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往期回顾     编导手记     栏目简介         



鹰击长空(之一)——梦圆蓝天(2003年6月2日)


  北京中华世纪坛,曾经见证过世纪交替的辉煌时刻。在这条悠长的青铜甬道上,镌刻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为公元1954年画上句号的是这样一行文字:“自行研制的首批飞机试飞成功。”

  1954年7月3日,当新中国还没有国产汽车的时候,第一架国产飞机初教-5飞上了祖国的蓝天。初教5是南昌飞机厂仿照苏联雅克-18型飞机制造的初级教练机。它的诞生,宣告中国不能自己制造飞机的历史从此结束。

  这是中国人的第一架飞机,名叫“冯如二号”。1909年9月21日,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冯如制造并亲自驾驶着这架飞机试飞成功,被西方媒体誉为“东方的莱特。”为了纪念冯如,他的故乡广东恩平为他建起了这座青铜雕像。

  而在千里之外的飞机城陕西阎良,同样矗立着一尊青铜塑像,他就是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的主任徐舜寿,我国第一个自行研制的机型——喷气式歼击教练机歼教1的总设计师。

  飞机总设计师是全部设计工作的灵魂。为了避免自己设计的歼教1飞机落入米格型飞机的窠臼,徐舜寿开风气之先,要求设计人员每人至少研究10种飞机,进行多方案比较,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设计道路。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像“熟读唐诗三百首”那样广泛学习机种资料,不要搞“唯米格论”。为此他突破了米格飞机机头进气的方式,采用国际上更为先进的两侧进气布局,为雷达和天线的安装提供了适宜的空间。后来苏联在研制新飞机时也改用了这种进气方式。

  歼教1的设计人员和他们的事业一样年轻,平均年龄还不到25岁,日后其中许多人都成长为著名的飞机设计师。

  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与歼教1飞机匹配的喷发-1发动机,是在米格PD45发动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开辟了中国自行探索航空发动机的新路。

  在新中国创始之初的热情中,无论什么工种都投入了全部的精力,身心和激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歼教1飞机被推向试飞跑道,总设计师徐舜寿紧紧握住了试飞员的手,为他坚定首飞成功的信心。试飞员把鞋底擦了又擦,惟恐踩脏了崭新的飞机。

  作为我国第一架亚音速喷气式歼击教练机,歼教1飞机的最大时速为700~800公里、航程约1000公里、升限为12000米以上,采用全金属、前三点起落架、双座舱和后掠翼,主要技术性能均超过原设计指标。

  飞行表演胜利完成,这位自豪的试飞员,就是后来担任空军司令员的于振武上将。从提出设计报告到首飞成功,歼教1仅用了1年零9个月的时间.歼教1的成功,为中国独立设计飞机闯出了宝贵的经验。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