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三年四月份,一个特殊的病人被送进武汉同济医院,经过抢救和确诊后,专家们宣布;这个心脏依然在跳动的病人已经死亡,原因是他的大脑已经彻底死亡。大脑的死亡能代表生命的终结吗?死亡,这个在平常人眼里最忌讳的字眼,却在这里引发了一场科学与情感的冲突。
经过第一天的抢救后,同济医院召集专家进行了会诊,随后向病人家属解释了他们的诊断结果。
由于这个病人长期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他的脑干内部血管出现了病变,造成脑干血管破裂出血,脑细胞缺氧而受损死亡。他的脑干已经丧失了基本的生理功能。
尽管来自大脑神经中枢的指令已经消失,但心脏的跳动有自律性,靠着药物的刺激,体内血液的循环惯性还能使心脏的跳动维持一段时间。这就造成病人的大脑已经死亡,心脏还能跳动。
从医学角度来看;大脑死亡的病人,他的整个生命系统已经处于死亡状态。面对医生的话,病人家属无法理解;心脏还在跳动怎么就能判定人已经死亡呢?
数千年来,呼吸和心跳成为人们判定死亡的直接标准。
现在人类已经有足够的能力来维持这两项指标。呼吸机能维持呼吸,起搏器和药物刺激能恢复心跳,但再高超的医术也无法让神经细胞再生或者恢复。
脑干容纳了生命的中枢神经系统。它是整个生命系统运转的指挥中心。一旦脑细胞死亡,意味着生命系统将陷入瘫痪,诸如呼吸、疼痛这样的基本生理反应彻底消失。死神也随之降临。
通常,大脑中枢神经的死亡先于呼吸或心跳的停止。因此,在现代医学看来;死亡不再是一个瞬间,而是一个过程,在呼吸和心跳停止之前死亡就已经开始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哈佛医学院公布了著名的“哈佛标准”;其中明确宣布;全脑功能不可逆性停止和呼吸、心跳不可逆性停止都是死亡。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80多个国家已经承认脑死亡标准。
尽管有了医院专家的解释,但病人的家属很难接受这样的现实。在他们看来;只要能维持心跳,家人宁肯让他象植物人一样活下去。
同济医院再次向病人家属解释;脑死亡病人和植物人有根本的不同。从医学角度看;“植物人”的昏迷是由于大脑皮层受到损害而处于抑制状态,脑干并没有死亡,病人还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
而脑神经细胞的死亡却是无法挽救的。按照医学家们的经验;像这类脑中枢神经严重受损的状况,即使靠药物和仪器的维持,病人的呼吸、心跳的持续时间也大都不会超过一周。
听了医院专家的细致解释,病人家属终于明白死神早已降临,并同意实施脑死亡。当天病人身上的辅助医疗设备被撤除。正如专家所预计的那样,二十分钟后,病人的心跳停止。至此,我国第一例脑死亡诊断在同济医院完成。
医学的发展为生命的终结提供了一个新的标准。他让我们能更理性地面对死亡。这不是对死亡的敬畏,而是对生命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