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黄河水利委员会李主任宣布“黄河调水调沙试验”正式开始的声音落下,小浪底水库出水洞群的闸门依次徐徐升起,喷涌而出的巨浪宛如群龙吐水,冲向下游河床。河水把小浪底水库中的泥沙送到大海中去,同时冲刷下游河床,减少淤积。
这次实验是人类首次如此大规模的在“原型河道”上的调水调沙实验。它是实现黄河“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这四个目标的重要科学手段。
然而在“原型黄河”上进行这种规模的实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在做实验之前,科学家已经在另外“两条”黄河上作了充分的准备。这“两条”黄河一条是“数字黄河”,另一条是“模型黄河”。“数字黄河”是把黄河装进我们的计算机里。而“模型黄河”是实验室中的黄河模型。它们和“原型黄河”一起被科学家称为“三条”黄河。
这“三条”黄河之间是相互关联、互为作用的关系。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对“原型黄河”的研究,提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各种需求;利用“数字黄河”对黄河治理开发方案进行计算机模拟,提出若干方案;利用“模型黄河”对“数字黄河”提出的方案进行试验,提出可行方案;最后将可行方案在“原型黄河”实施,经过“原型黄河”实践,逐步调整、稳定,确保各种治理开发方案在黄河上安全有效地实现。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它位于河南洛阳市与济源市交界处的黄河中游最后一个峡谷的出口,这个位置是承上启下、控制黄河水沙的关键部位。为了建设好小浪底工程,科学家在数字黄河、模型黄河上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在不同条件下库区的影响范围、降低水位冲刷水库的条件等各种问题。最终在不对下游河道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下,优化塑造库区淤积形态,使黄河下游的防洪标准提高到千年一遇洪水,基本解除下游凌汛的威胁,同时确保了20年内黄河下游河床不淤积抬升。
原型黄河中自然现象的重复性的机率比较小,对其观测和研究的周期比较长。而数字黄河和模型黄河具有强大的对原型黄河中自然现象的繁衍重复和模拟的功能,可以促使人们对黄河建立一个整体的和系统的认识,使我们尽快地找到黄河治理开发的最优方案。可以通过这个途径来建设一个完善的科学决策机制。大大地提高我们的决策效率,而且有效地防止决策的失误。
随着 “三条黄河”的建设,必将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全面推进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最终让古老的黄河长治久安,永泽华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