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往期回顾     编导手记     栏目简介         



科技中国行——甘肃篇(2003年3月10日)


  说到甘肃,人们就会想到黄土高原和大漠中的敦煌,其实,甘肃还有丰富的农业和矿产资源。

  甘肃陇南地区是西北较大的小麦种植区,但这里也是中国小麦条锈病的发源地。感染上这种病后,小麦无法抽穗甚至颗粒无收。往年赶上条锈病,不仅这里的农民遭殃,而且病菌迅速向全国传播,条锈病成为危害中国小麦生产的最重要的病害。

  为了找到根治条锈病的法子,甘肃的农业学家调查了整个陇南小麦种植区,他们发现条锈病菌必须完成越冬和越夏两个阶段才能存活下来,因此,只要合理布局不同抗病基因的小麦,就能抵抗条锈病。

  依靠这样的法子,甘肃的小麦已经连续几年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条锈病害。

  生物技术保住了农业的丰收,工业发展也离不开科技。甘肃是西北电网的枢纽。不少电厂都有二十年以上的历史,他们面临着设备陈旧,工艺老化等问题。

  靖远电厂是西北最大的热电厂。十多年前,几台旧锅炉,屡屡出现事故,燃烧效率大大下降。经过调查科研人员找到了原因:由于锅炉使用过久,焦炭在锅炉内壁结渣,从而影响了燃烧效率。

  甘肃省的科研人员通过改变锅炉内部的燃烧方式,不用停产也不用更换新锅炉,就彻底解决了锅炉内部结渣的难题,使电厂工作效率恢复正常。这项技术,保证了西北地区的用电安全,还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资金。

  甘肃电厂的技术攻关,保证了电能的供应,直接受益者之一,就是稀土企业这样的用电大户。我国西北有着全世界储量最大的稀土矿藏。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甘肃就依照国家的规划,建成了稀土冶炼、加工生产线。但传统工艺仅仅能对原材料进行最基本的加工,产品的纯度和精度都非常低,品种也很单一,这就造成甘肃出产的稀土材料,产品附加值低,效益自然也不高。

  二零零一年,甘肃建成了全球生产能力最大最完整的稀土焙烧系统,这意味着甘肃生产的稀土材料,无论是品质还是产量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今天,他们能够生产用于液晶显示屏的稀土抛光粉、高性能稀土储氢材料等上百种产品。

  在兰州,一种稀土材料制造的音箱吸引了我们。接通来自计算机的声源后,这种音箱附着在哪种材料上就会发出各具特色的声音。它是甘肃科学家开发的新产品——稀土大磁致伸缩材料。在微弱的磁场下,这种材料能发生明显的伸缩和跳跃,因此就导致了被附着物的发声。它让我们看到了甘肃稀土材料的开发前景。

  甘肃省省长马启智在接受采访时:“我们这几年尝到了科技的甜头,看到了科技推进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巨大作用。就是大规模大量引进先进实用技术,让它落户到企业落户到农业生产领域。用科技来武装我们的工业、农业队伍,提高人们的素质,同时也改进我们的生产方式。所以,我们想通过这样的努力,经过五年十年,以致更长的时间,使我们西部地区,特别是甘肃一些特色产业的科技含量大大提升。”

  甘肃之行让记者感受到:哪里有科技的应用,哪里就会产生效益。依靠科技创新,甘肃的经济正在迈上一个新台阶。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