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往期回顾     编导手记     栏目简介         



昔日重现(2002年9月12日)


  一个月前,世界唯一一只人工饲养的白鳍豚淇淇离我们而去了。碧波中我们再也看不见它美丽的身影、矫健的身姿;空荡荡的大厅里仿佛还回荡着它熟悉的叫声。

  22年前,身受重伤的淇淇被连夜送到中科院水生所。在专家的精心护理下,淇淇很快就伤病痊愈,并在水生所安家落户,成为第一只人工饲养的白鳍豚。由于没有经验,科研人员只能一步步摸索着来。淇淇很懂事,抽血、量脉搏、测体温,它默契地配合,为研究提供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在这之前能亲眼看到白鳍豚的人都很少,捕捉一头活的白鳍豚更是难得。淇淇的到来使我国科研人员在白鳍豚的饲养学、行为学、血液学、生物声学、繁殖生物学、疾病诊断与防治等方面积累了经验,使我国淡水鲸类的研究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聪颖活泼的淇淇还经常出乎意料的来一些即兴表演,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欢笑,更让小朋友们流连忘返。

  眼看着一天天长大,淇淇的婚事成了让研究人员最头疼的问题。由于经费和技术上的原因,淇淇一直是佳偶难觅。虽然经过几番努力,形单影只的淇淇最后还是带着遗憾走了。

  光阴似箭,22年的时间一晃而过,淇淇逐渐步入老龄,身体出现衰老的迹象。按人类的寿命折算,它已是年过七旬的老人了。2002年7月14日上午8点,工作人员发现淇淇沉睡不醒了。

  淇淇做成标本被永久的保存了下来,供人们继续研究。看它焦急的眼神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同伴们的不幸遭遇。

  素有 “活化石”之称的白鳍豚,是中新世及上新世延存至今的古老物种,从水生转为陆生又转为水生,经过了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它在长江生活了大约2500万年,是我国特有的水生哺乳动物。同时代的物种大多已成了化石,时间这把利剑却没在白鳍豚身上留下多少改造的痕迹。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破坏了白鳍豚的生存环境,白鳍豚的适应能力极为脆弱,生存状况岌岌可危,正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目前我国白鳍豚的数量已不足100头。1993年专家分析白鳍豚可能在25年内从长江中消失,1997年长江考察发现白鳍豚的数量在迅速减少,这一时间还有可能提前。《国际濒危物种红皮书》已将其列为极危动物。

  一名小学生在作文中写道:“长江中的白鳍豚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有人预测,像这样下去今后8内,白鳍豚资源很可能灭绝。那时的小朋友永远只能在标本室里或图片里看到没有生命的白鳍豚了。大人们为什么不给我们保留一个能在长江中观赏白鳍豚矫健身影的机会呢?”

  虽然淇淇离开了我们,但拯救白鳍豚的工作却从未停止过。淇淇让我们有机会了解了长江中白鳍豚的生存状况,探讨保护对策。为了拯救生活在长江中的更多的淇淇的兄弟姐妹,人们已经行动起来,在长江天鹅洲建立了白鳍豚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计划也将展开。

  目前在长江天鹅洲白鳍豚自然保护区内,放养了几头江豚和一头白鳍豚,而且它们生活得很好,江豚还繁殖了后代。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也能像奶奶当年一样,亲眼在长江中看到白鳍豚一拱一拱的背影。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