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本期内容     往期查询         



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六位


  2002年9月26日

  主持人:在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较多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中国国民经济又创增长7.8%的佳绩,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字,从1989年以来,国民经济经受住了国内外种种复杂情况的考验,在发展的快车道上持续前行,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95933亿元,比1990年增长了近2倍,排名也从1990年的世界第十位跃升到世界第六位。有关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将采访两位嘉宾,一位是国家统计局国际中心副主任李晓超先生,另外一位是北京大学教授萧灼基先生。

  2002年9月22日上午九点,满载5000标箱货物的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新加坡号集装箱货轮从上海的外高桥港起程,驶向荷兰的鹿特丹港,从上海港务局了解到,目前上海已有100多个码头泊位,货物的年吞吐量超过两亿五千万吨,林立的塔吊,繁忙的海港都预示着上海正在向国际航运中心积极推进。

  上海港务局副局长 陈戌源:我们大力地来发展集装箱码头,因为上海港总体上来说是能力和需求还是不平衡的,我们这几年每年都投入几十亿资金,用于港口的发展,来缓解能力和需求的这么一个平衡的状况,我们今年的集装箱预计可以超过800万箱,我们去年只有634万箱,所以从90年代到现在,上海港集装箱每年以百分之二十几左右的速度在递增。

  200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5098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由1990年的第16位上升至第6位,中国对外贸易量的持续扩大,居世界位次的不断前移,标志着中国由贸易小国向贸易大国的跨越,投资环境的改善,社会政治的稳定,加上广阔的本土市场优势,使中国成为吸引海外投资者的热土。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中国的对外开放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中国外经贸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 马宇:应该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个正面效用在逐步显现,从外资来说这个也是很明显,今年1-8月份我们吸收外资实际到位是增长15%左右,合同外资金额增长30%以上,实际上我们也看出来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我们整个对外经济贸易还是取得非常好的成就。

  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改革开放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是人们家庭财富的象征,如今,彩电、冰箱、手机、电脑都成了家里的寻常物件。汽车和住房才是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新宠。

  记者:权威人士指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实现了重大突破,初步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轨,中国经济将更多地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求发展,求突破,制度的创新必将为理论的创新和科技的创新注入新的活力,进而带来社会生产力新的飞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更新观念和促进社会进步也必将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国的财政体制也由计划向市场全面转轨,国家财力从经营性领域退出,主要用于社会公共需要和社会保障方面,在促进结构调整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13年来,经济结构调整是中国发展的主线,加强了产业之间、地区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提升了中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可以预期,在工业化与信息化、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的新阶段,中国经济将在结构调整中实现新飞跃。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吕政:企业大中小的规模更加合理,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大企业更加做强做大,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比如说我们现在汽车的散乱问题也开始得到治理,一些家用电器的生产向优势企业集中,前十家的生产企业在市场占有份额都在75%以上。

  据中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的调查数字表明,从1998年开始,国内市场由短缺转为相对宽裕,实现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标志性转变。目前国内已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品种,纲铁、煤炭、化肥、水泥、电视机、程控交换机、粮食、肉类、棉花、水产品、水果等产量,均为世界第一位,中国城乡居民储蓄总额超过七万亿,投资消费向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更多领域拓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引发的深刻变化已经让人们在真实的生活里见证了变迁。

  中国人民大学投资研究所所长 任淮秀:人均GDP来说,我们已经超过了900美金,按去年的数据,我们总的GDP总值已经达到95000多亿,这个水平来说应该在世界上来说属于一个经济的起飞阶段,所以这样也是一个从温饱到小康,从仅仅是要吃饱肚子、有个地方住,到出现了一个大的投资时代。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在区域发展上实行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策略,1999年,中央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在推进东部高速发展的同时,开始加快西部建设,近年来,国家在西部地区的资金和转移支付力度是历史上没有过的,仅最近三年,就在西部地区新开工30多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过6000亿元,西部大开发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出口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魏后凯:我们现在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说公路、铁路、航空还有我们的西气东输现在也开始了,西电东送,还有西部地区的城市的基础设施,这么一些大的基础设施的项目都在不断地推进,我们想经过5-10年左右的这么大规模的建设,这样的话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会得到很大的改观。

