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工人技师李斌讲课的日子。作为数控机床应用方面的专家型技术工人,李斌希望把自己近20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传授给更多想掌握这方面技术的工人们。
1986年,上海开始引进数控机床,当时李斌被派往瑞士学习数控机床操作。26岁的李斌对国外的先进设备充满了好奇。
上海液压泵厂数控车间工人技师李斌回忆说:“因为跟我们平时看到的东西差得很远了,就是我们那个东西挺落后的,他们那个(设备)那么先进,那么总会想学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个东西怎么这么好。”
数控机床,自动化程度非常高,要正常地运转它,需要有完备的技术支撑。比如出现故障,要有专门的维修人员来维修;加工工艺程序,也需要有专门的程序员编写等等。在瑞士,李斌除了在白天操作机床之外,一有机会就跟在老外后面学习调试机床、默记操作规程。一年过去了,李斌掌握了数控机床的编程、调试、工装、维修等全部使用技能,成为了连挑剔的德国专家都佩服的数控机床调试员。
数控机床虽然具有精度高、生产效率高的优点,但是对零件尺寸和种类等要求也高,一般一种机床只能加工一、两种特定的零件。回国后,李斌面临的是零件加工批量少,种类多的现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怎么能让贵重的设备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一机多用?
在采访李师傅时,他说:“有许多东西,你要达到你的目的,标准的你买买不到,根据那个活儿吧,没有你称心的那个样子的刀具,有的非得自己干,还有的像接柄软爪,自己干干也挺容易的,你去买的话,就可能是几百块钱一副,几千块,价格挺贵的。”
李斌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根据走刀的特点,自己设计自己加工刀具;还有在加工工艺程序的编制和工装夹具上进行了许多改革和创新,扩大了数控机床加工范围。
近年来,李斌自制刀具146把,节约外汇20多万美元,自制工装夹具64付为企业节约支出92万元,李斌班组完成加工工艺编程1050条,直接创造经济效益700多万元,用数控技术为企业增加销售1800万元。
李斌在数控机床上掌握的绝活绝技,为他所在的企业——上海液压泵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此他也获得了全国十大技术能手和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前不久又作为十六大代表进京参加了大会。今年4月,中国第一所以工人名字命名的技工学校——李斌学校正式挂牌。李斌成为了在全国屈指可数的兼顾教学和生产的工人技师。已经成为名人的李斌面对这些,还总是想亲手转动数控机床这个魔方,为自己的企业多做一些事情。
李师傅说:“在数控工段这个地方,只要需要我,我会在这个地方踏踏实实干下去。”
李斌的这一双手曾在普通的机床上加工出了一个个漂亮的零件;这双手也在键盘上修改过一条条复杂的数控加工程序;同样是这双手将带领更多的人一起转动数控机床这个大魔方,为中国的机械加工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