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贵州,人们就会想到“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寸平”这句描述贵州气候与地理的谚语。
无材栽培技术
然而,也正是由于贵州这里复杂而奇特的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毕节地区大方县出产的天麻中天麻素的含量是国内最高的,因此,当地种植天麻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但是天麻的生长过程中其营养来自木材中的蜜环菌,因此种植天麻需要砍伐大量的木材,“一亩天麻八亩林”的农彦就一语道破了传统天麻种植与生态保护相矛盾的问题。近年来,在毕节地区科技局的领导下,当地专家成功研制出天麻的无木材栽培技术。利用玉米芯、谷壳等废弃物经过技术处理后代替木材栽种。这种方法不但保护了环境,而且降低了成本。随着天麻无材栽培技术的推广,贵州省农村中“种天麻,致富快”的信息传开了,各地的农户纷纷前往购种栽种,据估计,2003年这项技术能为当地农户增加收入1500万元。
片式电阻新工艺
早期的贵州,是我国军工企业的聚集地,现在,这些企业大部分已经很好的完成了军用产品民用化,在贵州的高新技术区里,这样一批以前从事军工生产的企业更是依靠自身的强大科研实力,成为带动贵州省经济增长的一只生力军。
2002年,贵州高新技术区累计完成生产总产值45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34.3%。
“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中的振华科技云科分公司,便是高新技术区里的代表,他们公司生产的片式电阻主要用于电视机、VCD、手机、计算机主板等日常生活电器中。由于每个片式电阻的生产商生产工艺都不一样,因此引进的生产工艺都属于保密技术。刚开始,他们只能依靠国外技术生产产品,这样一来,不但技术转让费用巨大,生产成本高昂,导致市场销售不畅,更重要的是没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非常被动。这些年,他们通过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进行技术实验,并购买了多种研究设备对片式电阻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同时跟踪摸索国外片式电阻的技术发展,变被动为主动,开创出一套包括图形设计、电镀技术、印刷技术等独有的生产工艺,降低了成本,占领了市场,成为我国唯一一家生产片式电阻型号最齐全的生产商。
离开了高新技术开发区,我们又来到贵州省轻工科学研究所。作为一家成立于1958年的老科研院所,在成功的进行企业转制后,他们依靠自身科研实力,结合市场需求,围绕新技术产业中的新材料进行技术攻关,使二十余种产品走向军民两用市场。以前,“显示器件黑色绝缘玻璃浆料” 这种材料主要用于军用标准线的制造,经过多年改进,贵州省轻工科学研究所已经使这种产品逐步转向民用市场。现在,这种材料已经广泛用于电子器件电路层间、线路间的绝缘与隔离,成为了等离子显示器、高品质VCD、DVD等电器真空电子显示屏的关键配套材料,不但为企业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也为贵州众多的军工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它已经占领了国内1/3的市场,接近并已替代部分进口产品,2002年产值达到800万元。
贵州省通过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使科技成为了全省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