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热点扫描     热点透视     李峰主持     录制大事记         



台湾漫画热销大陆


  主持人 李峰: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海峡两岸》节目。目前,据有关发行部门透露,台湾漫画家朱德庸的作品自1999年在大陆出版发行以来,两年多的时间里,发行量已经超过250万册,创下了漫画图书销售的新高。他的作品《涩女郎》还被改编成为电视连续剧,即将与观众见面。台湾的一些漫画家的作品在大陆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这其中的原因有哪些呢?中国的漫画业应该如何发展,才能创造出老百姓喜闻乐见,而又富有文化内涵的作品?今天我们就台湾漫画热销大陆的有关话题,邀请到的是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的秘书长张耀宁先生,欢迎张先生,这位是中国少年报社的主任编辑刘曼华先生,欢迎刘先生的光临。

  解说:朱德庸,台湾著名漫画家,祖籍江苏,1960年生于台湾。1985年他开始在台湾报刊上发表作品,其漫画专栏在台湾有十多年的连载历史,其中《醋溜族》专栏连载十年,创下了台湾漫画连载时间之最。1999年中国现代出版社在大陆出版、发行了朱德庸的《双响炮》、《醋溜族》、《涩女郎》三部漫画系列作品集,至今大陆地区的销售量已经超过250万册。

  解说:由于他的四格漫画,有幽默的对白和故事性,所以他的作品也受到大陆影视制作公司的青睐。以《涩女郎》为例,它描绘了同住一幢公寓的四个单身女性,一个天生丽质,要爱情不要婚姻,名曰:万人迷,一个想要赶快结婚,名曰:结婚狂,一个只要事业,不要爱情,名曰:女强人,最后一个是思想单纯的天真妹。她们由于性格及人生观的不同而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故事。这是结婚狂的故事;这是万人迷和天真妹的故事;这是女强人的故事。

  解说:朱德庸先生向记者解释了这部作品取名《涩女郎》的原因。

  台湾漫画家 朱德庸:就是因为在这涩女郎四个里面,虽然各有各的不同的主张,但是在我的漫画里面一直呈现出,她们其实非常矛盾的,有的时候她们因为只是流行,或者说某种状况,被迫去做了某一种选择,但这个选择其实并不是为她自己选择,而是为别人的需求的,所以我觉得她们那一切想法,都还不真正的成熟,所以这是属于比较生涩,所以才会取名叫《涩女郎》。

  解说:目前《涩女郎》已经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上海分公司拍摄成为电视连续剧《粉红女郎》。该剧邀请了来自大陆、香港、台湾的众多演员加盟,刘若英扮演结婚狂,陈好扮演万人迷,张延扮演女强人,台湾演员张世扮演房东。该剧现已制作完毕,将在近期与观众们见面。

  主持人:我想二位对这个朱德庸先生的漫画作品已经非常熟悉了,我首先想请问的是,朱德庸先生的作品在大陆发行,销售量达到了250万册,这个250万册,对于出版界来说,对于漫画界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意味?

  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 秘书长 张耀宁:我想250万册,对于任何一个漫画家来说,尤其对大陆的漫画家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不光是漫画,对任何一个作家来讲,他的作品能发表250万册,那都是相当可观的。

  主持人:业绩非常好。刘先生,您怎么来看,为什么朱先生的作品在大陆那么热销?

  中国少年报社 主任编辑 刘曼华:他描写的这些东西,现在在咱们这,大陆来讲,有白领,这些阶层的这些人,对她生活的描绘,她觉得非常有亲切感,它接近现实非常近。所以朱德庸的漫画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它是靠一些对话,它这个对话里面,包括很多机智的东西,而且还很幽默的东西。它有点像漫画里的情景喜剧。其实他人物的造型上来讲,几乎变化是很小的,他完全是靠一些对话,这些对话来讲,有时候让你觉得真是有拍案叫绝的感觉。

