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往期回顾     编导手记     栏目简介         



水稻科学造福人类(2002年9月21日)


  9月20日,首届国际水稻大会在中国北京落下帷幕,来自世界各地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二百多名农业专家高度评价了这次盛况空前的会议,会议的成功举办体现了我国作为水稻生产、科研大国的地位和实力。

  历史悠久

  国际水稻研究所王韧副所长:“中国是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最大的消费国,也是最大的科研国,从中国起源的水稻文化和历史,影响了整个世界,我们考虑第一届(国际)水稻大会放在中国是最合适的。”

  水稻是世界上食用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的农作物。世界上90%的水稻产自亚洲,养育着全世界一半的人口。中国有7000多年的水稻种植历史,目前播种面积占全世界五分之一而总产量居世界第一。

  研究领先

  湖南省农科院袁隆平院士:“在水稻研究方面,我们有三个重要的突破。第一个突破是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由高杆变成矮杆,第二次70年代杂交稻在矮杆基础提高产量30%。第二个,超级杂交稻的研究取得了突破,在杂交基础上提高20%。”

  江苏省农科院邹江石教授:“超级稻就是它的产量比较高,比原来增产100公斤。第二米质优良,第三适应性比较强。”

  中国的水稻研究经历了三次大的飞跃,50年代末,矮杆水稻代替高杆水稻使我国水稻产量比原来提高三成以上,导致了第一次水稻绿色革命;70年代,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学家发现了野生水稻中的雄性不育基因,并成功的转移到栽培稻中培育出三系杂交水稻,使我国谷物杂交技术走向世界;目前正在研究并取得突破的超级稻,正在进行水稻研究的第三次飞跃。

  影响深远

  中国农业大学王宏广教授:“中国的杂交水稻已经在21个国家推广和应用,那么就为这些国家和农民当然包括我们国家在内,大致增加了3000多亿公斤的水稻。”

  在水稻生物研究方面我国也走在世界的前列,80年代我国就成为少数几个开始水稻生物技术研究的国家。2001年,中国科学家独立自主的完成并率先向全世界公布了水稻物理基因图谱和籼稻全基因框架图,被誉为“水稻研究领域最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水稻基因图谱的公布将打破常规技术的局限,把水稻育种和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湖南省农科院袁隆平院士:“我们原来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产量放在第一位,现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要求质量高,我们调整了方向,高产与优质并重。”

  要实现新时期高产与优质并重的目标,就必须利用生物技术。最近,在水稻基因图谱的基础上开始的“中国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计划”,将为水稻研究揭开新的篇章。

  未来方向

  中国农业大学王宏广教授:“水稻的功能基因组是当前全世界科技竞争的焦点,也是在水稻方面,特别是在农业方面经济竞争的一个焦点。它主要是用现在生物技术来寻找一些,控制一些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的一些功能基因。如果找到这些基因,把这些基因转到现有的好的作物品种上面,就会大幅度提高产量或者是改善品质。”

  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七年以来,不仅在水稻研究方面我国科研人员取得了突出成就,在节水灌溉、生态农业、农业机械化等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各种高新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将更有力地推动我国农业向现代化产业迈进。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