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往期回顾     编导手记     栏目简介         



科技生力军(2003年3月23日)


  五里墩是山东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十五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贫困村,村民世代靠种地打粮吃饭,仅有的2000多亩耕地中有80%都属于碱性土质,平均每亩农业收入只有200来斤。

  然而,近几年,掌握了科学技术的五里墩人不但搞起了“现代化的旅游农业”和“持续生态农业”,还建起了第一家民营的国家级公牛站和胚胎工程中心。在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子里,诞生了我国第一批成年体细胞克隆牛,繁育出一批批高产奶牛,科学技术使得五里墩在短短的十几年间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年人均收入也由过去的不足200元增长到了4500多元。

  像五里墩村这样通过科技手段改变农村经济面貌的例子在这次《科技中国行》的系列报道中屡见不鲜:

  在新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彩色棉花和从番茄中提取番茄红素的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在广西,利用胚胎技术繁育的奶水牛帮助农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在海南,对虾人工孵化和育苗技术成为上千家虾农致富的法宝;

  在福建,高产抗病的杂交水稻使得粮食产量大面积增产……

  科技成果的推广不但让亿万农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还促进了粮棉油等农产品的全面增产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大丰富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供给。目前,科技进步对我国农业增产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40%。

  如果说有了高科技的农村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的话,那么经过高科技改造过的传统产业就更像是老树发新芽,绽放出青春的活力。

  在这次《科技中国行》系列报道中,记者看到:

  在黑龙江,信息化改造使一个濒临破产的造纸厂扭亏为盈;

  在上海,经过综合技术改造过的钢厂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

  在陕西、宁夏、吉林等地,一批国家级中药种植基地的建立正在使传统中药的生产实现现代化……

  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一大批传统产业得到优化升级,产品更新换代加快,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科技进步为加快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让它充分发挥威力,就必须创造出让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条件。记者看到:

  在广东,技术创新中心帮助一大批中小企业解决着各种技术难题;

  在浙江,网上技术交易市场可以为企业和专家之间牵桥搭线……

  一大批高新技术园区、孵化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徐冠华在采访中说:“《科技中国行》充分展现了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所取得的显著成效。看了以后,深受鼓舞和启发,倍感振奋!有几个方面感受很深,一是各地都注意从实际出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并且把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紧密结合起来;二是,各地都注意通过体制创新促进科技创新,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创造一个有利于科技发展的环境;三是,各地都强调以人为本的精神,把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吸引和培养人才放在突出位置。今后,我们要进一步调动地方、企业、高校、研究院所各方面的积极性,组织起浩浩荡荡的科技大军,尽快形成科技工作万马奔腾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