  主持人:因为取材于现实生活,而且大陆和台湾的生活非常相似。

  中国少年报社 主任编辑 刘曼华:现在越来越相似了。同文同种。

  主持人:能不能给我们举出一个例子,您印象中非常深刻的,他非常精辟地描绘现实生活的语言。

  中国少年报社 主任编辑 刘曼华:他有一幅画比较有意思的,就是夫妻两个人,妻子就问丈夫,《圣经》上讲,说女人是男人的一根肋骨,变成的,你说是这样的吗?后来她丈夫说,当然不是了,那女的挺高兴地说,就是么,我说不是么。结果那丈夫转过头来说,是骨刺。就是说,这种东西的,很机智的东西,而且很幽默的东西,这里面充斥得特别多。

  主持人:刚才刘先生认为,朱先生的作品之所以受到大陆观众的喜爱,因为切合了现实生活的需要,而且又对现实生活有所提高。您怎么看,您认为朱先生的作品吸引您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 秘书长 张耀宁:我觉得,它正符合了,咱们过去说:艺术创作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实你看他每个小故事,都是跟家庭生活,日常生活,琐碎生活密切相关的。

  解说:朱德庸的漫画深受欢迎的最大原因就是生活气息浓厚,他的《双响炮》就描绘了一对结婚30年的老夫妻的生活。作品里,妻子凶悍,丈夫懦弱,两人相互离不开,但是又争吵、打闹不断。

  解说:除了朱德庸先生外,还有两位台湾漫画家的作品受到大陆读者的青睐。他们就是蔡志忠先生和几米先生。

  解说:蔡志忠先生的漫画作品是1989年在大陆出版的。他的作品题材让大陆读者眼前一亮: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分别有《菜根谭》、《老子说》、《庄子说》等。他以简洁的笔触描绘出自己对古典名著的理解。人物造型幽默,还配有简炼的白话文。让现代人在完全没有负担的情境下,吸收智慧,轻松学习经典。

  主持人:谈到台湾的漫画家,我们知道,比朱德庸先生的漫画更畅销、更早一点的就是蔡志忠先生的漫画了,关于蔡先生的漫画,刘先生你有没有所了解?

  中国少年报社 主任编辑 刘曼华:他从造型上来讲,吸收了好多咱们民族的东西,比如说,一些民间绘画上的造型,比较夸张,而且他画面做得也很清秀,而且又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东西,咱们中国本土的东西,所以就说从形式来讲,以及从内容来讲,都符合当时大家对文化的需求。

  主持人:因为中国古典文学,对于两岸人民的文化教育,影响都是非常深,所以它有一个共同的文化基础。说到台湾漫画,今天既然是聊这样的话题,还有一个新兴的人物也是不得不提的,就是最近台湾漫画家几米的作品在大陆也非常热销,您怎么来看待几米先生的作品?

  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 秘书长 张耀宁:几米的画的主要特点,我的理解,像一篇非常美的散文,像是配着特别优美的音乐的,触及你心灵的颤动的诗歌,它既不同于蔡志忠的历史的深邃,也不同于朱德庸对现代都市人生活的调侃,所以他的作品特别适合现在的都市的年轻人,更年轻的人,没有结婚的年轻人。假如说,结婚的小俩口对《双响炮》有一些反应的话,那么大学刚毕业的人,或者大学生,更喜欢几米的东西,里面有一些美的,好多他向往的东西。

  主持人:更多理想化的,情感方面的。

  解说:几米先生的作品是以鲜明的色彩和奇妙的想象来完成故事的。《地下铁》就描绘了一个盲女孩在城市的地下铁里寻找心灵中的世界的故事。几米的作品里,那些没有名字的人跟周围的世界总是厚厚地隔了一层,他们处在自我对话的状态,非常沉默地走在都市中。几米把处在孤寂、隔膜、压力中的都市人的感受,用一种绚丽的画面语言表达出来,同时散发出孤独与温暖并存的气息。

  主持人:大陆的漫画要得到迅速地发展,我们的优势在哪里?

