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话雨】
清明闲插柳,春雨卖杏花。这是春天里带有湿润气息的动人画面。
春雨总是给人诗一般的想象,由于它的滋润,四处一片生机盎然。每年这个时候,由于北半球受太阳的照射日渐增强,太平洋暖空气开始向西向北伸展,与冷空气相遇凝结成雨。一场春雨一场暖实际上是南方暖湿空气增强,向北挺进的征兆。
对于中国人来说,春雨总是和清明密不可分,清明时节雨纷纷,是人们对这个季节最深刻的印象。清明实际是一个农业文化的标志。此时太阳移至黄经15度,适合于北方春耕春种,一年劳作,从此开始。所谓“春雨贵如油”,把春天的庄稼迫切需要雨水滋润十分凝炼地表达了出来。
雨是地球最早的自然现象之一,也是生态环境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地球刚刚诞生的时候,几乎找不到一滴水,随着它渐渐冷却下来,弥漫在大气层中的水蒸气开始凝结,以雨的形式不断地降临到地表,流向低洼的地方,形成了原始的湖泊和海洋,最终构成了地球水圈。
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地面上的水蒸发进入大气,在适宜的条件下又变成雨雪,降落下来。在这样的循环运动中,大气成了水分的重要“运输工具”。由于地球上永不停息地进行着大规模的水循环,才使得地球表面沧桑巨变,并在海洋中孕育出最早的生命物质。
然而,雨并不是永远都代表着浪漫。随着人类工业的发展,各种污染物也加入到地球水圈的循环,这些污染物和大气中的水结合后,产生了碱雨和酸雨。酸雨被称之为空中死神,它能直接导致农作物枯死,森林大面积萎缩,地下水长期不能使用。
大自然是公平的,如果我们还希望感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境,就应该从各个方面付出努力,来净化我们的环境。那时,天上所有飘落的雨滴,都有如清明时节的小雨一样,不仅滋润着大地,也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
【揭开闪电之谜】
这样的闪电,或许您并不陌生。最近,荷兰科学家揭开了枝状闪电的产生之谜。在大气的放电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气体,一个是中性气体,而另一个是电离气体,当两种气体交融在一起,闪电就出现了分岔的枝条状,这一现象类似两种不同黏度的液体互相渗透出现的结果。科学家还解释说,闪电是否会分岔还取决于电场的强度,如果电场强度大,即使阴极和阳极之间只相隔几毫米,也能形成“枝繁叶茂”的闪电现象。
【眼睛露出的秘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是在灵长目动物中,眼白是人类独有的特征,它在我们的进化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日本科学家对比了人类与其他81种灵长目动物的眼睛后发现,只有人类拥有比脸上及其他部位颜色更浅的巩膜。这个关键的解剖学特征加强了人类凝视的力量。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其他灵长目动物有着暗色的巩膜,使对方很难确定它们巩膜的边缘,难以猜测它们的视线。这一结论反映出人类和其他灵长动物在利用目光交流时的明显不同。看来眼睛这扇心灵的窗户里面,的确隐藏着很多惊人的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