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往期回顾     编导手记     栏目简介         



用基因读解生命(2002年11月23日)


  2002年10月7日,瑞典皇家医学院在诺贝尔论坛大厅向新闻界公布了2002年度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奖人名单,他们是: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

  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为揭示基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基础。

  解析医学奖

  一个成年人体内,每天都有上万亿细胞诞生,同时又有上万亿细胞“程序性死亡”。所谓“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是细胞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觉自杀行为”,这些细胞的死亡是有规律的,似乎是按编好了的“程序”进行的,就像秋天片片树叶的凋落一样,所以这种细胞死亡又称为“细胞凋亡”。

  在节目中我们采访了陈竺院士,他向我们解释到:“比方说,小朋友都会提的一个问题,小蝌蚪的尾巴到哪里去了,现在知道,实际上小蝌蚪的尾巴它的消失,就是这一部分细胞发生了程序化的死亡。连人都是这样,人,也有可能会有尾巴,但是这一部分的组织细胞在发育过程当中,它就发生自然的凋亡了”。

  人类的所有疾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基因病,因为从基因上可以找到病因。细胞的生成或死亡是健康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该死亡的细胞没有死亡和清除,就可能导致细胞恶性增长堆积,形成癌症;如果不该死亡的淋巴细胞大批死亡,就会破坏人体的免疫能力,导致艾滋病发作。

  陈竺院士说:“细胞凋亡调控的基因,它是和艾滋病,和肿瘤这些最重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联系到一起,所以我想,这一重大发现为人类认识自然的生理过程,也为战胜这些所谓的世纪绝症,开辟了一个主要的道路”。

  对细胞生与死的研究仅仅是基因研究的一个方面,研究人体细胞中的全部基因,才是揭示生命秘密的关键所在。人类基因图谱的发布标志着人类基因研究进入了功能研究阶段。到2003年,所有的测序工作就要完成,这意味着人类将更清晰的认识自己的生命体。假如有一天,当基因的秘密都被破解了之后,是不是人可以长生不老了呢?

  生命永存?

  陈竺院士就这个问题谈到:“并不见得一个生命体,它的生存时间越长越好。比方说线虫,这是一个模式生物,几年前,科学家就做了这样的一个试验,把有些所谓的衰老基因给它祛除掉,祛除掉以后,线虫寿命的确能够延长七到八倍,但是,它的整个代谢活动就明显的减慢了。也就是说,线虫的活动就非常低了。看上去,好像就是差不多处于一种冬眠状态,也就是说,它的这个寿命的延长实际是以牺牲它的生活质量为代价的。我想,我们总不会为了我们能够活到四、五百年,然后我们整天都(处在)混混碌碌的这样似睡非睡的这样一种状态”。

  自古以来人们就有长生不老的愿望,而现代生命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自然寿命在完全健康的状态下,活到100岁以上已经完全可能。

  实际上,几年以前科学家就已经发现了一些和寿命有关的基因,但是,延长人的寿命,并不是科学研究的唯一目的。生命体的生老病死必需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