  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 秘书长 张耀宁:大陆的漫画家,基本功、漫画的造型能力都非常强,夸张造型。对幽默感的掌握,也都非常好。他们有比较深的文化底蕴,这是作为漫画发展最基本的。一个好的脚本好说,一个好的故事也好编出来。但是真正的大发展需要一批有文化功底,有比较强的绘画基本功的作者,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咱们的最大资本。现在缺少的只是市场的运作这方面和怎么合作这点。

  主持人:应该说,台湾漫画家的作品在市场能够热销,能给我们大陆的漫画市场,带动大陆的漫画市场应该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中国少年报社 主任编辑 刘曼华:一个漫画家就能把他的作品,能够很快地推向市场,而且能够被广大的读者所接受,我觉得,它有一个运作的过程,比如你跟出版商的合作,或者出版商他的慧眼,他一下能看中你,而且觉得你的这个作品很有读者,这个东西来讲,台湾比咱们做得好。

  主持人:大陆的漫画市场有待培育,一个是缺乏好的作品,第二个,就是市场的环境也非常的重要。现在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日本漫画是热销两岸,因为日本漫画当中,有的是比较好的作品,但是有的也是良莠不齐的,我们怎样来看待,面对日本漫画的冲击,两岸的漫画市场应该如何应对?

  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 秘书长 张耀宁:日本漫画也是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现象。改革开放之后,大陆漫画市场是比较真空的时候,日本的一些出版社它不要版权,据我所知,它不太注意你,就是翻印我东西要版权什么的,它就是要占领你的市场。使这些书商把大量日本漫画引进来,铺天盖地的,形成了一代日本漫画的读者。但是现在看来,首先台湾漫画家做得很好,蔡志忠就开始反击,用自己的漫画,实际上,你真画得好的话,中国人还是爱看中国的漫画,这是肯定的,你没有的话,只好看他的。

  主持人:日本漫画之所以能在两岸热销,它有一个很成功的原因,就是靠它的商业运作,比如说,分层次的,分年龄的,甚至有配套的,包括玩具、图书,这些配套的一些服务出台。通过它们这样的运作,您认为对于大陆、包括台湾,这种漫画业市场的培育,它有没有借鉴作用,或者说从中我们能够吸收到一种什么样的经验或者办法?

  中国少年报社 主任编辑 刘曼华:我觉得,日本的漫画,它的这种运作方式是比较先进的,它有好多,包括《机器猫》、《蜡笔小新》,它绝对不会是一个作者,自己在家里画出来的,它是有一个班子,日本它的运作方式是,比如我以某一个画家的名誉出版了这个,他可能就出一个造型,专门有人去给他写剧本,专门有人去给他画,甚至包括这画的背景,是专门有一批人是给他画背景的,所以它分工很细,它就形成了一个产业。我觉得,这种运作方式是咱们应该可以借鉴的。

  主持人:对于两岸漫画界来讲,都呼唤一种中国味,那我们怎么样才能创作出有中国味的,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漫画作品?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 秘书长 张耀宁:其实还是一句老生常谈,就是一定要源于生活,漫画家要关注生活。无论是漫画家,还是漫画脚本的编撰者,一定要关注生活。凡是脱离生活的东西,肯定是没有生命力,也没有读者的。张乐平先生的《三毛》,他是那个时代,密切关注上海、江南一带的一个贫穷的孩子,眼里看的国民党临近崩溃时的历史。还有叶浅予先生的《王先生和小陈》,就写到抗战时期,重庆的国民党的腐败。为什么它能存在,能流传下来,一定是不能脱离开当时的历史背景。

  主持人 结束语:今天非常高兴与两位嘉宾一起探讨了两岸漫画的有关情况。谢谢二位嘉宾的光临。谢谢。结束语: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为海峡两岸漫画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相信在两岸漫画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贴近中国百姓生活,让人倍感亲切的漫画作品会大量涌现。好,感谢收看今天的《海峡两岸》节目,下期节目我们再见。(编导:罗怡)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