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往期回顾     编导手记     栏目简介         



《战争与科技》(下)(2003年4月19日)


  “全欧洲的灯光都要熄灭了。”1914年,英德两国正式开战的那天晚上,当时的英国外交大臣望着窗外点点灯火悲叹。战争让人类文明失去光芒,走向了黑暗。

  1938年,德国化学家在重复居里夫人的用中子轰击铀的试验时,发现了裂变反应。仅仅几个月后,人们就确定了通过核裂变反应可以释放巨大的核能。面对试验中腾空而起的巨大火球和烟雾,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怀着复杂的心情不断重复着古印度圣诗中的一句话:“我是死神,是世界的毁灭者。” 20多天以后,这句话就变成了可怕的现实。在日本上空投放的两枚原子弹,在瞬间就把广岛和长崎两座城市夷为平地。核武器的使用,成了人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最深刻的记忆。

  化学武器的运用,使战争变得更加惨绝人寰。1915年,德军向英法联军释放了180吨氯气,形成一道6000米宽的黄绿色浓雾,造成了5000人同时死亡。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使用化学武器。从那时起化学武器就开始在战争中肆意的夺取人们的生命。一战后,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又出现了更可怕的神经性毒剂,1936年德国化学家施拉德首次人工合成了比芥子气毒四倍的塔崩,两年后又研制出了比塔崩毒四倍的沙林,在当年就被德国投如到了战争中。直到两伊战争时,人们还在使用塔崩和沙林这两种毒剂。

  把生物技术运用到战争中,并不是20世纪人类的首创,1346年,鞑靼人使用感染鼠疫的尸体攻城,这就是最早的生物战。在20 世纪,德国科学家柯赫发明了培养细菌的物质——培养基,可用人工方法大量繁殖、生产细菌。在随后的的战争中,人们就开始用人工的方法来制造疾病,为战争提供了大量的生物武器。

  现代科学诸多领域的研究成果都被运用到了军事上,而以核、生物、化学为主的这些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已经成为了威胁人们生命安全恶魔。因此,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核武器扩散已经成了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

  当科技与战争噩梦般的结合在一起之后,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生命的脆弱和大规模的灭亡。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中,5万名士兵在同一天内倒下,此后的100年中这一天成了欧洲人可怕记忆中的梦魇。到二战结束时,几个人就可以投下的原子弹就可以造成数十万人的伤亡。现代战争的残酷更是前所未有的。一旦爆发战争,带给人们的危害将难以估计。即使战火硝烟熄灭,它那灾难性的影响也将持续多年。

  400年前有人根据社会发展总结出这样一个链条:和平带来富裕,富裕带来骄傲,骄傲带来愤怒,愤怒带来战争,战争带来贫穷,贫穷带来博爱,博爱带来和平。今天人们似乎还是脱离不了这样的循环往复。我们无法知道,是不是非要如此,文明才会进步,但可以肯定的是,科技不应该成为加快人类死亡的帮凶。如果我们听任科技被战争肆意利用,那么最终人类将扮演自己的“掘墓人”。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