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热点扫描     热点透视     李峰主持     录制大事记         



张学良将军珍贵史料首度公开


  记者 柴玉潞: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海峡两岸》节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日前公布了张学良将军在1990年和1991年所做的“口述历史”和其它一些珍贵史料,吸引了不少史学界学者前去阅读,那么这些珍贵史料究竟包含了哪些内容?张学良将军又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对故乡又有着怎样的眷恋之情呢?请看记者的相关报道。

  解说:日前,美国哥伦比亚图书馆首度公开了张学良将军生前收藏的5000件文字史料,以及10年前所做的两部“口述历史”,并邀请张学良儿子张闾琳以及两位孙子参加了公布酒会。这次对外公开的张学良将军“口述历史”,是根据张学良将军受访录制的100多盘录音带整理出来的,哥伦比亚大学将其装订成册,按人名、地名、事件和机构编写目录,全部采访记录约4800页,每页近200个中文字,共约96万字。公布的张学良将军的日记和往来信件涵盖了从1936年到2002年的珍贵史料,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内幕。哥伦比亚大学的东亚研究在全球数一数二,张学良先生生前在这里也辟有一间书斋,收藏个人的文稿资料,哥伦比亚大学按照张学良生前的要求,日前正式对外公开这批珍贵的史料。

  解说:据了解,在这一次张学良将军的“口述历史”中,有关西安事变的许多细节特别引人关注。在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危机时刻,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将军毅然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了西安事变,促成了挽救国家民族危亡的统一战线。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又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把自己当作人质,毅然决然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在蒋介石的唆使下,国民党的军事法庭判处张学良终身监禁,后由监禁改为软禁,从此张学良失去了人身自由达40余年之久。在“口述历史”中,张学良将军谈到西安事变时说:“你(蒋介石)跟日本人打,我打;跟共产党打,我不干。蒋先生说安内攘外,我说攘外安内,倒过来。我把蒋送去南京,我也知道可能把我枪毙。枪毙就枪毙,我的事我负责,决不退却或诿过于别人。我恨透了内战,只有日本人才愿意中国打内战。”关于这次西安事变内幕的披露,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同新谈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 张同新:张学良和杨虎城合作发动西安事变是被逼出来的,是由于蒋介石顽固不化地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尽管从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蒋介石的方针政策有所转变,他在国民党内部答应领导抗战,但是他并没有停止剿共,张学良一心要救国,他认为必须得首先停止内战,所以他就想和杨虎城合作,对蒋介石进行劝谏、苦谏、哭谏、跪谏,但是蒋介石仍然不答应停止内战,他逼得没办法了,出了这么一个手段和杨虎城合作进行兵谏。

  解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同新还说,西安事变是转变中国时机的枢纽,也是中国能够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战的一个关键事件。在哥伦比亚大学公开的张学良的日记中,有一篇是他1937年1月6日写的,也就是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移交南京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第三天,他在日记中写道:“西安之事使我忧悲万分,夜不能睡。余希停止内战,恐内战又来,抗日无期。余救国有心,处事乏策,惜国难家仇未报,中国人30岁为高龄,余已36岁,还有何惜乎。”这段文字写于西安事变后仅25天,张学良虽然命运未卜,但慨然面对一切,以日记表明心志。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同新认为这篇日记是张学良将军的爱国情操和正直、刚毅性格的充分体现。

  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 张同新:他认为一切主张抗日的都是中华儿女的宝贵的财富,张学良认为为了救国敢做敢为,好汉一人做事一人当,决心很大,手段很果断,但是他又没有个人要求。

  解说:张学良将军的爱国情操和正直、刚毅的性格在其它重大历史事件中也得到了印证,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专列从北京返回沈阳,日本关东军引爆炸弹,张作霖被炸身亡,张学良便担当起了东北军统帅的重任。

  解说: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向沈阳中国驻军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仅4个月,中国的东北三省就沦陷在日本人手中,当时张学良虽被迫撤离沈阳,但始终没有向日本人低头。

  张学良:东三省素来是中国的一部分,在历史上可以考察的,同新英格兰在美国的一部一样的,现在有3000万人民,在东三省是他们的故乡土,所以他们这3000万人民,有九十九分都是中国人他们也愿意为他的乡土而奋斗,就是剩一个人他们也很愿意。