  短短13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前移四位,跃居世界第六位,这标志着中国已名副其实跨入世界重量级阵容,对于一个人口众多、底子相对薄弱,国土辽阔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它在消除贫困,实现现代化进程中所做的努力,为世界经济复苏更早到来,做出了积极贡献。

  记者:国家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13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都已跃上了新的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丰衣足食的梦想成真,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巨大跨越,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六位,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起点,中国将在新的基础上,争取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报道》记者索链在北京综合报道。

  主持人:就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六位的相关问题,我们现在开始采访国家统计局国际中心副主任李晓超先生。中国的经济总量能够跃居世界第六位,您认为它的拉动力主要是出自哪方面?

  李晓超: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六位2000年就实现了,2001年可以说又稳固了居于第六位这个位次,当然这是中国经济之所以跃居第六位,实际上主要归结为中国经济近几年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当然从拉动力来说可以说是三驾马车共同拉动的结果,首先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比较快,大概据我们初步统计,从98年到2001年,我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10.3%,而消费同时也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因为消费占整个GDP比重是比较大的,它虽然增长速度比较慢,但是因为它比重比较高,所以对实现第六位可以说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大概同期社会消费品流动总额年均增长8.3%,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尽管我们自97年遇到了亚洲金融危机,面临着不利的国际经济环境,但是我们的出口增长仍然保持了一个较快的增长,大概在这一时期我们的出口年均增长9.8%,所以这三驾马车共同拉动了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主持人:在当前的世界经济环境下,中国的经济能够一枝独秀,您分析一下它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李晓超:大概归纳起来可能有这么几点,第一点首先应该是社会稳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个国家如果社会不稳定,它很难有精力去从事经济工作,包括决策部门,包括微观主体,它都会把精力分散到其它方面,另外社会稳定还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吸引外资,从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尽管我们遇到不利的国际经济环境,但是我们利用外资都保持一定的增长,第二点就是我们宏观调控政策,可以说近几年来实行的是非常正确也是有效的,具体表现为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就是综合性,就是我们宏观经济政策注意了综合性,也就是不仅管理需求,而且还要改善供给,不仅加强总量的管理,而且同时还注意结构的调整。第二点我想就是灵活性,就是我们能够随着形势的变化,随时调整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比如说我们面临着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我们就调整了我们的财政政策,从这个适度松紧的财政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对确保整个经济增长可以说起到了很大作用。第三点就是间接性,就是经过20年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的整个经济可以说市场份量在逐渐加大,这就要求我们要由过去主要靠直接管理,要向间接调控转化,这一点也做得非常好,我想可能就这么几点,能够确保了我们整个国民经济保持了一个较快的增长。

  主持人:您怎么看这五年来中国政府实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呢?

  李晓超:我们提出了当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可能由面临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决定的,首先从国内看,就是内需不足,这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另外我们经过前一阶段特别是92年以来出现了一些通货膨胀,可能造成了一些银行不良资产,另外从国际看,面临着亚洲金融危机,外需不行,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就确定了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主的宏观调控,同时又强调货币政策要稳健,这样对确保消除不良资产可能有好处,对改善整个经济发展的环境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主持人: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地提高,您认为中国民众最明显的变化在生活方面是哪些?

  李晓超:要抽象一点看就是居民食品消费占整个消费支出比重逐渐的下降可以看出,一般地通常来说人民生活水平质量要提高的话,人民用于吃的占他整个消费的比重下降,这几年来可以说我们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这一比重可以说在逐年下降,目前现在我们城镇可能还不足40%,农村还不到50%这样一个比例。

  主持人:应该怎么来引导他们的消费和投资呢?

