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辽远的雪域高原,让西藏大地充满神奇。如今,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兄弟省市的支持下,西藏各族人民正在以饱满的热情建设西藏。
科学之光计划
西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地球上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一部采光面积为两平方米的太阳灶,所产生的能量就相当于一个2000瓦的电炉子。西藏建筑设计院和西藏太阳能研究所依靠自身科研力量,先后研制出太阳灶、太阳能烤箱、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采暖房等设施,大大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在2001-2002年西藏自治区实施的“科学之光计划”中,仅阿里地区就有7万多人依靠太阳能解决了照明问题,而太阳能电池的引进开发,更让十几万分散居住的农牧民不仅能用上电灯还能看上电视。
目前西藏全区利用太阳能,年综合效益已超过一亿元人民币。
藏医药现代化
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藏医藏药,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奇葩,对传统藏医药典籍进行科学系统的整理挖掘是藏医药现代化的基础。近年来藏医藏药工作者集中翻译出版了《藏医医典》、《四部医典》等700多部藏医名著,整理藏医验方260个,研究编纂了《新编西藏中草药》、《新编藏医学》等一批现代医学专著。藏医研究所与自治区药检所联合完成了第一部藏药标准,为藏药生产的正规化奠定了基础,而“超临界流体萃取”、“真空冻干”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又为藏药的全面现代化铺平了道路。
藏药业已成为西藏的特色产业之一,全区藏药产值已达四亿元人民币。
农业新发展
青稞一直是西藏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但由于青稞产量较低,致使西藏每年都要调入大量粮食,而近年来大面积推广的冬小麦,真正让西藏地区的粮食生产发生了彻底改观。西藏地区的农业科技人员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对引进的冬小麦进行了品种改良,并摸索出一系列高原配套耕作技术,在万亩连片丰产试验中,使冬小麦的亩产由引种初期的二三百千克猛增到500千克以上,日喀则农科所还创造了亩产冬小麦871千克的记录。
同时,利用地热和太阳能资源开发的温室技术,也给西藏的蔬菜种植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这一技术的支持下,西藏蔬菜研究所先后筛选培育出30多个适合高原种植的蔬菜新品种,取得的50多项科研成果使西藏地区四季都可以生产出新鲜蔬菜。
仅推广冬小麦一项,西藏全区就累计增产粮食1593万千克,2000年西藏自治区基本实现粮食自给。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西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吴英杰说:“我区科技工作者紧密联系西藏实际,以研究开发西藏特有资源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止2002年底共完成了科研项目2603项,其中1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目前,西藏已实现了粮、油、肉基本自给,科技在农牧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已达到37.8%。”
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和西藏科技的进步,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