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往期回顾     编导手记     栏目简介         



跨越巅峰(2)——攀登珠穆朗玛(2003年5月14日)


  一个探险者的圣地

  一种对极限的挑战

  攀登珠穆朗玛

  领略世界之巅的壮美


  在我国西藏境内的珠穆朗玛峰北侧有一条沿东北山脊通往顶峰的路线。从20世纪初开始的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多支探险队试图从这里登上珠峰都以失败告终。

  王富洲:珠峰是世界上最难登的、最危险的、最长永远也走不完的路线。

  攀登珠峰需要避开雨季和大风天气等不利的气候条件,依据珠峰的气候特点,北侧适宜登山的季节通常在春季的4月下旬-6月上旬和秋季的9月中旬-10月上旬。

  从北侧攀登珠峰通常在海拔5200米建立大本营,并在登山线路上建立多个过渡营地,登顶突击营地设立在海拔8500米的地方。往返于大本营和过渡营地的适应性行军,使队员的身体逐步适应高海拔地区寒冷缺氧的环境,同时将登山给养运往营地。这被称为逐步适应式登山法。

  在北侧登峰线路上有三大难关:首先是海拔6600米-7028米之间高达400多米的冰雪陡壁。这里冰裂缝多,冰陡坡多。会发生冰崩雪崩。在这里登山者需要一些专用装备。特制的高山靴可以防水防寒,在它上面安装冰爪能起到防滑作用,使登山者在冰面和陡峭的地段站稳。冰镐是雪地行走的重要支撑物,用来保持平衡,必要时进行自我保护。

  王富洲: 在海拔7450米左右有一个风口。它在珠穆朗玛主峰和北峰之间有一个山坳,风从这儿过的时候,由于地形的关系,风速加大,象个喇叭口一样,六七级风到这里就变成八九级,风一大把雪卷起来,就看不清前面的路线。风大容易把人刮到山坡下面去。

  在攀登过程中,高海拔地区的严寒和大风会导致登山者体温过低,引起内分泌紊乱、幻觉、意识丧失甚至死亡。因此登山者需要穿特制的具有良好保温功能的抓绒夹克和羽绒服来抵御严寒,保护肌体和心脏。

  缺氧是登山者面临的另一大危险,早期的氧气平对登山者是一个不小的负担,现在配备的氧气瓶轻巧牢靠增加了登山时的安全性。

  珠峰北坡登顶的最后难关称为“第二台阶”,它是位于珠峰东北山脊上,海拔8680米至8720米间的一段岩壁,岩壁的最后五六米几乎垂直,极难攀登。它使参加了1960年珠峰攀登行动的王富洲终生难忘。

  王富洲:为了攀登第二台阶我们花了5个多小时,我们体力几乎消耗殆尽。

  在多次试登失败后,突击队采用搭人梯的办法攀登。这一招终于奏效。

  王富洲:(通过第二台阶)象征着我们的胜利,因为前面再也没有什么困难让我们在去克服了。

  1960年5月25日,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胜利登上珠穆朗玛之巅。这是中国登山队首次登上珠峰,也是人类首次从北侧路线成功登顶。

  在人类1953年登上珠峰后的50年里,各国登山家一次次投入珠穆朗玛的怀抱,对于热爱自然的人来说,这座世界最高峰永远充满着无穷的魔力。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