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中原的农业大省河南,小麦是主要的农作物,产量居于全国的首位。近年来,小麦不断丰收,可是产量的增加,并没有给农民增加多少收入。为改变这种局面,科技部门的指导思想是,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单纯追求粮食产量的观念,推广优质品种,通过粮食深加工来换取效益。
在郑州国家小麦工程中心,记者看到,农业专家利用基因和转基因技术,通过恒温的培养箱,培育出了多种适合不同地理气候条件的优良小麦品种。以前的小麦磨成的面粉没有差别,可现在加工不同的食品要有不同的面筋含量。为适应这种要求,小麦品种也培育成了强筋、中筋和弱筋等特性品种。不同的小麦产出不同的面粉,可以满足不同食品的需要。谷朊粉是决定面食口感的主要成分,在莲花集团,先进的分离技术,可以把面粉中的谷朊粉提纯出来,进一步提高了小麦的附加值。那些产值较低的普通小麦,还可以利用先进的发酵工艺生产味精,同样带来了极好的效益。科技的进步,使农民的粮食种植可以更好地面向市场,也就有了更好的收入。
采访了小麦的深加工,记者又来到了许昌。在鄢陵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工人正在用“花卉组培快繁”技术培育优种花卉。在这个无菌车间里,北方花卉集团一年可以生产500万株花卉苗木,实现了优种花卉的大量快速繁殖。如今,在鄢陵县,花卉的种植面积达到30余万亩,正在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花卉苗木集散地,科技的进步给当地农民带来了致富路。
河南不仅是农业大省,也是畜牧大省,养牛数量和牛肉产量都占全国第一。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他们研究出了肉制品冷鲜保存的新方法,双汇集团也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肉品的深加工技术,解决了养牛、养猪农户的后顾之忧,再不怕销不出去了,百姓生活中的肉品种类也变得更丰富多彩了。
河南虽然是农业大省,可也紧紧抓住工业发展的步伐。在有着3000年历史的古城安阳,安彩高科展示的是现代化的彩色显像管玻壳生产线。他们大胆创新,开发了先进的模具设计软件,研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29英寸和34英寸彩色显像管玻壳。创新使得安彩有了在市场中不断发展的实力,年产彩色显像管玻壳达到3500万套,成为全球第三、国内最大的彩色玻壳生产基地。
在采访时省委书记李克强说:“我们在实施科教兴豫的战略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来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对这些产品通过拉长链条,增加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从而能取得综合的经济效益,造福于河南人民。”
利用科技手段,开发和利用当地资源,通过深加工形成优势,带来了河南经济的迅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