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往期回顾     编导手记     栏目简介         



周末特报——补铁行动(2002年9月28日)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碘、铁、维生素A的缺乏,被国际公共卫生界称为人类的隐性饥饿。今年9月24日,国家卫生部召开新闻通气会,宣布我国正式实施国民补铁行动,它标志着我国再一次将改善公众营养状况当作了一项“国家”任务。

  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主任于小冬:“包括缺铁性贫血在内的营养不良的病症,他们会造成对GDP损失是差不多要占3.5%,这是根据世界银行的一个调查来计算的。中国去年的GDP是9万亿,那么按低限来计算那就是两千七百亿,这个损失的数字是非常巨大的,相当于我们98年全国抗洪那次全国的损失。所以我们从这一点来讲,对于营养不良的改善,应该是从预防来着手。”

  贫血能使人群机体免疫力降低,智商水平和劳动能力下降,研究发现,铁含量不足,不易被吸收的膳食结构,是造成我国出现3亿缺铁性贫血人口的主要原因。在食品中添加铁强化剂——对人群进行人工营养干预,是最为经济的好办法。

  人工干预有三种途径:1、改变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2、使用铁强化食品;3、服用铁补充剂。

  具有1800多年的历史的酱油,被我国70%以上的家庭食用,于是专家们选择它作为了补铁的载体。那么该加入哪种铁剂,才能保持酱油原有品质和味道呢?

  选择强化食品的载体的原则:1、是多数人常用的食品;2、是易于集中加工的工业化产品,以保证添加质量;3、是各收入阶层的食用量基本一致的食品。

  长期从事铁强化食品研究的专家陈君石先生介绍——EDTA铁钠,这是一种新型的铁强化剂, 它的最大的优点是在身体里头它的吸收率高,根据我们研究它在身体里的吸收率比硫酸亚铁的铁要高一倍还多。第二,EDTA钠铁很稳定的,溶解度也很好,所以它加到酱油里头,没有对酱油的任何色香味有任何的改变。假如加别的铁的话,就很容易使酱油产生沉淀,或者是发生铁腥味。

  目前我国有11家酱油企业通过了卫生部的考核,他们将每100毫升酱油铁含量准确控制在26.5毫克,并承诺不另行加价。但问题是长期吃补铁酱油会不会使人体内的铁超量?尤其对那些不缺铁的人群,会不会有负作用呢?

  中国预防医学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陈君石研究员:“不必担心由于吃铁强化酱油而造成铁过量的问题。一天吃进去4毫克甚至是8毫克的铁,那是非常安全的,不管你缺铁还是不缺铁,在酱油这样一个含量之下,你假如身体里不缺铁,它会排出来,它吸收率低,你这身体非常缺铁的情况之下,她的铁的吸收率就会高。他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它有一个自动调节,当然你要给它1000毫克它就调节不了。它就慢慢就会蓄积。”

  正在进行的补铁行动,是我国在近10年来对国民的营养健康状况做出的又一次重要“国家干预”。那么,从国家的角度来讲,营养缺乏问题,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主任于小冬:“营养的问题呢,它既是一个微观的问题,也是一个宏观的问题。每个人来看缺铁性贫血或者营养不良,他好象是一个个人的问题,一个家庭的问题,实际上是我们每个个人的营养状况加起来,可以说就影响到我们一个民族的素质,我们民族的素质的高低就是我们整个民族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

  科技以人为本,发展以人为先,这是“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又一体现。倡导强化食品为主的国民补铁行动,是国家关心贫困人口健康,关注公众营养改善,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所做的又一努力。

  * 国际卫生组织认为:缺铁性贫血,将导致人的机体免疫力、智商水平和劳动能力下降;

  * 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缺铁性贫血人口的数量已经高达3亿,其中又以妇女和儿童居多;上海的比例是21%,贵州的比例是60%。

  * 1995年,中国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1995年国家计委、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共同启动了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

  * 1997年12月5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确定以食物强化为切入点,尽快改善我国人民铁和其他微量营养素缺乏状况;

  * 2002年9月24日,中国以酱油为载体正式启动国民补铁行动。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