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往期回顾     编导手记     栏目简介         



科技中国行——广西篇(2003年2月27日)


  2002年的年末,当我们的记者抵达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南宁市的时候,自治区第十二届科技活动周的新闻发布会正在进行之中。按照惯例,这届“科技活动周”的日期依然是新年到来的第一个星期。

  在“活动周”上,广西科技厅请来了农业专家利用网络的优势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疑难问题;专利技术推荐会则把最新的科研成果直接带到了会场。人们可以通过视讯会议系统实现远程洽谈感兴趣的高新技术项目,也可以从这些实物展示中了解广西最新的科技进展。初到广西,我们就感受到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

  地处亚热带气候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的重要产糖基地,蔗糖是这里主要的经济作物,但是由于广西的糖业整体上科技水平不高,工艺设备落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竞争能力十分脆弱。

  为降低制糖加工成本,近年来,科技厅组织科研院所联合攻关,采用了核子称和自控系统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了榨蔗过程的自动计量和调节,同时,一系列高效压榨技术和节电技术使原来设备的效率大大提高。

  在贵糖糖厂,这些以前只能做为废料的甘蔗渣经过处理后成为造纸的材料,不但降低了成本,还大大降低了环境污染;造纸厂排出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在这里被再次利用。据测算,应用了多项技术改造的一座年处理甘蔗30万吨的糖厂,可以增加产糖1500吨,增加收入四百多万元。

  在广西柳州地区的武宣县,饲养奶水牛帮助农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这一切都离不开科技的作用。几千年以来,水牛一直是当地农民役用的主要工具,但是一头水牛每年最多只能役用80天,既浪费草地资源又没有经济效益。水牛奶却是乳品中最好的品种,营养价值比黄牛产的奶还要高。为了改变我国水牛仅被用作耕牛的状况,让它既可以耕作又可以产奶,中国水牛研究基地的科学家们进行了杂交改良本地水牛的工作。他们利用胚胎技术,把一批优质奶水牛的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成胚胎,移植到母水牛体中,到2002年,利用这一技术产下的“试管”水牛已经有22头,这标志着中国水牛繁殖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为广大农民提供了致富的新手段,也为中国百姓提供更有营养的乳产品。

  我们看到,科技和经济的结合,使得拥有12个民族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更加美丽富饶。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