  李晓超:第一点就是要改善投资环境,因为现在我们投资环境总体上还是有待改进,另外就是还一个放宽投资领域,比如说我们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实际有很多领域我们都对国外放开,当然有些也是逐步放开的,我想这也有很多领域可以对我们国内的民间资本进行放开,这样可能有利于促进民间资本进行投资,扩大我们的投资需求,另外从居民消费的需求来看,我想可能还主要是个结构问题,并且现在我们居民收入总量并不少,结构问题还是值得我们关注,比如说我们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我们行业之间可能也有这个问题,存在着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可能在逐渐拉大,再一个从地区来看,我们东部沿海地区实际上现在基本上走向城乡一体化,但是在西部就不一样,西部我们现在和东部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可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阻碍了我们部分阶层的消费的增长,当然这一点我们党中央和国务院,可以说是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且强调了要加大和提高总体阶层居民收入的政策,并且也进行了具体一些落实,比如说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去提高总体阶层居民的收入。

  主持人:中国经济要想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在今后几年的发展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李晓超:经济形势变化越来越快,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跟踪经济形势,除此之外,我想有这么三点值得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第一点就是世界经济形势,经济在全球化,并且我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们对外开放可以说在更深程度上、更宽领域的加入了世界经济组织,世界经济对我们影响非常大,比如现在广东,广东现在如果美国经济不好,广东的经济就感觉非常明显,今年美国经济好,广东经济今年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第二点要重视的就是要重视微观主体,也就是说要重视企业和居民,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把他们的资源利用好,比如说现在我们居民的储蓄存款已经超过8万亿元人民币,这8万亿元人民币如何用,我想这就是我们要调动微观主体积极性的问题,第三点要关注宏观经济的调控政策,要随时在总结过去我们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要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地调整我们的政策,以力争确保国民经济保持较快的增长。

  主持人:就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六位的相关话题,我们现在开始采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萧灼基先生,萧教授您好,欢迎您来到我们的演播室。我们知道1990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是第十位,在发展中国家是第二位,到了2001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第六位,排名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位了,成了世界经济大国,到底这意味着什么呢?中国是依靠什么来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

  萧灼基:首先说中国依靠什么来取得这样的成就,我想主要是三条,第一条中国的改革符合整个世界发展潮流,也能够使得资源优化配置,所以这样就使得中国的经济增长每年平均以9%点多的速度增长,在全世界最快,第二条是中国的对外开放,这十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也发展得非常快,比方说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年,当时我们的出口贸易只有300多亿美元,到去年出口贸易超过了5000亿美元,达到5090多亿美元,这样一种发展速度是我们能够利用国外的资源,也利用国外的市场。第三个原因,这十几年来我们中国是经济稳定,社会稳定,政治稳定,一个国家只有稳定才能让经济发展,如果没有稳定就不能达到经济的发展,所以我说经济增长总量从第十位进到第六位,这么个快速增长这是很了不起的。那么意味着什么呢?第一个是意味着我们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已经大大提高了,在过去十位,现在第六位,总量达到11000亿美金,这个事情说明我们整个经济国力增强了。第二个意味着我们的人民生活水平已经有很大的提高,从人民生活水平来说,1990年那个时候城市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只有2000多块钱,现在已经达到6000多块钱了,农村居民的现金收入,那个时候只有1300块钱,现在已经达到2200块钱了,也是有很大的提高。从我们自己本身的生活感受都可以看出来,这几年电话的普及率就很高,十年前电话全国还没有1亿部,现在已经达到3亿多部,十年前那时候很多人还不知道电脑是怎么回事,现在电脑已经很普及了,包括我们学校不仅是老师、工作人员有电脑,很多学生也有电脑,过去私人车非常少,现在私人车非常多了,都是在这十年,所以可以说这十年真是日新月异,不仅是外面来的人看到中国的变化很惊人,就是我们长期生活在这里,都感到变化非常快。

  主持人:在上个世纪末的时候,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首次突破了1万亿美元大关,人均GDP也超过了800美元,人民基本上实现了小康生活,从温饱到小康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

