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工地建造的是70多年前被大火烧毁的“建福宫花园”。复建当初,故宫博物院的有关工作人员仅是搜集“建福宫花园”的资料就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能够找到的资料仅仅是画在绘画作品中花园的模样和文献档案中的极少文字的记载。
故宫的建筑何止一个“建福宫花园”。庞大的建筑群,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雄伟壮观。对称的布局、院落的组合、空间的安排、结构力学的科学运用、建筑的装饰及色彩、屋顶的式样、室内外的陈设等等,无一不体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之美,这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然而这些精美的宫殿建筑暴露在自然条件下,随着岁月的流失,砖、瓦、木、石、油漆、彩画会遭受相当的损害。尽管故宫博物院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并且不断修缮,但是每一次修复都不可能真实地再现原貌,因此,保护故宫古建筑的关键措施之一,是建立反映古建真实原貌的资料档案。
我们采访了故宫古建部张克贵主任,他说:“为了把古建筑资料保存得比较完整,从九十年代开始,故宫投入资金搞测绘,我们用了将近七年的时间,基本上把故宫的建筑统统都测绘了一次”。
故宫的古建筑,第一次得以比较完整地用图纸记录下来。但这些图纸只是对古建的一个平面的记录,图纸反映出的仅仅是线条和尺寸,而象斗拱的组合、隔断的雕花、藻井的式样等这些立体效果从图纸中就看不出来了。彩画的色彩也只有用文字标明,到了维修古建时,许多施工仍然不得不凭借经验。
故宫工程管理处李永革副处长向我们介绍到:“古建筑的维修多年来,甚至上千年、上百年来,一直沿用的是传统的工艺,师傅的口传心授就靠徒弟们心领神会,这个当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古人留下的烫样不够精确,也不能作为资料永久保存。为了不使这一古老的建筑形式、结构尺寸、装饰特征以及建造技术在岁月的磨洗中消失。
故宫博物院已经开始与日本凸版印刷公司合作,运用现代化三维虚拟技术,建立宫殿的数字模型,将古建筑形象立体地展现出来,把古建的技术资料准确地用数字记录下来。世界上其它博物馆也都在应用数字技术将建筑和文物数字化。
古老的故宫将跟随时代的步伐,进入世界一流博物馆的行列。数字故宫的建设,也将使融历史、艺术、科学于一体的文化遗产,永久地保留给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