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文明永远是在步履蹒跚中前行,科技是人类文明的催化剂。而当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另一面露出锋芒的时候,人们就不能躲闪,必须面对。电子垃圾正在使高科技的形象逐渐变得黯淡。
电池猛于虎,已经不再耸人听闻,一粒纽扣电池就可以污染600吨水,而这个数量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而一截一号电池腐烂在地里,就能让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
现代生活已经离不开了的电脑、彩电,在被人们淘汰之后,对人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显示器显像管内含有的铅,会破坏人的神经、血液系统以及肾脏。而电脑中的铬化物会透过皮肤,经细胞渗透,只需少量就会造成严重过敏,甚至引致哮喘,直至死亡。如果对这些物质不加处理,进行简单的焚烧,那么产生的污染将弥散到整个生物圈。
电子垃圾已经成为了困扰全球的大问题。日本、德国、瑞典等国家,纷纷出台法律回收电子垃圾,借此来控制电子垃圾的蔓延势头。电子垃圾的问题也困扰着中国政府,我国计划在今年出台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把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这五类电器列为必须回收的电子产品,处理废旧电子产品的费用主要由制造商承担。
原本给人们提供了便利的电子产品,当它被淘汰之后,就真的毫无用处了吗?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废旧电器的科学回收,视为节约资源的一项重要课题。美国废旧家电拆解已经形成了很多专业的分工,电子垃圾的回收利用率达到了97%以上。他们利用废旧家电制造的再生钢就占到全国生产总量的10%。
废旧家电所造成的电子垃圾已经敲响环保警钟。当人们生产这些高科技产品的时候,是否想过采用有利于降解的材料在源头上消灭电子垃圾呢?无论如何,我们亲手创造的文明不应被自己制造的垃圾淹没。
手机,向环保看齐
随着手机淘汰速度的加快,废旧手机又为环境增添了的一大危害。一块旧手机电池,就足以污染成千上万吨的地下水。仅在英国每年就制造出3万吨的手机垃圾。为此,英国的一个环保组织启动了一项长期性的手机回收计划。回收的手机将被拆解,含有金属和化学物质的元件,可以被用作其他产品的原料,塑料零部件则送到工厂进行人工焚化,这不失为是废旧手机的一个理想的归宿。
仅仅从回收环节上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英国布鲁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把目光投向了一种智能材料,想从原料上解决废旧手机的污染问题。这是一种有记忆的合成金属,它能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形状。手机在使用时,这种材料处于休眠状态,淘汰它,只需把整部手机放在极热或极冷的温度下。这些部件就会发生膨胀、收缩、变形,手机就自行分解了。这种材料还剔除了手机电池和显示屏等元件中的毒素,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