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8月1日上午10时52分,四川省雅安市清江路面粉厂外,发生一起平头货车与拖拉机相撞的交通事故。
接到报警,一辆现代化的事故勘察车立即奔赴现场。首先在事故现场摆放几个标识点,这是勘察测绘的参照物,相对距离由它来把握。
用标志点定位,有利于电脑测绘现场事故图。最关键的是车顶上这个先进的摄影测绘装置,它站得高,看得全,并且能客观公正地拍摄记录下整个事故现场,是最靠得住的目击者,由它拍摄的事故现场经过配套专业软件处理,当场就能打印出规范的事故现场实景图和比例图。接着就可以快速清理现场,疏导交通。整个执法取证的过程简单、高效。
与现代化的事故处理作业相比,传统方式就显得很繁琐。值班交警赶往事故地点后,询问当事人,观察事故特点,然后由两名交警手拉皮尺测量现场,另一名记录数据,绘制比例草图,这个过程就大约需要花费15到30分钟时间。接着,当事人确认签字,清理事故现场,恢复交通。离开现场后,工作程序同样复杂,值班交警回队整理资料、绘制比例图,确定事故原因和责任,手工填写118种报表,并将这118种报表报交主管领导签字批准。想起以前这些繁琐的程序,工作在雅安市特勤大队的王大队长有着很深的感触。
四川省雅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特勤大队王愚副大队长说:“以前手工操作的时候,皮尺拉,用笔记,这可能会产生一些误差,现在通过计算机,它就从根本上避免了这些误差。第二,(现在)它的勘察时间特别短,以前勘察一个现场(需要)二十分钟、一个小时,现在最长的就十多分钟,甚至几分钟就能完成一个现场,这样就避免了因交通事故引起的交通堵塞。”
对于交通管理者来说,现在利用新的事故勘测处理系统,一切都变得不那么伤脑筋了。事故勘测处理系统能把交通事故的接警、勘察、立案、移交、责任认定、处罚、调解、审批通过计算机进行网络管理,不仅数据可以共享,而且形成了标准数字化档案,还能自动生成打印所有相关报表,从前的手工绘图和填写118种报表的日子已经过去,现在工作起来方便极了。在规范执法作业程序和时限方面,利用这套系统,民事调解的过程是在多媒体上同时演示,相关法规、证据、认定、通知等通过网络发布,促进了警务公开,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套系统在四川省雅安市使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整个时代在发展,我们也目睹了行行业业在科技的力量下飞速地变化。交通管理也渐渐换下笨拙的外衣,穿上科技智能的轻装。他的变化与革新,不仅让交通管理者体会到切实的便捷,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科技强警的真正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