  解说:在展出的张学良将军1955年5月9日的日记中他反躬自省,说自己的弱点是:年幼生活优裕、少年即握有权势,钱财任意、一路风顺,因之不能充分了解人间善恶;不事学问研讨,仅凭一己小聪明;性情急躁,有时过于天真任性。但自觉还有一点优点,即良心纯正,每遇大事,总是把国家、大众利益作为思虑主点,自己利益置之度外;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否则早成为满洲土皇帝。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同新认为虽然张学良将军的大半生是在失去自由的岁月中度过,但他的爱国热情始终如一,周恩来总理曾高度评价张学良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将领。台湾“中国统一促进会”会长梁肃戎是张学良将军的老朋友,曾在1998年亲自到夏威夷为少帅祝寿,他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台湾中国统一促进会 会长 梁肃戎:历史事实是不容抹杀的,他曾经告诉我,日本人在张作霖被炸以后,怂恿他和中央对抗,派特使游说他,他(张学良)告诉他(特使)说:你日本人替我想的很周到,怎么保护我、帮助我,但是你不了解我是个中国人,我不能做出来违背国家的事。所以我在他(张学良)的纪念会上我写个文章,我说张学良是永远的中国人,我们大家都很以他为荣。

  解说:梁肃戎先生还保留着一段珍贵的影像资料,这个资料的文字内容也在本次展览中展出了。

  张学良:我这个人一生可以说,不怕死,不爱钱,丈夫决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人汉,光明磊落度余年,这是我现在做的一首诗,做的歌,磊落光明度余年,我现在度余年。

  解说:张学良这位见证了一个世纪风云际会的百岁老人,在度过了101个春秋之后,带着对祖国、对民族的一片赤诚,于2001年10月15日离开了人间。噩耗传到张学良将军的家乡辽宁省大洼县,乡亲们怀着悲痛万分的心情,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仪式,追思张学良将军在国难当头的危机时刻,挺身而出,为挽救国家的危亡所立下的丰功伟绩,追思他在东北大力兴办教育,为推动东北农业发展做出的贡献。

  解说:张学良将军在主政东北时期,注重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教育思想,这是他1928年在大洼县建立的新民小学,当时所有的孩子都是免费上学,而且他还在全东北创建了50多所小学和中学。张学良将军1928年还和其他几位将领一道在大洼操办起了“营田公司”,他们拓荒万亩,引辽河水灌溉,将盐碱地改造成良田,为改造家乡盐碱地种植水稻奠定了基础,如今大洼已有了“关外鱼米之乡”的美誉,并被国务院确定为沿海开放县,2000年又被评为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县,大洼的父老乡亲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张学良将军的家乡辽宁省大洼县县委书记许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辽宁省大洼县 县委书记 许加:张学良将军恩泽百姓、惠被乡里的一些业绩,始终在我们全县人民心目当中去传颂,同时张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始终在激励着我们家乡大洼县为两个文明建设在不懈地努力,我们学习他的精神,就是要把家乡的经济建设搞好,我们制定了发展经济的一个思路叫“以资源为优势,以市场选项目,以项目引资金,以资金促发展,以发展增效益”;同时,我们也要很好地发展家乡的精神文明建设,张将军一贯倡导文化教育,我们要在他过去办的新民小学的基础上把我们全县的教育抓好,也把其它的科技卫生事业抓好。

  解说:张学良将军晚年虽然在美国的夏威夷定居,但他对故乡、对国家却情难割舍,他多次表示,希望有一天在身体状况许可的情况下,以老兵的身份回东北与乡亲们叙叙旧。祖国大陆一直邀请张学良返乡,他本要从香港进大陆,结果因为身体原因,最后竟不能成行。他在1991年写信原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对国家邀他回去的盛情表示“无限欣快”,他在信中写到“良寄居台湾,遐首云天,无日不有怀乡之感。一有机缘,定当踏上故土。” 张学良将军在故乡的亲人也一直盼望着少帅能重回故里,但始终没能如愿,这一次在哥伦比亚大学展出的张学良将军珍贵史料,无疑是缅怀这位爱国将领的最好纪念,记者在采访张学良将军的侄孙张志军时他说:

  张学良将军的侄孙 张志军:我们全家人早就盼望他老人家来回乡看看,同时他老人家早有这个心愿回家看看,回乡祭祖,在2001年的时候,我爷爷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医院不幸仙逝,当时噩耗传来,我们全家人心情是非常悲痛的,同时东风镇的人民也心情非常悲痛,都怀念他老人家。

  记者 结束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开张学良将军口述历史等一批珍贵的史料之后,前来阅读的人可以说是络绎不绝,为了妥善保存这批珍贵史料,哥伦比亚大学的图书馆规定,阅读张学良“口述历史”的访客必须提前预约,并且规定每天最多只接受10位读者,而且不得拍照、影印和借出。史学界的有关专家指出,张学良将军“口述历史”等一批珍贵资料的公开,为研究中国近代史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好,感谢您收看今天的《海峡两岸》节目,下期节目我们再见。(编导:毕辉)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