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往期回顾     编导手记     栏目简介         



解读“SARS病毒”(下)(2003年4月23日)


  “非典型肺炎”病原体的确定可以让科学家们集中更多的精力去研究病毒,开发疫苗和寻找有效药物,从而加快在预防、诊断和治疗“非典型肺炎”方面的步伐。目前“非典型肺炎”虽然已在27个(截至4月22日)国家和地区现身,但总的扩散趋势已得到有效控制。人类与传染病抗争的经验、最新科研成果的应用和世界性的科学合作,有效阻击了病魔的脚步。

  2002年11月16日“非典型肺炎”最早出现在广东的佛山市。那时,它的凶狠本质还没有完全暴露。

  2003年1月,“非典”的传播,引起了国家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并很快确定“非典” 唾液飞沫的传播途径,宣布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各种传统手段都适合预防“非典”,并号召人们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以对流感、鼠疫、钩状螺旋体甚至于是炭疽热等多种病原的怀疑和担心为起点,科学家们也开始了寻找病源的工作。在病人血清中找到一种病毒后,要证明它是否病原体,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包括分离和培养病毒、与一般健康人群作比较以及在恢复期病人的血清中寻找相应的抗体、分离抗体、进行动物试验等多个环节。

  2月18日,我国科学家宣布发现了衣原体颗粒。目前,科学家认为它可能是“非典”致病的帮凶。

  3月,我国政府把“非典”列为法定传染病。

  3月19日,香港地区的研究者提出病原体可能是某种副黏病毒。与此同时,德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也得出同样结果。

  3月23日,香港地区和美国几乎同时报告,一种冠状病毒有可能是真正的元凶。

  4月12日,加拿大科学家绘制出了被怀疑是“非典”病原体的冠状病毒的基因图谱,并进行了基因破译研究。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研究突破。

  4月19日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小时检测非典型肺炎试剂。

  在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的情况下,国际上通用的支持性治疗被我国医疗界广泛用于阻止“非典”的蔓延。所谓支持性治疗就是依靠良好的护理手段,更好地调动病人的免疫系统来对付体内病毒。给病人供氧、注射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来增强病人抵抗力,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来自香港,香港医生尝试着从已康复的非典型肺炎病人体内取得血清,用来治疗一些病情严重的病人,已取得一定效果。支持性治疗使非典型肺炎病人的死亡率保持在4.3%以下,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肺炎相比,这也是一个一般的比例。

  接种疫苗是人类对付传染病的有力武器。自从二百年前牛痘疫苗消灭了天花之后,疫苗就成了人类对付众多传染病的终极法宝,以至于20世纪的后十年被成为了“疫苗十年”。50年前推行的流感疫苗,让70%的接种者从中得到了好处;最安全的、最先进的基因疫苗也已让艾滋病的防治见到了曙光;变种的冠状病毒基因图谱的迅速问世,让相关的疫苗研究有了一个好的开端,更多的专家认为,非典型肺炎制造麻烦的时间将被大大缩短。这也是科学送给我们的最平易近人的礼物。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