河段,由于开展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工作,植被保护得比较好,支流携带的泥沙不多,所以才有了这娟秀、清丽的黄河。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曾经在视察贵德以后欣然题词“天下黄河贵德清”。看到清澈的黄河水,年轻的学子们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拣几块黄河源头的石子,装一瓶清凉的黄河水,有意无意之间,传达出台湾年轻学子的心声。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 研究生 韩吉元:因为这一次我的同学他没有办法来,他自己心里觉得非常遗憾,所以托我一定要带一瓶水给他,让他感受到整个黄河的源头、整个历史的源头。因为毕竟咱们都是中国人,都是从这里、黄河跟长江源头孕育出来的文化。

  为了表达对母亲河的关爱,夏令营全体营员在黄河岸边的植树基地每人认养了三棵白杨树。他们给小树培土、浇水,把写有自己名字的铁牌挂在树上。台湾的同学纷纷委托青海同学替自己照顾这些小树。带队参加夏令营的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欧阳新宜特意为这项活动致辞。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 教授 欧阳新宜:天下黄河,贵德最清,中国人民,台湾最亲。大家携手,共同合作,我们家园,一定更新。

  冒着蒙蒙细雨,寻根采风夏令营的营员们来到了互助土族自治县的一座农家小院。土族是集中居住在青海省的少数民族,人口不足20万,有自己的语言,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土族人民热情好客,走进土族人的家门,主人就会敬酒三杯。

  土族青年:现在我们开始第一道酒——吉祥如意三杯酒,也叫上炕三杯酒,这个酒你们不能喝的话,抿一下就行了,不要强求。

  虽说主人没有强求,但是在土族姑娘甜美的歌声中,许多台湾学生都忍不住开怀畅饮,一阵阵欢快的笑声在小院里回荡。品尝了甘醇的美酒和丰盛的菜肴以后,接下来的对歌更是让台湾学生兴奋不已。土族青年排出了近20人的强大阵容,老歌、新歌、民歌、流行歌曲,一首接着一首,层出不穷。台湾学生虽然在人数上处于劣势,但他们并不示弱,总是能够机智地予以回应。真是棋逢对手、妙趣横生。

  土族人民不但能言善歌,而且心灵手巧,土族妇女的服饰都是她们自己绣制的,这种美丽的七彩衫引起了台湾学生的好奇。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 研究生 王文贤:绿色是什么?

  土族青年:绿色是草原。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 研究生 王文贤:红色呢?

  土族青年:红色是太阳。

  据这位土族青年介绍,七彩衫上的黄、白、蓝、紫、黑这五种颜色分别象征着丰收、圣洁、幸福、青春和大地母亲。除了绚丽的衣衫以外,土族妇女别致的头饰还代表了她们不同的身份。

  土族青年:头戴方巾、身穿七彩花袖衫,并且裤腿是红色的,这就是未婚的少女、未婚姑娘。戴插花礼帽,鲜花意味着自己年轻、美丽、漂亮的意思,是我们土族的青年妇女,刚结婚不久的。一般戴毡帽的,有两个孩子之后就戴毡帽,就是中年妇女。

  安昭舞是土族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古老歌舞,跳起来舞步轻盈、姿态优美,每逢喜庆之日,人们都要相约一处,欢歌共舞。土族人民的体育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其中最有特点的是“轮子秋”。土族青年在旋转的轮子上做出各种惊险、优美的动作,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几位台湾客人也忍不住上场一试身手。这位不停拍照的台湾学生对记者说,他们对这里的一切感到十分亲切。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 研究生 王雅慧:我们到这边来,看到每个民族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风情,其实非常具有亲切感,也感受到不同的东西、不同的文化,但是一样融合在中国文化里头,对台湾的人民或者对台湾同胞来说其实是非常具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在一周的时间里,参加夏令营的两岸学子行程近1000公里,到达的海拔最高处是3800多米的日月山。一路上,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让他们目不暇接。在塔尔寺,学子们看到了藏传佛教的艺术珍品唐卡和酥油花。来到青海湖,他们又陶醉于宽广无垠的幽幽湖水。金银滩草原上,许多台湾学生第一次扬鞭策马、弯弓射箭。自己动手学做的糌粑吃起来更加香甜,和藏族同胞一起围着篝火狂欢则成为学子们抹不去的记忆。

  位于海晏县西海镇的“原子城”是学子们参观的重点之一。眼前是群山环抱中一片宁静的草原,马儿在悠闲地吃草,除了几座零星分布的掩体之外,这里同其它草原没什么两样。然而,正是这些掩体,揭示出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这里曾经是中国大陆最神秘的禁区——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爆轰实验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就是在这里完成爆轰实验的。

  解说员:没有放射性的铀235,是一次冷试验,所以你们到这儿之后不用担心,这里没有核辐射。

  据导游小姐介绍,这些掩体是观察室,由钢筋混凝土整体浇铸而成,墙体有一米多厚,墙面上密密麻麻的凹坑是爆炸留下的痕迹。离实验场不远的展览馆里展出了当时的一些实物和照片。1958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十年功夫完全可能。”经过专家的慎重选择,青海省海晏盆地成为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此后,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相继在这里诞生,“两弹”的武器化过程也是在这里完成的。1993年,“原子城”光荣退役,全部设施转为民用。在西海镇里有一座高16.15米的纪念碑,这是为了纪念1964年10月16日15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刻,碑顶的银白色圆球就是那颗原子弹的同比例模型。圆球下面的盾牌镶有九颗圆钉和一只和平鸽,代表着长久和平。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 研究生 韩吉元:盾牌代表什么?是防御。也就是说,在不到必要的情况之下,核武器存在的目的只是为了防御、自保而已,而不是为了增加战争。所以,核武器未必一定是一种攻击的工具。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 研究生 王文贤:所有的科技领域里面军事一定是最先进的,所以能够研发出核武器一定真的很厉害。就像纸跟火药一样,我觉得那都是中国人的光荣。

  同这位台湾学生一样,以认同中华文化为荣、以身为中国人为荣,是这次参加寻根采风夏令营的台湾学子表达出的共同心声。在夏令营结束前的演讲会上,许多台湾学生讲述了他们最真切的感受。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 研究生 郝旺:不论是台湾人、还是山东人、或者湖南人,不论你住在海的这一边、或者山的那一边,我们都是中国人,不因地理而有别。我们如同兄弟,兄弟在同一个屋檐下分家,还是一个家。

  18岁的高国维在整个夏令营活动中一直不爱说话,对记者的提问也从不正面回答,在演讲中,他道出了原因。他说,仅仅通过这次寻根之旅,他还没有完全理清自己的思绪,对一些问题还没有找到答案,因此,他一定会再到大陆来。

  台湾建国中学 学生 高国维:我要踏着自己的脚步找到我的答案,宁可死在半路上,也不要一辈子活得尴尬。如今站在这里,虽然对太多的事情我还没有把握,但至少,我可以骄傲、自豪地呐喊,我是中国人。

  主持人:经过一周的寻根采风活动,两岸学子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不管是台湾人、还是青海人,两岸都是中国人,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中华文化是我们的血脉,我们以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编导:汪朝晖)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