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华中腹部地区的湖北省,交通便利,高校和国家级科研机构也很集中。湖北省科技部门,利用省内科研力量,促进技术转化,形成了以光电子等高新技术为龙头的一批现代化企业。
光电子技术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武汉邮电科学院,抓住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的机遇,打破国外的垄断,实现了光纤生产的国产化。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又进一步研制出波分复用设备,使得一束光纤可以传输32路甚至更多的电信号,极大地提高了光纤通信的容量和效率。光纤通信最关键的技术是光纤两端电信号的编码处理,科研人员自主开发了新型的编码和解码设备,实现了一束光纤在传输几十路甚至上百路电信号的情况下,信号同样清晰、准确。光纤通信和信息交换技术的突破,使武汉光谷成为国内最大的光纤生产和科研基地,在国内光纤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了50%以上。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
体外培育牛黄技术
湖北是李时珍的故乡,中医药生产也是这里的传统产业。记者在武汉庙山医药科技园里看到,借助现代科技的手段,传统中药的生产正在变成现代的工厂化生产。牛黄是我国传统中医药领域中重要的原料,可是天然牛黄价格昂贵,产量低,化学合成的牛黄,药效比天然的差,经济价值相差得也更多。长联生化公司的科研人员,以天然牛胆汁为原料,通过模仿牛胆囊内的天然环境,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人工诱导生长牛黄,实现了体外培育生产牛黄的奇迹。用这种方法生产的牛黄,药效完全可以替代天然牛黄,市场潜力很大。创新的观念和技术,为武汉医药科技园里的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水稻地膜覆盖技术
湖北水多,农业也以水生作物为主。但在湖北北部地区,气温偏低、土地贫瘠,大多是土壤低温水浸的冷浸田和灌溉条件差旱涝不保收的旱岗田。为解决这些经济落后地区的农业丰产问题,十堰市农业局科研人员近些年研究推广“水稻地膜覆盖技术”。这一技术,农民操作简单,成本也不高,可效果却很明显,不但解决了冷浸田的低温问题,也解决了旱岗田的缺水问题,实现了水稻等水生作物的减灾增产。这两年十堰市共推广了37万亩地膜水稻田,平均亩产比以前增产120千克,增产幅度达到30%以上。新技术成果的推广,为农民的致富提供了有效保障。
在采访时湖北省副省长辜胜阻说:“湖北是个科技资源的大省,但不是经济强省,要实现科技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化,就要抓住一条主线,就是把科技资源的优势努力变成经济优势,二是要营造两种环境,一是创新的环境,二是创业的环境 。”
科技的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带来了湖北光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也为整个湖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