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往期回顾     编导手记     栏目简介         



睡眠与健康(2003年4月2日)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就在这不知不觉的睡眠中,我们度过了一生中1/3的时间。不过您可千万别以为这是在浪费时间,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外表看似平静的睡眠中,人们的大脑皮层仍然有许多部分处于活动状态,就像计算机通过定期进行磁盘整理来提高运算速度一样,通过这些活动,人们可以对白天所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整理。所以,睡觉其实是大脑的另外一种工作方式,通过这个过程,可以使能量得到贮存,有利于精神和体力的恢复。

  睡出健康来

  在现代社会中忙碌的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加班开夜车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最近的一次有关睡眠与健康教育研讨会上提供的数据显示:有百分之四十五的车祸、一半的工伤事故与睡眠不足有关;而慢性失眠者发生事故的风险率是正常人的四倍半。看来,由睡眠不足所带来的隐患还真不小。 

  睡眠还是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因为睡眠不足会使血液中有保护作用的细胞减少,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这样就增加了患各种疾病的可能。

  不过,睡的多并不等于睡的好,一般来说,年龄越小,需要的睡眠就越多,这是人体的新陈代谢所决定的正常生理现象。一般来说,新生儿至少一天要睡眠20小时,婴儿需要14~15小时,学前儿童需要12小时,小学生10小时,中学生9小时,大学生与成人一样需要8小时,老年人因新陈代谢减慢,睡眠需要6~7小时。

  但是,与睡眠时间的长短相比,睡眠的质量更重要。如果每天睡五六个小时就能达到全身轻松,精力充沛的效果,就说明睡眠时间足够了,多睡同样不利于健康。

  睡觉打呼噜

  说了您也许不信,“睡觉打呼噜”其实是一种病理现象,它不但会降低患者和家人的睡眠质量,还会使患者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尤其是伴有憋气的打呼噜甚至会由于缺氧而引起肺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但是由于大多数人的睡眠是在不知不觉中度过的,所以很难发现自己睡眠的真实情况。

  在北京朝阳医院的睡眠呼吸诊疗中心,医生正在为一些经常“打呼噜”的患者佩带睡眠呼吸监测仪,通过它可以分析患者进入睡眠后的脑电波、呼吸等各种数据,这样就可以找到对症下药的办法来治疗打呼噜。通过这些监测到的曲线还可以出判断睡眠中的人是不是进入了梦乡。

  做梦与睡眠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每天晚上,人们都要经历“做梦的睡眠”和“不做梦的睡眠”,所有的人每天晚上都必须做4~5次梦,并且至少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是在梦中度过的。您的“做梦娶媳妇”其实就是大脑在不断整理一天当中的记忆时,由于神经元互相重叠接触所产生的幻觉,所以您千万别奢望它能够“美梦成真”。而在不做梦的睡眠里,身体的各部分肌肉开始补充能量,为新的一天积聚力量。

  当您经过了紧张忙碌的一天,千万别忘了睡个好觉,因为这不仅仅是我们基本的生理需要,也是恢复能量,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更是我们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