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识标
(1)有时候食品中的毒素并不存在于原料本身,而是产生于人们的加工过程中。瑞典科学家对一百多种食品进行检验发现,像薯条、面包这样经过高温烹炸、烘烤的食品中,含有大量的聚丙烯酰胺,它能使老鼠体内发生癌变。土豆、面粉等食品原料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在高温环境下就会产生聚丙烯酰胺。温度越高,产生的越多。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老鼠实验的结果并不能简单地套用到人身上。尽管一切都还没有定论,可消费者也有权了解产品的方方面面,最终做出自己的选择。
(2)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球范围的一个热点。在美国,凡是有机程度达到或超过95%的食品,都要贴上这种专门的标签。琳琅满目的货架上,这个圆形标记相当抢眼。有了它,消费者在购买时就能够轻松的识别出有机食品。有机食品是指不用农药和化肥,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机制生产出来的农作物或由这些作物加工成的食品。由于这些食品中的有毒化学成分较低,尽管价格相对高出许多,但在“健康、环保”的饮食趋势下,贴有绿色标签的有机食品还是大受欢迎。
(3)令人遗憾的是,即使在食品标签上,一些商家也动起了误导消费者的歪脑筋。英国的一些食品厂家,在商品的标签上玩起了文字游戏,比如把糖写成碳水化合物,把“脂肪含量20%”写成“不含脂肪成份占80%”。有的食品标签上虽然注明了是低脂食品,其实脂肪含量高达38%。针对这种混乱的情况,一些健康专家呼吁通过立法来明确标签标注的内容。商场上的欺诈行为在世界范围内时有发生,所以说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是一场全球性的活动,在科技的保驾护航之下,只要消费者擦亮眼睛,任何伤害消费者的欺骗行为都不会得逞。
前沿消费
(1)科技不断地融进普通消费者的生活中来。这个微波炉有些特别:打开这边,我们还可以烤面包。这个多功能温度计不仅能测出温度,还能告诉你今天的湿度和风力。这个小巧洗衣机专门为洗涤女式衣物设计,在它里面有一个很小的搅动器,不会损伤衣物。这种智能垃圾桶在感应器指示下能自动打开,一段时间后,还能自动关闭,使用起来十分方便。爱美的人总怕化妆品中的有害物质伤害到自己的容貌,这种DNA面霜,真的能让你把高科技抹在脸上。这不是一个医疗测试,而是美国的一家化妆品公司正在为顾客做皮肤的DNA取样。采集到的DNA将被送到实验室和五种DNA样本作比较,根据测试出的数据来确定最适合顾客使用的美容霜配方,确保皮肤不会受到损伤。这种化妆品的效果如何,还有待于消费者最终的检验。
(2)前不久的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产品展勾勒出了未来的消费趋势。这是最新推出的具有高清晰度显示屏的手机。这款S型迷你数字相机已经从间谍电影里走到现实生活中来。更酷的是,具有MP3音乐播放器功能的它却还没有一个薄荷糖盒大。为了让顾客记住自己的新产品,生产厂家都加大了宣传投入。可是广告高投入并不一定能保证高回报,只有安全、实用的产品,才能真正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