  萧灼基:我们到1997年已经按GDP的总量,已经实现翻两番了,这样就是我们实际上提前了三年实现了翻两番,从温饱到小康我看有几个突出的变化,第一个就是说多数人在生活条件上已经有了重大的改善,贫困的人口已经降到很低,回想我们改革开放初期,有30%左右的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没有解决,现在已经降到3%,第二个变化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按照小平同志的理论,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他们的消费水平已经比较高,所以才能使我们来实行住房商品化,才能使汽车进入百姓的家,这个是一个很重大的变化,第三个人们的金融资产大大提高了,如果说十年前人们的金融资产还不多的话,大概平均每个人2000块钱的话,现在全国金融资产已经达到十几万亿人民币,每个人平均达到1万块钱金融资产,这样就使得一部分人不仅可以消费水平比较高,而且可以投资,可以购买公债国债券,可以购买股票,这样就是说金融资产大大增加,有利资本市场的发展,债券市场的发展,这是一个变化。一个由于达到小康水平,所以使得广大的群众对改革开放更加有信心了。因为每个人都得到实际利益,从我们自己来看也可以看到,我们的工资这十年来也是增加好几倍,我们所说小康水平是总体小康,还不是普遍小康,从总体小康到普遍小康还有很长的距离,怎么叫总体小康和普遍小康,差别在哪里呢?有四个差别,第一个差别就是说我们的地区发展还不平衡,像深圳去年人均已经达到5000美元,上海已经达到4000美元,北京已经超过3000美元,但是有些地区还只有几千人民币,差别接近十倍,第二是城乡差别,城市去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6000多块钱,但是农村每个人的纯收入只有2200块钱。第三在城市里头高收入和低收入的差距也还比较大,如果说高收入的人已经达到小康,而且是富裕型的小康水平的话,那么有些低收入的人是刚刚过了温饱线,第四个是农村现在还有3000多万人温饱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所以从现在来看,我们要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还有一段路要走。

  主持人:中国的经济布局由原来的优先发展东部,到现在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可以说是经济布局向更广阔的领域在展开,对中国的整个经济来说有什么重要意义?

  萧灼基:西部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大的,西部大开发对咱们中国有几个大的好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增强国家的发展后劲,一个是可以使各个地区之间比较平稳的发展,一个就可以充分利用西部的资源、市场、劳动力,都可以充分利用,这样使我们国家国际竞争力能够大大提高,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这几年西部开发进展很大,西部的基础设施发展很快,公路、通讯、能源各方面基础设施发展非常快,西部大开发特别要注意可持续发展,就是注意生态平衡,注意环境污染问题,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如果是盲目开发那就可能造成浪费资源,造成环境污染严重,造成生态失去平衡,这种情况过去其他国家的发展中间以及东部发展中一个很重大的教训,过去是先发展后治理,这是不对,应该是一边发展一边治理,这样不仅是治理成本比较低,而且会使得各个方面效益更加好。

  主持人:在1995年的时候中国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地提升中国的科技和教育水平,科技创新都是大家公认的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那么中国目前在教育和科技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么去解决呢?

  萧灼基:科学和教育的投入还不够,还必须要增加对科学和教育的投入,同时在科技投入方面不仅是增加国家的财政支出,更主要是发动企业,企业来发展开发研究的经费,第二个我认为小学的基础教育应该抓紧,虽然我们现在已经百分之九十几的儿童能够享受到九年制的义务教育,一个是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小孩入学还是比较困难。第三个问题我对高等学校的扩招,我觉得是这样的,这几年扩招的数量比较大,使得高等学校一些基础设施、一些教学设施,包括一些教师队伍各方面准备不够,所以我认为扩招应该和提高质量相结合,比如说现在的学生宿舍就比较困难,也比较紧张,这样就是说我们要扩招,必须基础设施要配套发展,不然就会造成很多的办学上的困难。高等教育是要发展的,高等教育要发展应该是分成不同的类型,有一些全日制的正规高等学校,应该注意重在提高质量,而不是一个扩大招生的规模,有一些我们叫作自费的、民办高校,可以扩大一点,但是对于这些学校必须要严格管理,要保证质量。

  主持人:赵俐婷 责任编辑:索链 导播:滕双双 字幕:宁小鸿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