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往期回顾     编导手记     栏目简介         



周末特报(2003年4月26日)


  【重看基因疗法】

  50年前,当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第一次向世人公布的时候,一场生物医学界的革命悄悄的拉开了帷幕。

  今天,双螺旋更像是一种标志,所有的生命疑难,人们都渴望能从它的身上找到答案。在医学上,一种针对人体内部的治病基因进行治疗的方法应运而生。自1990年美国成功的运用这种基因疗法治愈了一名患有严重免疫功能不全症的四岁女童以来,人们对这种方法一直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攻克血友病、心血管病、癌症甚至艾滋病等疑难杂症。而患有这种病的孩子,被研究人员形象的称为“气泡儿童”。

  短短的十三年里,世界上已经有一千多名患者进行了这方面的治疗。甚至有些科学家断言:将来人类疾病中的一大半都渴望利用基因疗法得到根治。

  当双螺旋再一次被人们蒙上神话般的光芒的时候,一系列试验的失败,引起了更多人的反思,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由于连续出现了两例气泡儿童在接受基因疗法治疗后患上了白血病,美国决定暂停30项针对艾滋病、癌症等疾病的基因疗法试验。

  在针对“气泡儿童”的治疗中,医生在患儿有缺陷的血液干细胞中加入了一种经过基因改造的逆转录酶病毒,这样经过修复的血液干细胞就能正常的产生免疫细胞,从而使患者的免疫能力得到恢复。但是,一些科学家指出:逆转录酶病毒本身是一种肿瘤病毒,虽然经过了基因改造,但是被注入患者体内以后,它仍然是导致疾病的隐患,气泡儿童患上了白血病,就有可能是这个原因。

  一些人士认为,基因疗法可能不应该这样急切地推向临床应用。但基因疗法的支持者则指出,从迄今的情况看来,试验导致癌症的风险是比较小的,而且不排除这名儿童由于遗传因素对癌症特别容易感染。停止试验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只有继续试验才能了解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

  就像青霉素诞生之初,人们认为细菌感染将被消灭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认识到,细菌正在发生变化。基因疗法也在实验中暴露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基因疗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医学问题,但是科学的态度告诉我们,给它一个空间,基因疗法将会在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昆虫呼吸的奥秘】

  众所周知,哺乳动物是用肺来进行呼吸的,而昆虫是靠什么来呼吸的呢?美国科学家发现:昆虫们能够通过压缩和扩张头部及胸部的细小气管,快速地进行周期性呼吸。这些血管和脊椎动物的肺功能类似。昆虫的呼吸周期可以快到每秒一次,这种呼吸效率要比人高得多。

  【神奇的蜘蛛丝】

  普通蜘蛛丝在强度和弹性上都分别超过了人类制成的钢和像胶纤维,科学家们一直都很好奇,究竟是什么让一根纤细的蜘蛛丝在拉伸10倍以上也不会断裂。在显微镜下蜘蛛丝是一根极细的螺线,看上去像长长的浸过液体的“弹簧”一样。当“弹簧”被拉长时它会竭力返回原有的长度,但是当它缩短时液体会吸收全部剩余能量,同时使能量转变成热量。新近揭开的这一秘密能帮助科学家研制模拟蜘蛛丝性能的新型材料。

  多彩的生物世界,成为人类丰富自己知识的源泉,而仿生学的长盛不衰,也正是因为科学家们可以通过不同的物种,来拓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